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清华为什么死活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

导语:

10月8日,随着经济学奖得主的公布,“6缺1”的2018年诺贝尔奖全部揭晓。获奖的有美国的科学家、英国的科学家、日本的科学家……但就是没有中国的科学家!很多人开始提问,为什么获奖的没有中国的科学家?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都有类似的话题提出,虽然我们已经有诺贝尔奖得主了,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清华为什么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点击上方"蓝字”可订阅最权威自主招生信息!

为什么是清华?因为清华大学囊括了中国大多数高考状元。

据统计,2007-2016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清华大学录取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393人,位居全国第一。同时清华大学也最受全国高考理科状元垂青。

百年来,清华为什么死活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

美国,德国和日本都有大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医学奖的获得者,也基本反应了三国科研的领先地位。而大陆地区仅有北京大学毕业的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素以理工科见长的清华大学却无一人获得,也是令人深省,当然北大也好不到哪儿去。

清华汇聚了天下英才,又培养不出世界顶级的研究者,是不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清华为什么培养不出诺奖?

根本原因就是钱理群老师所讲的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资中筠老师讲的清华北大正在摧毁人才,以及郭于华老师所讲社会正在培养精明人。这些与基础科研所要求的纯粹精神背道而驰。以下是三个重要的原因:

1.清华已经成为全世界学府的一个“跳板”

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2017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清华本科毕业生有81.9%继续升学深造,在选择升学的毕业生中,有37%选择出国,其中有67.8%的毕业生选择去美国升学。

百年来,清华为什么死活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

这些学生可能是最优秀、最有创新能力的人,那么这些人留学成功会回国做科研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人志在出国,并且出国后很多人都愿意改变国籍,所以这部分人即使获得了诺贝尔奖,也属于华侨,不算是中国的!

2.人才被现实摧毁

在中国,大部分的学生都想着当官和发财,所以他们要不就去从政,要不就去大企业赚钱了,静下心来做科研的很少。

我们来看看清华的学生毕业都去哪儿就业了:

百年来,清华为什么死活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

清华学生签约的就业单位以企业(国企、私企)为主,其次是党政机关、科研单位、高校等。可以看到只有区区9%的学生选择去科研单位!

选择签约企业的学生去的都是一些有钱的大企业,像华为、腾讯、网易等等。

百年来,清华为什么死活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

再来看看清华学生的就业领域,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去搞金融了,选择科研的只有10%左右。

百年来,清华为什么死活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

不过他们的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就算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也要面对社会的压力。有人调侃说现在出不了诺贝尔奖主要是因为中国还不太富裕,虽然有少数暴富的,但是搞科研的平均来看还不算富裕,得等到衣食无忧,把科研当成纯爱好的时候,自然会出现诺贝尔奖得主。

3.偏科严重的学生没有机会进清华

想进清华你必须是全能的人才,高考时各科都要处于顶尖水平,偏才怪才很难通过高考的筛选。而一般人在短短的几年大学时间里又很难有非常突出的成就。

不过这一点清华已经有所改变,通过自主招生等特殊招生方式招收更多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极其优秀者甚至直降一本线录取。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希望能够坚持做好,以后清华说不定也能培养出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全是清华的锅吗?

国内诺贝尔奖少全怪高校吗? 其实还有各方面综合因素。

1.中外科研模式不同。中国的民用科学科研主力是研究院所为主和高校为辅。而非像国外主要是高校为主、研究所为辅。例如屠呦呦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

2.现在整体的风气都很浮躁,刚有一点学术响动的,不是提拔就是出国,没人静下心来!难得有人静下心研究,可是所有的研究机构都急功近利,只讲短平快,不给充足的时间。

3.国内科研体制特殊。国内科研经费90%靠国家拨款,所以由于体制和国情,所取得成果一般以集体形式出现

,然而诺奖是是个人奖项,而不是集体奖项,虽然国内一些科研成果达到了诺奖标准,但由于国内习惯于将荣誉归为集体,导致即使诺奖想发给国内都发不了。

4.国内高校的科研水准与国外确实客观存在较大差距。即使是清华北大,在国际综合排名上跟世界顶级名校还是有差距的。

5.和国内教育体制有关。国外都是“宽进严出”,大学好申请但是要想毕业就必须非常努力才行,哈佛大学图书馆中,很多人通宵学习;而国内是“严进宽出”,很多学生考上一所好大学就欢天喜地、万事大吉了。不过今年教育部已经下发通知要给大学生合理“增负”,希望能改进“严进宽出”的现象,更好地培养本科生。

高考已经不再是通往名校的独木桥!

百年来,清华为什么死活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

百年来,清华为什么死活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