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街:4車道變10車道 跨過渾河長一倍

大館兒、北圖、夏宮、溫度計大樓、五里河體育場……曾經,這些林立在青年大街兩側的標誌性建築,帶給瀋陽市民太多溫暖的回憶。隨著這些建築的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現代化、國際化、富有時尚感科技感的嶄新建築群。

改革開放40年間,青年大街成了瀋陽城市發展建設的一道風景,也成了眾多外地、外國友人對瀋陽的第一印象——寬敞的道路、絢麗的景觀、宏偉的建築、優雅的水系……青年大街將瀋陽的眾多美好之處串聯成線,成為名副其實的“金廊”。

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青年大街雖然已年逾花甲,但仍然茁壯和充滿活力;就像這條街上奔馳的汽車、騎行的單車和行走的人們一樣,永遠步履輕快又腳踏實地;就像我們熱愛的遼瀋大地一樣,樸實、厚重,卻湧動著無限的生機和力量。

從雙向4車道到雙向10車道

老瀋陽人李景芝今年快70歲了,在她的兒時記憶中,青年大街當年還是一條不知名的小土路,遠沒有今天這麼長,只是很短的一小段。“那時候恐怕誰也不會想到,幾十年後的青年大街會成為金廊,成為瀋陽最寬闊最亮麗最現代化的主幹路。”李景芝說。

瀋陽近代史學者詹洪閣介紹,因為臨近青年公園,這條路便被命名為“青年大街”。它始建於1957年,它的前身是一條土路,當時附近有很多菜園子和黃土坑,即便建成初期也只有雙向4車道,其中還包括馬車道。

在建成之初,青年大街的長度遠沒有現在長,只是從青年公園到渾河北岸,第二年才與市府廣場相連,進而連通了惠工街、團結路等,成為瀋陽新中國成立以後新建的第一條南北主幹道。

改革開放40年也是青年大街飛速發展變化的40年,經過多次的拓寬、整修、翻建、提升,如今的青年大街已經是雙向10車道,總體長度也通過改造不斷延伸。隨著城市的擴大,青年大街從一環內逐漸向南拓展。在2012年,渾河大街、青年大街、北京街統一命名為青年大街。其中,渾河大街更名為青年南大街,北京街更名為青年北大街。這使得青年大街總長達到了12164米,是統一命名前長度的二倍。

近年來,通過信號控制等綜合交通規劃設計和管理手段,青年大街通行速度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青年大街:4車道變10車道 跨過渾河長一倍


曾經的五里河體育場。資料片


青年大街:4車道變10車道 跨過渾河長一倍


五里河體育場舊址附近的青年大街。

那些充滿回憶的地標建築

改革開放之後,青年大街沿線地標性建築陸續拔地而起,這條街路成為了瀋陽最亮麗的名片。

五里河體育場、夏宮、遼寧工業展覽館、彩電塔……青年大街和沿線地標性建築伴隨著這座城市裡的人們,見證了城市的飛速發展和變遷。

瀋陽市民王女士是一名80後,小時候她經常獨自乘坐公交車去市府廣場附近的媽媽的單位。“那是上世紀90年代初,還得坐大辮子無軌電車呢。我當時坐的是2環,2環有兩條線,一條線走和平大街,一條線走青年大街。我專坐走青年大街的那條線,因為走這條線心情倍兒爽。”

“那時候只要車一上文化路立交橋,我就覺得視線可寬闊了,兩邊都是氣派的建築物,馬路還特別寬。我經常透過車窗看電視塔的塔尖,但腰都彎疼了,也看不著。”王女士說。

北圖和夏宮,也是王女士的常去之地。“現在我也經常帶孩子去嬉水樂園玩,這時常讓我想起小時候去夏宮的情景,但我現在再也不敢像小時候那樣上那麼高的水滑梯了。”

行走在瀋陽的街頭,她也常有時光交錯之感。“我愛小時候的青年大街,更愛現在的青年大街。現在的青年大街,給了我們更加豐富的選擇和更多樂趣。”


青年大街:4車道變10車道 跨過渾河長一倍


原遼寧省體育館。 資料片


青年大街:4車道變10車道 跨過渾河長一倍


在遼寧省體育館舊址所建的商場。

金廊成為展示瀋陽的亮麗名片

在瀋陽的歷次城市總體規劃中,青年大街都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1956年-1985年瀋陽第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就提出:打通斷頭路,“拓寬東西、打通南北”的方針。而打通南北,青年大街就是關鍵基礎。

在1979年-2000年瀋陽第二輪城市總體規劃中,由於考慮到機動車數量的上升,特別規劃建設了一批立交橋。位於青年大街上的文化路立交橋就是其中之一,該立交橋於1986年10月底建成通車,是瀋陽第一座現代化建築結構的立交橋,連接了青年大街、文化路、三好街、五愛街等主幹道,至今仍是青年大街上最重要的交通節點之一。

1996年-2010年瀋陽第三輪城市總體規劃提出核心區“跨渾河”發展,將渾河變成城市內河。在這一規劃時間段內的2003年,瀋陽提出了建設大瀋陽“金廊”的城市核心戰略,金廊工程的主線正是在青年大街上。

到2011年-2020年瀋陽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金廊已經被明確地標記在規劃圖紙上,南北範圍清晰。規劃重點發展的是金融、商貿、商務、文化、體育等功能。

金廊最初的建設目標就是要成為建築標誌化、環境生態化、道路景觀化的現代服務業產業聚集區,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展示區,東北中心城市的核心控制區和創造新世紀輝煌的黃金走廊。15年過去了,金廊成為瀋陽人民出行的交通主幹道及瀋陽主要的城市展示名片。

瀋陽摩天大樓 六成以上在金廊沿線

看一個城市是否繁榮,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可算是標誌性象徵之一。近年來,瀋陽“高度”一再被刷新,摩天大樓的數量已位居我國乃至世界前列。

根據《2017瀋陽高層建築年度報告》,截至2017年年底,瀋陽建成及封頂的“150米+”高層建築數量達到129座,其中金廊區域佔了81座。位於青年大街沿線的市府恆隆廣場西塔樓、茂業中心、皇朝萬鑫都入圍瀋陽已建成及封頂高層建築TOP10。

作為瀋陽首座“200米+”的高層建築,皇朝萬鑫大廈在榜單中位列第10,這也將是其最後一次出現在年度TOP10榜單中。

位於青年大街沿線的寶能環球金融中心(568米),竣工後將躋身世界摩天大樓前10位,比上海地標建築金茂大廈還要高140多米,比瀋陽人心中的“瀋陽高度”——遼寧廣播電視塔高263米。

當然,作為城市的景觀主幹道路,只有平整寬闊的柏油路面和兩側的高樓大廈是遠遠不夠的。20世紀末期,瀋陽在對青年大街進行全面拓寬提速的同時,就開始同步進行景觀化改造,高壓線落地,更換新型燈杆,栽植錯落的綠化帶,佈置美觀的鐵藝圍欄,添設多種亮化燈具,青年大街煥然一新地出現在瀋陽人的面前。

如今的青年大街可謂是瀋陽的“顏值擔當”,從高空俯瞰,白天的它綿延貫通,兩側綠意叢叢,現代化高樓林立;夜晚的它燈火璀璨,金黃的路燈光線烘托下,真如金色的廊道一般,串起這座城市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