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眼科中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筛查系统5分钟即可获报告

中山眼科中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筛查系统5分钟即可获报告

图片说明(图片由实习记者王育煌提供):10月10日,记者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何明光教授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研发和验证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筛查系统。糖尿病患者通过该系统的筛查,5分钟内出即可获得报告结果。同时,该筛查系统覆盖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重度白内障四种眼病,而且筛查准确率高达95%以上。据悉,何明光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研发和验证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筛查系统,这也是首次证实了该人工智能系统在不同种族人群、不同的眼底照相机条件中,均具有迄今为止最高的筛查转诊的准确性。报道这一研发成果的科学论文近日发表在糖尿病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Diabetes Care(影响因子13.397)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浓厚兴趣。

广东科技报实习记者 王育煌 通讯员 邰梦云

10月10日,记者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何明光教授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研发和验证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筛查系统。糖尿病患者通过该系统的筛查,5分钟内出即可获得报告结果。同时,该筛查系统覆盖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重度白内障四种眼病,而且筛查准确率高达95%以上。

Ⅱ型糖尿病患者每1-2年应检查一次眼底

据了解,何明光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研发和验证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筛查系统,这也是首次证实了该人工智能系统在不同种族人群、不同的眼底照相机条件中,均具有迄今为止最高的筛查转诊的准确性。报道这一研发成果的科学论文近日发表在糖尿病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Diabetes Care(影响因子13.397)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浓厚兴趣。

医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影响国人健康的最重要慢性病之一,每十个人就有一个糖尿病的病人。糖尿病影响全身的微血管系统,会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等并发症,是中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重要元凶之一。

“早诊早治是预防糖网致盲的唯一途径。根据国内外糖尿病的防治指南要求,Ⅱ型糖尿病的病人每1-2年应检查一次眼底,以了解糖尿病对眼底血管的影响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挽救视力。但在中国,对超过1亿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每2年一次的眼底检查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最重要的瓶颈是缺乏能够开展这些检查的眼科医生。”何明光坦言。

筛查的同时就可拿报告

“而且现在这种通过用眼底照相机采集图片,把图片同步到图片中心,随后再由经过训练的图片员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治疗的方式不仅成本高,效率也低。” 何明光表示,这种方式报告会有很长的延迟,造成很多糖尿病患者医从性下降。

人工智能筛查成为了新的解决方案。“我们把人工智能系统直接装在眼底照相机旁边,患者筛查的同时就可以拿到报告,这样医生也就可在当时告知患者是否需要治疗。”何明光表示,以后,将全自动智能眼底照相机安装在内分泌门诊、体检或者社区中心,就可以实现不需要眼科医生参与的眼病筛查,及时发现需要治疗的病人并进行转诊,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眼科服务的可及性和治疗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