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過了三十五歲還一事無成的你

致過了三十五歲還一事無成的你

人生最好不要嘆息和抱怨,因為得到的最多是同情或藐視,而同情恰恰是上天給予人類毫無價值的安慰。

大概年輕時中了張愛玲的毒。這位女士說,出名要趁早,不然得到了也不會快樂。可惜你我不是張愛玲,書寫不出她的傳奇。

今天,一部分的八零後已經過了三十五歲,少數離四十已經最多兩年之久了。如果你仍是一事無成,那麼看這篇文字,倒並不耽誤你的時間。


我想告訴你的是,一事無成不代表你得過且過,不代表你碌碌無為,更不代表你頹廢不堪。相反,你可能一直沒放棄努力,一直在咬牙堅持,人前點頭哈腰,卑躬屈膝。人後默默無言,獨自飲盡世間的委屈與不堪。

你或許相信命運,但是絕不屈服和順從。你總在暗暗的告訴自己你行的,從不跟生活妥協。跟你同齡的總有比你優秀或時運比你高的,他們已經風生水起。比你年齡小的,也不乏比你獲得了更多的收益的。總之你尷尬的徘徊在成就與名利的門外,看的見就是跨不過去。

過了三十五歲的人,再不濟,也不會是一張白紙了,但是你的人生履歷在這個時候彷彿並不能成為你升職或擇業的籌碼。一個很奇怪的職場用人定律,三十五後再找工作,是一個及其不尋常的年紀,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一邊會認為你不穩定,怎麼工作那麼多年還換來換去,一邊又覺得這樣的年齡不如二十出頭的新人好帶,有了固定的思維,不好約束。而如果是管理領導崗位又覺得你不如四十歲以後的人成熟穩重,真的等你到了那個年齡,又說你歲數太大,思想跟不上時代。同樣是拒絕。

我最奇怪一句話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意思難道不是說,你被拒絕,你不行,沒達到就因為你不是金子,是破銅爛鐵嗎?

真實的情況,誰說的清楚,你沒有真的經歷過別人的遭遇,能懂嗎?

你有沒有去過一些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面試,那些人資專員,二十出頭的小屁孩,市場什麼都不懂,只是公司匹配了這樣的位置,拿著公司的用人條款,現學死用,她們能看出你的高低?還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誰給慣的?

還有一種人資不是服務於老闆,而是企業高管,明明知道你是個人才,無奈於領導的淫威,告訴你地方太小,沒有你發揮的舞臺,而實際原因是因為這些老闆手下的企業操盤手,根本不敢真心引進人才,結果你一次次被排擠,但你的朋友,你的家人卻認為你性格有問題,或者你不安分,認不清自己。人沒有跟你經歷一樣事的,千萬不要信他們的指導,只會把你指倒。

另一部分人則考慮自己創業,但是十個出不來兩個,為什麼?原因當然很多,但有一點確實很關鍵,創業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合夥更不是人人都無私。

說了這些,過了三十五歲的你肯定依然活著,有一份並不滿意的工作,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安於現狀。我就想問一下,是不是一定要功成名就,身家千萬才算不是一事無成呢?恐怕我自己也不敢回答不是。因為現今是現金的社會,沒有錢真是寸步難行。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我真不敢。但是錢不是想或努力就真的能回饋你的呀?如果只有這一條標準,那我真想問問這麼多過了三十五的人,你們達到了,現在難受嗎?

我們應該給那些功成名就,或者高收入的同齡人投以羨慕和讚許的眼光。因為你甭管人家是自己的本事,還是靠爹靠乾爹,別人成了。而你還在庸庸碌碌匆匆忙忙。

但是你又不能鑽進死衚衕裡,你不知道哪天會給到你應有的回饋。你只能繼續咬牙堅持。這樣很無奈,但是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不鼓勵妥協,因為就算你裝狗,未必能成貴賓犬。我也不主張抱怨,因為沒有人關心你過的好不好,活著累不累。

人間匆匆,皆是過客。唯一公平的是你我終究歸於黃土。

所以我們還得收拾慘烈的心情,抖抖身上的塵土,讓疲憊的身體,泡個熱水澡,第二天醒來,看看鏡子裡的自己,還有口氣,就不要放棄對自己的承諾、鼓勵和執著。

青春過半,人生未老,路途遙遠,顛簸崎嶇。不管怎樣,我們還有時間,管他老天給不給機會,為了一口安樂飯,就要握緊自己手中的那個碗,你說是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