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跟著感覺走」居然是對的!


原來,“跟著感覺走”居然是對的!



“跟著感覺走 讓它帶著我……”

這首名為《跟著感覺走》的歌曲曾經在大街小巷流傳,每次聽到或者哼唱起時都讓人感到很暢快很自由。

不過我們也都明白這只是感覺很好,真要做決定時絕對不能跟著感覺走,因為衝動是魔鬼,感覺不可靠,總是告誡自己要“三思而後行”。

但這本《直覺思維:如何快速構築你的快速決策系統》卻告訴我們,“感覺”有時比“理性”更可靠,“跟著感覺走”有時比深思熟慮做的決定並不差,甚至是更好

作者格爾德·吉仁澤是世界著名的決策心理學大師,德國柏林馬普所人類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

《直覺思維》是其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著作,得到了諾貝爾獎得主、決策理論大師赫伯特·西蒙的高度讚賞和推薦,《引爆點》和《眨眼之間》的作者格拉德威爾深受此書的影響。

在《直覺思維》中,格爾德不僅運用了大量事例來向我們展示直覺思維的魅力,並且對其原理進行了分析,我們的直覺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並非迷信,也不是撞大運,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跟著感覺走”其實是科學決策的一部分,它能幫助我們構築快速決策系統,在生活工作中,又快又好做出決定。“跟著感覺走”真的有可能抓住“夢的手”。

直覺的魅力:

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哈里同時喜歡上兩個女孩子,他必須要做出選擇,為難之際他想到了富蘭克林給他侄子的建議。

在一張紙的兩邊分別寫上支持和反對的理由,再逐一進行比較,最後找出更具優勢的一邊。

哈里照此方法算出了結果,但卻立刻在心裡做出了相反的決定,他愛的是另一個女孩。很顯然,是直覺讓他做出了這個決定。

正如歌裡唱的那樣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選擇愛人,得靠直覺。

不過,格爾德還真遇到過一個這樣的經濟學家,他按照富蘭克林的方法,選擇了一個期望效用最高的女人結婚。但是,現在他離婚了。

在處理感情問題時,我們明顯看到直覺的存在,而直覺的魅力其實無處不在。

有個叫丹.霍蘭的警察,在人來人往的洛杉磯國際機場,憑直覺一眼就看出一名女子可疑,隨後警犬就在她的旅行箱裡發現了毒品。

底特律和密爾沃基,哪個城市的人口更多?格爾德拿這個問題去問一個美國班的大學生,大約有40%的同學回答是密爾沃基。

他們又去問一個同等水平的德國班學生,結果幾乎所有學生都回答正確,是底特律。因為德國學生幾乎沒聽說過密爾沃基,於是憑直覺選擇了他們相對熟悉的底特律。

在文學藝術領域,直覺即“靈感”,它一直散發著迷人的光芒。在以理性著稱的科學領域,直覺也同樣富有魅力,門捷列夫的化學週期表就是在夢中得到的啟示。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特別重視直覺思維,他說:

“直覺是賦予我們的神聖禮物,推理是我們的忠實僕人。但是,我們建立的社會卻把榮耀給了僕人,而忘記了神聖的禮物。”


直覺原理:

少即是多效應

很多人認為直覺是神秘的,無法解釋的,包括很多受益於直覺思維的藝術家和科學家。

格爾德在《直覺思維》中卻告訴我們,直覺其實是有其科學原理的。主要包括兩點:一是簡單的經驗法則,二是大腦的進化能力。

比如前文中的德國學生聽說過底特律,幾乎沒聽說過密爾沃基,他們推斷前者人口更多。這就是運用了簡單經驗法則中的認知啟發法。

認知啟發法說白了就是選認識的路走,就像我們購物時通常選擇自己知道的品牌一樣。這種推斷當然未必每次都正確,但格爾德認為大多數情況下,這個原則都能得出正確答案。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

“凡事應力求簡單”。


簡單經驗法則就體現了這點。有時,“少”即是“多”

俄國記者舍雷舍夫斯基有著超強的記憶力,但卻因為記住的畫面太多,無法識別人臉,記住的細節太多而無法概括故事主旨。

有時知道太多,想得太多反而會誤事。

據說蜈蚣以前行走迅捷,有次壁虎好奇地問它:“你這麼多腿,走路時先邁哪條呢?”於是蜈蚣開始思考起這個問題來,結果它覺得先邁哪條腿都彆扭,慢慢地就幾乎不會走路了。

打棒球時我們運用注視啟發法接住空中飛來的球,這也是一種簡單經驗法則,過度思考反而妨礙運動能力的發揮。當然,對於新手,留心動作是有利的,但對高手的作用卻正好相反。

直覺能起作用,與人類大腦進化的能力密切相關,它是構成簡單經驗法則的材料。比如認知啟發法運用了我們的認知記憶能力,注視啟發法則用到了追蹤物體的能力。


直覺運用:

