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貝貝網和7天連鎖酒店可以看出行業內創業更易獲得投資

有一個你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就是,投資人只會投業內的人做業內的事。

這個意思就是說,如果創始人以前不是做的這一行,那麼投資人是不會看好的。

投資人會問你:“你過去做過什麼?”如果你過去所做的與現在沒有任何關聯,那麼投資人會認為憑什麼本來在這個行業裡的人會輸給你?

很顯然,這種情況反映的是你過去的故事與現在有沒有關聯,這在投資人看來是很致命的,他們認為故事的連貫性更重要,而不是聽你雲山霧罩地描述未來。

從貝貝網和7天連鎖酒店可以看出行業內創業更易獲得投資

2016年6月,母嬰平臺貝貝網宣佈完成D輪融資1億美元,投資方為新天域、北極光、高榕資本、今日資本等機構,由泰和資本擔任財務顧問。貝貝網與2014年4月上線,之後相繼獲得IDG資本、高榕資本及魔量資本創始合夥人胡澤民等的投資。2015年1月,完成今日資本領投的1億美元C輪融資,估值近10億美元。貝貝網於2015年底完成了由今日資本主投的C+輪融資。

貝貝網的創始人兼CEO是1986年出生於四川的張良倫。2009年7月,張良倫研究生畢業,進入阿里巴巴任職,很快他從產品規劃師升為產品經理,在接連負責了幾個項目之後,恰逢阿里組織結構調整,公司庫產品線需要一個負責人,張良倫在上級的賞識下從一個產品經理升到了產品線的負責人,並且在取得不錯的成績之後開始帶“旺鋪”這支阿里巴巴核心業務之一的產品線。

隨後張良倫在阿里內部名聲大振,前途一篇坦蕩,到2010年,他已經連升兩級,如果沒有離開,到了2011年底,連升三級已成定局。如果一直照這樣的發展趨勢,正常情況下,他很有機會進入阿里高層,但最終他決定創業。

張良倫創業的第一個項目是返利網站米折網,在他的運營下米折網很快就獲得了IDG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公司開始了跨越式發展。隨後張良倫又打造了貝貝網,成功獲得了多輪融資。

張良倫出身電商行業的“航空母艦”阿里巴巴公司,在自己創業時仍在走在互聯網的道路上,因此他的兩家創業企業都獲得了融資成功,甚至有關於張良倫創業的故事說在他從阿里巴巴出來後不久,銀行賬號上就莫名其妙的多了很多錢,張良倫後來一問才知道是某個投資人給他打的錢,意思是看好他這個人,只要是他做的項目都會投。這個未經證實的故事恰恰反映出了投資人的一個投資特點:那就是隻投行業內的人。

再來看個案例:

“7天”的創始人鄭南雁是計算機專業出身,曾任職攜程旅遊網,之後自立門戶,創辦了7天連鎖酒店。鄭南雁在攜程旅行網任職華南區總經理,他親眼見證了沈南鵬、梁建章和季琦如何把一個攜程做成了上市公司,也正因如此,他非常瞭解酒店行業裡的基因和遊戲規則。

從貝貝網和7天連鎖酒店可以看出行業內創業更易獲得投資

所以,當鄭南雁從攜程出來創辦7天連鎖酒店時借鑑了攜程做的另一個連鎖酒店——如家的經驗,自2005年成立以來,經過快速發展,7天連鎖酒店分店總數已經超過了2000家,覆蓋全國300座城市,成為中國經濟型酒店行業的第一品牌。

2004年初夏,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朋友的介紹下,鄭南雁第一次見到了前樂百氏掌門人、後來“7天”董事長何伯權。兩人交談了一天,在任何外人看來這次談話必定是跌宕起伏,充滿著智慧的對答與思想的火花,但是鄭南雁的回答卻是“就是閒聊,沒有什麼特別的。”

他們上午談了2個小時,中午各自吃飯,下午接著又談了大約3個小時,事實上,上午的2個小時裡,兩人屬於各說各的:何伯權主要談他經營樂百氏的前後,而鄭南雁則聊他在攜程的所感所想,談對經濟型連鎖酒店的看法,兩個人交談甚歡。下午3個小時其實已經在談一些具體的合作內容了,方案也基本確定。

當鄭南雁走出何伯權辦公室的時候,何伯權已經答應給他投資800萬美元,這次會面後,何伯權去了美國,兩人中間通了一次國際長途,敲定了大致的條款。最終,何伯權成為了7天的大股東並出任董事長,而鄭南雁個人則出資800萬元人民幣,同時出任7天連鎖酒店的CEO。

2009年11月,7天連鎖酒店赴美上市,成為紐交所上市的首家中國酒店。

從這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個規律,那就是:相比於未來,投資人更看重的是創始人的過去,張良倫和鄭南雁之所以很輕鬆的拿到了投資人的錢是因為他們身上的故事具有連貫性與延續性。兩人都是行業出身,在行業裡擁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同時自主創業後仍然在這個行業裡。這種情況是投資人最喜歡的投資類型,所以,在以後你跟投資人交流的時候,要時刻記住這句話:“你過去做過什麼比你告訴我未來要做什麼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