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所副部級高校該如何排名?行政級別對大學建設有何利弊?

31所副部級高校該如何排名?行政級別對大學建設有何利弊?

劉冷絲

欄目絲說教育改革

校友會根據31所副部級大學重點學科、建設經費、師資力量、師生比、專業建設等等,綜合考量後給出了一個排名。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高校為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一般人對這樣的排序無多大異議;第三名為浙江大學,這就是隻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31所副部級高校該如何排名?行政級別對大學建設有何利弊?

31所副部級高校排名

高校一般按照副部級、正廳級和副廳級三個行政級別來劃分,副部級高校直接由中央指定,全國重點高校和個省委省政府管轄的地方高校為正廳級,各省市教育廳主管的高校為副廳級。

高校行政級別的劃分給學校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優勢,比如,副部級高校在地方多種場合、眾多項目上均有一定的發言權,尤其是在經費劃撥、合作共贏等方面佔據了較大的優勢。不過,我們也不能否認,高校的行政劃分和管理的行政化對學校的建設也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

其一,高校行政組織科層化,行政職能延伸到學校每一個管理的角落。

31所副部級高校該如何排名?行政級別對大學建設有何利弊?

大連理工大學

高校內部行政組織為教育和學術事務提供行政服務是其基本屬性,但事實上並不能完全按照這樣的設計而進行。

從組織體制來看,高校行政組織體制分為副廳級、正廳級、副部級三大行政級別,其行政崗位設置與外部行政機關崗位設置大同小異,科層化組織結構特徵尤為突出。同時,高校行政級別決定著高校在整個社會環境中所處的地位以及高校與政府機關和其他事業單位的相互關係,從而強化了高校的行政化特性。

所以,高校及高校行政管理者具有行政級別,擁有行政級別越高的領導職務意味著可以佔有越多的教育和學術資源,從而促使高校教師謀求行政領導職務的現象較為普遍。

31所副部級高校該如何排名?行政級別對大學建設有何利弊?

北京師範大學古建築

從行政職能來看,高校內部行政管理職能已經超越行政事務的範疇,將職能觸角延伸到具體的教育和學術事務中,延攬了不少本應由教師和學術組織履行的教育和學術事務職責。特別是高校行政組織幾乎按照外部行政體制的履行職能的方式管理著高校的教育和學術事務,以致高校教師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潛心學術的學術本位思想日漸受到大的影響。

其二,高校行政權力對學術權力,學術組織的自主性功能無法起到大的正面作用。

高校內部學術組織近幾年紛紛建立起來,協調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關係的自覺性不斷增強,不過依然存在大的問題——行政權力抑制學術權力的問題較為嚴重。

31所副部級高校該如何排名?行政級別對大學建設有何利弊?

山東大學洪家樓校區

從學術組織獨立性來看,高校學術委員會、教授委員會、學術指導委員會等學術組織獨立性不強的現象廣為存在。學術組織成員構成中兼有校級或 院級行政領導職務的人員比例較多,不少學術組織的負責人由校級或院級行政領導者擔任,而行政領導者在學術組織中往往掌握著發言權或決策權,進而影響高校教師及學術組織在學術事務中自主性作用,使學術組織工作開展不夠順暢,進而失去學術獨立性。

從學術組織運行機制來看,高校學術組織決策機制和工作機制不夠完善,學術事務受學校行政權力影響較大,行政權力主導學術權力實施決策的現象時有發生。在學校教學、科研項目申報、學術發展和規劃、學術成果評審和薦等方面,常常以行政權力主導決策的方式而不是學術組織自主決策的方式予以決定,學術組織並不能發揮決定性作用,學術權力未能充分行使。

31所副部級高校該如何排名?行政級別對大學建設有何利弊?

天津大學

其三,究其原因,行政本位思想滲透高校內部,是高校行政化的思想之源。

客觀而言,在行政本位思想濃厚的政治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中,外部行政體制履行行政職能和行使行政權力所產生的行政本位思想,逐漸滲透高校內部,這種局面是自然形成的。

尤其是政府及其主管部門通過制定並實施很多非常細緻的管理政策,還制定教育和學術評估標準並實施評估等手段,這些都已經在高校辦學、科研、用人等領域廣為實施,這就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的學術本位思想。

31所副部級高校該如何排名?行政級別對大學建設有何利弊?

四川大學

總之,政府沒有準確把握和嚴格遵循高校教育教學、學術研究、涵養人才的特殊性和規律性,將行政職能和行政權力的觸角延伸到高校教育、學術、用人等微觀事務領域,潛移默化乃至習慣性地將行政管理的思維方式和行政權力的運行方式滲透到高校內部。

敬告劉冷絲所有文章如有錯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將在評論版塊及時更正和補充,也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