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的中國「映像」

光明日報駐東京記者 張冠楠

第三十一屆東京國際電影節25日在東京開幕,多部華語影片參賽參展,其中《詩人》和《三夫》將角逐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獎。作為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的A類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同戛納、威尼斯、柏林三大國際電影節齊名,也是亞洲最大的電影節,致力於發掘優秀的亞洲及國際電影,為年輕電影人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臺。

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的中国“映像”

參演電影《墨明》的演員在展映當天向到場觀眾展示書法才藝。張冠楠供圖

今年參加東京電影節的華語片熱度和中國國內關注度急劇增加,中國電影人在東京的舞臺上星光熠熠。本屆電影節共有16部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包括中國內地導演劉浩執導、宋佳和朱亞文主演的《詩人》和中國香港導演陳果的新作《三夫》。除主競賽單元外,《第一次的離別》《武林孤兒》等中國影片入圍本屆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中國香港動作電影《無雙》入圍“聚焦世界”單元。由中德文化交流促進會出品、講述德國華僑故事的文藝電影《墨明》和中國蒙古族青年女導演德格娜參與制作的《亞洲三面鏡2018:旅程》也在電影節期間展映。

講好故事,需要紮根於自己的土地。《第一次的離別》是導演王麗娜家鄉的故事,也是導演獻給家鄉的深情之作。影片的創作歷經半年田野考察、一年的紀錄片觀察拍攝,兩年駐地拍攝,歷盡艱辛才完成這部融合現實性、詩意性、故事性的影片。這是一部國內罕見的兒童題材電影,取材於真實的新疆生活,在當下各類型商業片佔據主導的電影市場中屬於稀缺題材。

該片以新疆男孩艾薩的生活為線索,講述了他和青梅竹馬的好朋友凱麗比努爾的童年故事,以及他對患有疾病的母親那份感人至深的子愛之情。影片以兒童視角中的離別展現成長與親情,將童年與鄉愁寓於“離別”之中,用“離別”來書寫成長。片中所有角色均為本人真實出演,沒有任何表演經驗,所有人物關係都與現實中人物關係一致。作為投資方,騰訊影業高級副總裁陳菲表示,《第一次的離別》無論是對於大美新疆的人文挖掘,對於家園的眷念表達,還是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涉及親情、友情、成長與離別的共鳴之情,王麗娜導演的視角與切入點都十分獨特而真摯。影片以極具詩意的鏡頭語言,向觀眾展現了在大銀幕上十分罕見的新疆生活圖景和美麗瑰奇的自然風光。

不同於商業大片刻意營造的感官效果,影片從生活質感、情感內核、視聽詩意幾方面精心打磨,宛如清泉滋潤泥土,帶來久違的滌盪人心的觀影感受。

在本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中,還有一部來自德國的中國文化僑團出品的電影展映。電影《墨明》在中德兩地取景,通過國際團隊合作拍攝而成。該片通過講述德國華僑的故事,展現了書法、戲曲等中國傳統文化在海外的存續與傳播。在東京展映當天,男主角之一的演員劉志雲當場展示書法,重現了影片中不用替身親自書寫的經典橋段,並將作品贈送給了前來拜訪交流的國際電影人。中德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墨明》電影製片人朱璟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電影《墨明》的續集《棋妙》正在籌備策劃中,影視作品對推動人文交流有巨大推動作用。近期,中日關係重歸正常軌道,他們也將選景日本,繼續拍攝華人華僑的故事。《棋妙》將延續《墨明》中海外華僑抗爭命運陰影的故事,通過中國智慧來實現反敗為勝、以弱勝強的傳奇。主人公將從柏林來到東京,繼續團結同胞弘揚中國文化,續寫自強不息的人生奮鬥史。

從戛納、威尼斯到柏林、東京,中國電影不斷在世界各大電影節中亮相,有助於中國文化的對外推廣。近年來,中國電影不斷融入中國文化精髓和時代精神,越來越受到全球觀眾的好評。

東京電影節相關活動“2018東京·中國電影周”於19日至26日舉辦,展映《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等14部中國電影。其中,中日合拍電影《在乎你》和3D崑劇電影《景陽鍾》成為電影周亮點。中國電影正在走向新的高度,希望通過本屆電影節讓更多的中國優秀電影走進日本觀眾的視野,讓更多日本觀眾加深對中國悠久歷史、多元文化以及現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瞭解。

(光明日報東京10月30日電)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31日 1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