盤點上古八大魑魅魍魎,第三在觀音身旁,第一曾替炎帝征戰八方

很多人都知道魑魅魍魎指害人的鬼怪,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民間傳說中的那些魑魅魍魎,看看他們在人們眼中究竟是什麼樣子。

第八名 七郎

盤點上古八大魑魅魍魎,第三在觀音身旁,第一曾替炎帝征戰八方

影視劇中的楊七郎

七郎指的是楊家將的楊七郎。當年遼王邀請宋帝相商國事,楊業擔心有詐,於是命令八個兒子隨從左右。結果大郎,二郎,三郎都被遼軍殺害,四郎和八郎被遼公主擒獲,並且招為駙馬,五郎出家為僧。

楊業和六郎,七郎雖然衝出重圍,但奈何糧草俱斷,於是楊業派七郎去大營求救,結果到了潘仁美欲報私仇,趁機灌醉七郎,綁於芭蕉樹上,亂箭射死。

民間傳說,雖然楊七郎身死,但在陰界擔任專管孤魂野鬼的官職。

第七名 二郎

盤點上古八大魑魅魍魎,第三在觀音身旁,第一曾替炎帝征戰八方

擔山趕日楊二郎

這裡的二郎即不是楊家將楊二郎,也不是二郎神楊戩,而是上古時期的一位神話人物。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人間民不聊生,后羿射下九個太陽,但剩下一個太陽的熱量也讓人間陷入乾旱。

二郎悲嘆百姓苦難深重,於是向玉帝請旨,願身挑二山追趕太陽,以蔽陽光,為人類提供陰涼。行至柳洲旗山以南時因抖鞋裡的土,耽誤了時間,於是二郎加速追趕,結果忙中出亂,扁擔挑斷,兩山落地,從此形成了二郎山,二郎也化為了山中精怪。

第六名 狐仙

盤點上古八大魑魅魍魎,第三在觀音身旁,第一曾替炎帝征戰八方

狐仙化人形

狐狸在民間並不是一個善物。民間傳說,常有修煉成精的狐狸,專門魅惑男子,吸食陽氣害人。而狐狸精也被作為一個罵人的專用詞。

山海經裡曾記載: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所以狐狸也被稱為青丘狐。到了唐宋時期,狐已經被人設廟參拜,而且十分流行。唐朝張鷟《朝野僉載》說:

“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當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

而在聊齋志異裡,蒲松齡將狐狸化成了那些追求美好愛情的女子,用它比喻在封建社會中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的女性形象。

第五名 夜叉

盤點上古八大魑魅魍魎,第三在觀音身旁,第一曾替炎帝征戰八方

吃神之鬼——夜叉

夜叉是根據梵文音譯而來的,在印度神話裡,夜叉指的是專門吃神的惡鬼。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夜叉八大將,“維護眾生界”。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維摩經》注:

“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

第四名 牛頭馬面

盤點上古八大魑魅魍魎,第三在觀音身旁,第一曾替炎帝征戰八方

牛頭馬面

牛頭馬面為陰間的勾魂使者,專門負責陰間的勾魂事宜。一般黑白無常將身死之人的魂魄從陽間帶回交給牛頭馬面處理。牛頭馬面則把人的魂魄帶到判官面前,判官則對他的一生進行定論,看他下輩子是轉投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還是人間道。

第三名 龍女

盤點上古八大魑魅魍魎,第三在觀音身旁,第一曾替炎帝征戰八方

龍女是20諸天之中,第19天之婆竭羅龍王的女兒,自幼與佛有緣。八歲時聽文殊菩薩在龍宮講法華經,便心通佛理,後來上靈山拜佛。以龍身成就正果,最後在觀音菩薩身邊做童子。西遊記中觀音菩薩身邊有兩個人,一個是善財童子,他是牛魔王的兒子,另一個便是龍女。

第二名 判官

盤點上古八大魑魅魍魎,第三在觀音身旁,第一曾替炎帝征戰八方

判官為冥界鬼神之一,主掌生死簿,權力很大在陰間,上至天上的神仙,下至飛禽走獸,所有人的壽命都經過他的手。當初在西遊記裡崔判官就給李世民加了20年陽壽。所以說,在一定判官程度上還是有一點小權力的。不過即使他再怎麼厲害,還需要聽從閻羅王的號令,受人制約。

​第一名 刑天

盤點上古八大魑魅魍魎,第三在觀音身旁,第一曾替炎帝征戰八方

戰神刑天

干鏚之舞,猛志常在。山海經中曾記載:

“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

在上古神話之中,刑天則是炎帝的屬臣。當年炎帝和黃帝大戰,刑天作為炎帝的大將與黃帝展開對決,最後兵敗被黃帝斬下頭顱,但刑天身死而志不改,將雙乳作為眼睛,以肚臍作為嘴巴,左手持盾,右手持斧頭,向天揮舞不斷誓要找黃帝復仇。

對於這八位魑魅魍魎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贊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