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60年 長虹的變與不變

轉型60年 長虹的變與不變

10月27日,在長虹建業60週年戰略轉型暨產品發佈會上,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表示,長虹將加快體制機制改革,推進落實控股集團層面混改,控股集團整體上市,並在2025年達到2000億元的銷售規模。

60年來,從軍工立業、彩電興業,到相關多元拓展,再到近年來實施的智能戰略,長虹在多次的轉型變革中,正“讓想象發生”。而在長虹轉型成功的背後,則不僅是“敢為天下先”的求變基因,更是“永遠在路上”的不變探索。

擁抱未來的改革

對於現代企業而言,體制和機制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長虹集團計劃從4個方面來推進改革。

趙勇表示,首先要在集團層面推進混改。他透露,長虹集團正在做方案,擬引入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社會資本,參與長虹集團的混改;其次是在混改的基礎上,推動長虹集團的整體上市,實現更加完整的資產證券化,壓縮減少管理層級,提升集團內部的管理水平。

“長虹集團將利用好旗下上市公司平臺,重新整理相關產業,讓每一個平臺主業清楚,行業地位突出,以利於投資者對企業價值的評估。”趙勇說。長虹集團官網顯示,該公司旗下擁有四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四川長虹、長虹美菱、長虹華意和長虹佳華;同時,該公司還擁有長虹民生、長虹能源、中科美菱以及格蘭博等新三板掛牌公司。

趙勇稱,長虹集團將全面推行骨幹員工入股,讓核心員工享受到企業發展的紅利。據悉,此前長虹集團已在嘗試推行員工持股,截至2017年底,長虹集團下屬13家子公司實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員工持股,如2016年底成立即實施員工持股的愛聯科技。

除了體制機制改革之外,長虹集團還拋出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計劃,全面實施數字化轉型。同時,長虹集團擬聚集優質資源重點發展信息家電、產業服務和軍民融合三大主業板塊,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AI,像這樣一批最熱門的信息技術發展方向正在重塑產品形態,重塑商業模式。“長虹人必須認清未來的產業發展規律,擁抱未來。” 趙勇在發佈會上表示,要做到這一點,長虹集團需要攥緊拳頭,需要瘦身,目前長虹集團正在推進企業精簡計劃,希望把子公司數量從240家縮減到184家。凡是與長虹集團主業不符合的,凡是不能給公司創造價值的業務都要停掉。

敢為天下先

羅馬並非一日建成!從軍工立業、彩電興業,到相關多元拓展,再到近年來實施的智能戰略,60來長虹歷經多次轉型,終於邁入令人欣喜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自2016年營收首次躍入千億俱樂部以來,去年再度交上“實現兩位數增長”的靚麗答卷。據四川長虹最新公告,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78.39億,同比增長5.48;淨利潤2.05億,同比增長43.92%。,穩穩邁出“2018質量發展年”的第一步,同時,這也是其“敢為天下先”的持續變革結果。

最新的一次卓有成效的變革,則要追溯到5年前。長虹的當時著眼新時代、新技術,基於互聯網面向物聯網的轉型,啟動智能戰略新引擎。產業層面,則重點啟動了面向服務的製造和麵向製造的服務的“兩個轉型”――向服務的製造轉型,著力實現從單純產品盈利向“產品+服務”的生態運營模式轉換;面向製造的服務轉型,使能力平臺化、商品化,實現圍繞產品、服務、平臺運營一體化的服務型製造企業轉型。

作為家電行業首個“吃螃蟹者”,長虹的採取的行動包括:在行業中最先打造中高端智能家電子品牌;率先推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電視;推出全球首款搭載水分子激活保鮮技術的M鮮生系列冰箱等等。

如今,長虹在人機交互(智能語音、紅外感應、虹膜識別、聲紋識別)、雲圖像識別、智能變頻、自清潔、水分子激活保鮮等產品競爭性技術領域已形成全球範圍內的領先優勢。

過去一年來,長虹持續升級人工智能電視, 結合大屏、UD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高端Q5N、Q5K等人工智能新品,更是備受市場關注,產品一經上市銷售即快速上量,整體零售均價同比提升17.8%,位居行業第一。

此外,在智能戰略驅動之下,長虹一些新面相也漸漸浮出水面:未來,長虹會是一家大數據企業,開放面向製造的服務資源,成為行業雲服務商。

永遠在路上

在此次建業60週年戰略轉型暨產品發佈會上,長虹集團宣佈,要在2025年實現“做強、做優、做大”的發展目標。做強是指主要產業要穩居國內第一集團,並培育出一批細分行業冠軍;做優是指2025年的利潤總額要在2020年20億元的基礎上實現倍增;做大是要使銷售規模要在2020年1500億元的基礎上實現進一步增長,在2025年超過2000億元。

數據顯示,長虹集團2017年的銷售收入為1170億元。以此測算,到2025年,長虹集團的收入要在此基礎上增長71%。對於千億銷售規模的公司而言,這個跨度可謂不小。

在業內人士看來,長虹集團有很大可能性實現這個目標。“長虹的製造和研發基礎積累比較好,信息家電板塊在AI賦能後會逐漸釋放運營、服務的新價值,成為有行業競爭力的服務型製造商和麵向行業的“端雲一體”集成服務商。再加上資本平臺的梳理、優化整合,長虹有機會衝擊新的財務目標。”有關專家認為。

據瞭解,2000億元的目標對於長虹來講並不難實現,2017年已經突破1000億元,只要每年增長5%-10%,實現目標是有可能的。除了彩電,長虹在軍工、IT、壓縮機等領域都有不錯的成績。

目前,長虹現在還在穩中求進。在作為全球冰箱‘心臟’的壓縮機領域,長虹華意自2013年以來便蟬聯全球第一,目前佔據全球20%以上的市場份額;長虹旗下的愛聯科技,截至上個月已累計為超過2億件電子產品提供可靠聯接服務,是中國最大物聯網模塊提供商。

未來,長虹的新空間、新動能將遠不止如此。比如在新能源、家用機器人、電動汽車壓縮機、汽車空調等領域,長虹均已邁出實質性步伐。“在中國,能堅持60年的製造業企業並不多,但長虹 不僅堅持下來,而且還能與時俱進,在變與不變中,完成了自我的蛻變!”一位資深媒體人感嘆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