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號稱大明三大才子的是解縉、楊慎、徐渭,而沒有包括唐寅唐伯虎,這是爲什麼?

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她40600526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大明三大才子:楊慎、解縉、徐渭。

大明人才倍出:有安邦定國的張居正、徐階;有心學之祖王陽明;亦有才智無雙的嚴世蕃、書畫絕倫的唐寅等等。但以博學多才而論,後人選出楊慎、解縉、徐渭為大明三大才子,推楊慎為首。

楊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大學士楊廷和之子。他自幼聰慧過人,正德六年奪得狀元,任翰林院修撰,是當時著名文學家、大詩人,代表作《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解縉字大紳, 江西吉水人。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多才博學。洪武21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明成祖時,人直文淵閣,進翰林學士,參與機務。後又兼右春坊大學士,一時詔令製作,皆出其手。

徐渭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浙江省紹興人。他天 資聰穎,二十歲考取秀才,但八次鄉試都名落孫山。其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後任浙閩總督幕僚軍師,東南滅倭之計多出其手。


明朝三大才子分別在詩詞、大型百科文獻、書畫與謀略代表明朝的最高水準。

明朝三大才子,是後人比較明代三百年的文人著作、後世影響而評選出來的。並非如唐寅、祝枝山等時評的四大才子,沒有作歷史縱向比較,所以楊慎、解縉、徐渭三大才子絕非浪得虛名。

用一句話各自總結三大才子之長:楊慎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是明朝第一詩人;與張璁作殊死抗爭盡顯文人氣節;

解縉是公認的永樂第一才子、當世大文豪,身居內閣,是明朝鉅著《永樂大典》的總編纂。

徐渭是大明第一秀才,不但書畫獨步天下,亦是大明第一幕僚,抗倭總參謀長,還培養出李如松這樣的名將。

唐寅亦是明朝著名才子,但與徐渭比較起來,在書畫造詣上略遜一籌。

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蘇州吳縣人。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小酒館,讓他讀書求取功名。唐寅不負父望,16歲中蘇州府試第一、28歲中南直隸鄉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會試。

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唐寅從此遊蕩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他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

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 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選。 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瀕。

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菸酒閣大學士


首先,說說這四個人的關鍵詞:一是解縉,明洪武年間進士,永樂朝內閣學士,是朱棣的重要顧問和秘書,《永樂大典》的總編,《永樂大典》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文化典籍。後因參與立儲問題,暴死冤獄。二是楊慎,大明著名首輔楊廷和之子,科舉狀元,嘉靖初年與內閣大學士張璁展開大禮儀之爭,遭流失,專攻詩文寫作,是明中期最重要的詩人、學者,其詞《臨江仙》因作為《三國演義》的開篇詩詞,為幾百年傳誦不衰。三是徐渭,即民間所謂狂生徐文長,少負才名,然科舉屢考不第,後入浙閩總督胡宗憲幕府,為其文膽,是清繳東南倭寇的幕後總策劃師。四是唐寅,明武宗期間神童,本以為一飛沖天,但因涉嫌科舉舞弊案被剝奪科舉資格,於是浪寄民間,放蕩不羈,以詩文書畫聞名,自稱江南第一才子,與祝枝山、文徵明、徐士禎並稱吳中四學士或江南四大才子。

第二,比較上述四人情況,您會發現:明朝三大才子的評選標準,是縱貫整個明代的,是強調文治功業的,是完全從文人士大夫的角度出發的,以此而論唐伯虎就遜色許多,甚至明顯不在一個檔次。唐的才能主要在書畫詩文,現在看,其畫還很厲害,但書法不及祝枝山、文徵明,詩文更弱,在明代大概屬二流吧。

第三,唐伯虎之所以大名鼎鼎,今人盡知,得益於其科舉犧牲品不公命運,得益於其鮮明不屈的個性,得益於後世落迫文人的同情,得益於民間對其風流故事的渲染,得益於周星馳等在內影視大腕的垂青!可以說,唐伯虎是現代人眼中風流才子的標本,但事實也許並非如此。

儒客非儒客一家之言,喜歡唐才子和美女秋香的勿噴!


儒客非儒客


這個說法很正常,其他三位,都是有官職的文人,而且他們三人文學造詣很深,文壇公認的才子。唐伯虎一介布衣,一生沒有做官,以遊山玩水為樂,閒暇時寫寫畫畫,不與紅塵中人往來,他的名氣只是在民間很大,老百姓非常喜歡這樣的文人!所以說,只有三位才子也正常。


古河洋橋


解縉年少出名,仕途得意,平步青雲。才子不假,但一生溜鬚拍馬,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馬屁精。較之明朝前七子之一的王陽明,無論學養和對後世的影響都遜色不少。若與挽大明江山於即倒的張居正,無論幹練、機謀、韜略、成就更不可同日而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