複雜世界,簡單應對

直覺起作用除了我們自身大腦的進化外,也與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有關。面對複雜世界,不如簡單應對,因為你根本沒辦法確定和掌握所有因素。

2000年《資本》雜誌舉行了一次選股比賽,路人所選投資組合表現超過專家選擇的組合。

因資產最優配置方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哈里.馬克維茨,在進行自己的退休投資時,卻運用了簡單的1/N法則,即把錢平均分給N只基金。

格爾德說有研究表明,沒有一種最優化理論超過簡單的1/N法則。

世界著名投資商,被稱為“股神”的沃倫.巴菲特曾說,股票預測的唯一價值是讓那些“算命者”看起來體面些。

事實證明,不管是選擇學校,還是投資股票,預測比賽結果,如果事後或者事前就掌握了全部信息,運用複雜的決策策略更有效,預測不確性因素多的未來,簡單經驗法則往往更準確。

比如前文回答問題的例子中,如果美國學生知道兩個城市的人口信息,或者德國學生兩個城市名字都沒聽過,那麼德國學生就無法勝過美國學生了。

只有適當的“無知”才能勝過“有知”。

有效運用認知啟發法主要有兩步:一是認知,問自己是否認識這些供選擇的東西,然後決定是否使用啟發法;二是評估,問自己是否可以憑藉認知做出選擇。

直覺思維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

比如前面說的投資理財、選擇學校、回答問題、體育運動、選擇愛人等,直覺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選擇醫生甚至是選總統,也往往是一個好的理由就夠了。

道德行為更是常常依靠道德直覺,比如很多見義勇為的行為就是如此。

人際交往中,直覺也起著重要作用。

我們有近似本能的家庭直覺和群體直覺,在人類社會化發展中形成的互相信任,還有模仿——對大多數同齡人的模仿和對成功人士的模仿——這些都構成了我們的社交直覺,它能幫助我們在社交中憑著直覺快速做出決定。

就連一向被認為是消極的謠言和主觀願意,有時也能產生強大的積極作用。

格爾德指出,1989年11月柏林牆的突然倒塌,就與此有關。

當時東德政府宣佈一項有關出境的新政策,其實只是限制稍微寬鬆了些,但卻被記者錯誤理解和錯誤報道,結果謠言愈演愈烈,早就渴望統一的民眾蜂擁而至,最終所有通道打開。

在醫療領域,簡潔能救命,而複雜則有可能致命。

男嬰凱文在美國一家兒科很出名的醫院接受治療,身體極虛弱,打針後就不肯進食,年輕醫生避免給他做侵入性檢查,他開始進食,身體狀況有所改善。

但後轉由一群專家醫生負責,他們為找出病因,對凱文進行各種檢查。結果病因沒找到,凱文又開始拒絕進食,飢餓與感染引發併發症,最終死亡。

一名醫生指出,孩子曾一次性進行了三次靜脈注射,正是各種名目的檢查加速了孩子的死亡。

過度檢查和過度用藥的過度治療一直是許多醫院存在的頑疾。

但醫生確實也有難處,趨利之外,他們更要自保,而且醫生被要求做出決定的時間通常很短。

如何改善醫生的診斷?格爾德提出了一種簡明樹形圖的方法。比如判斷該不該去心臟病重症監護室,可以使用下圖。


原來,“跟著感覺走”居然是對的!



有研究顯示,使用這張樹形圖,相比複雜系統,它的遺漏更少,同時它幾乎減少了一半的錯誤警報,使監護室的擁擠有了較大改善。

簡明樹形圖抓住重要因素,簡潔明瞭,能幫助醫生又快又好地做出決策。它既比複雜分析簡潔迅速,又避免了因自我保護、專長和地域因素等產生偏差的臨床直覺。

對醫生進行簡單經驗法則的訓練,可以改善和提高醫生的臨床直覺能力。

《直覺思維》向我們展示了直覺的魅力,它不僅在藝術科學領域起著重要作用,還能幫助我們更好更快地做出決定。它不僅是神奇的,也是有科學依據的。

當然直覺並不是萬能的,比如挑選品牌有可能會出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和模仿有可能讓我們無法走出舒適區,無法進行改革與創新。

直覺更不可能取代理性思維,比如當已知的信息足夠多時,理性思維明顯勝過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與理性思維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我們能在運用理性思維的同時,注重發揮直覺思維的強大作用,我們就能更好地建立我們的快速決策系統,又快又好地做出決策。

“跟著感覺走”,原來是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