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一紙千億回購,遮住業績下滑7%,避開貴州茅台式跌停!

10月29日晚,朋友圈被中國平安的千億回購刷屏了。中國平安的這般千億行為,不禁讓我想起2008年初中國平安的1200億再融資舉動壓垮了市場,一如當年雪災壓垮了加油站。

在千億回購刷屏的傳播效應之下,市場也就不再計較中國平安的三季報業績了——2018年前三季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93.97億元,同比增長19.7%,看起來很靚麗,但第三季度是並不樂觀的,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6.9%(而且第三季度的數據諸多研報、新聞中壓根沒有提及)。

中國平安一紙千億回購,遮住業績下滑7%,避開貴州茅臺式跌停!

於是,10月30日中國平安低開高走,沒有遭遇貴州茅臺10月29日三季報出爐即遭遇的一字跌停慘遇。

中國平安一紙千億回購,遮住業績下滑7%,避開貴州茅臺式跌停!

當然10月29日中國平安大跌5.4%,也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壓力。至於何來提前釋放壓力?乃是當天中國平安在召開董事會。會議間隙,難免是有信息擴散的。所以,信息的不對稱在市場上是天然存在的。

回到千億回購話題上,10月30 日中國平安低開高走最終收漲1.29%。這充分說明了在金融市場上,預期和號召力的作用。

但是細思極恐, 這只是10月29日中國平安董事會通過的是一份公司回購議案,而非預案。這份議案是需要股東大會審議的,至於何時推出、回購時間、價格範圍、資金規模都需要後續再行商議的。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回購意向性的說明,不是明確的回購計劃執行書。

最重要的是,1130億的回購資金規模(回購份額不超過公司發行總股本的10%)只是一個理論值,而且是一個超高的理論值。中國平安2007年上市以來累計分紅派息1000億元,有什麼理由在股價尚且難得的堅挺時刻,再在短時間內掏出1000億元來回購呢?

所以說,中國平安打了一手妙棋,一個千億回購議案既顯示了政治覺悟,“為積極響應國家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政策導向,穩定資本市場,促進股東價值最大化”,也粉飾了第三季度業績下滑。

回購在美股市場上運用廣泛,在A股市場並非主流。10月30日,中國平安的一紙回購議案挽救了1000億市值,但能持續多久?這還是要看真金白銀的計劃執行書。

在2018年上證指數調整超過20%的情況下,大多數個股股價腰斬的慘況下,連貴州茅臺都有史以來首次一字跌停的情況下,作為金融板塊的主力軍、保險板塊龍頭,中國平安這隻優質白馬股今年以來只調整7.63%,堪稱最後的碩果。

中國平安一紙千億回購,遮住業績下滑7%,避開貴州茅臺式跌停!

如果一旦是雷聲大雨點小,那麼市場用腳投票也是不會含糊的。預期可以撬動股價,也可以砸下股價。

再進一步講,回購是神丹妙藥嗎?回購能扭轉市場的大趨勢嗎?

在中國平安之前,美的集團在回購這一行為上是最大力度的——7月4日晚,美的集團發佈公告,宣佈公司擬回購不超過40億元股票,回購價格不超過50元/股。

中國平安一紙千億回購,遮住業績下滑7%,避開貴州茅臺式跌停!

然而股價也就興奮了三兩天,然後至今又跌去20%。

中國平安呢?當市場的主要風險沒有落地,市場的大趨勢沒有轉向,核心資產也是脆弱的。縱然曾經迭創新高的貴州茅臺與騰訊又如何呢?

年底見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