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天才的背後,都有一個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每一個天才的背後,都有一個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福原愛,是小編唯一喜歡的一個日本運動員。4歲就開始乒乓球生涯的她,憑著一股倔強氣,刻苦訓練,成就了日本乒壇的神話。因為“這個天真幼稚調皮搗蛋的女孩子,總是給我們新的驚喜,以驚人的速度不斷跨上新的臺階”,日本富士電視臺的佐藤導演花了24年間對福原愛進行跟拍,存了3000多盤採訪視頻。因為有這些寶貴的原始資料,2017年2月份,《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世紀》在日本上映。

這部紀錄瓷娃娃福原愛成長的視頻,讓我們看到了福原愛從哭著握乒乓球拍參加比賽,到喜笑盈盈地嫁給了和她一樣熱愛乒乓球的江宏傑的一路成長曆程,有汗水有喜悅。可能是身為育兒小編的關係,小編卻從這段視頻中更多看到了福原愛的媽媽的教育,滿滿的愛,滿滿的智慧。

每一個天才的背後,都有一個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年紀再小,無規矩不成方圓。

現在的家長,一般都很寵著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懂事了。“可是福原愛的媽媽,卻並不這樣看。當還只有4歲的福原愛作為日本乒乓球協會宮城縣代表參加全國比賽,年紀太小的她因為掌握不了正確的發球姿勢而被裁判多次警告。這時候的很多家長,怕是要忍不住跳出來:“孩子才4歲,球能打出去就不錯了,還要多標準?”“有這樣欺負人的嗎?”……可是福原千代,卻教導女兒要按照裁判的要求來發球,哪怕代價是臨時增加發球的規範性,導致小愛直接止步16強。

哪怕你只有4歲,規矩就是規矩。比賽後,福原千代還讓女兒去跟教練道歉:“去,跟那個叔叔說對不起,說以後會好好練習發球了。”正是有這樣一個開明的媽媽,讓福原愛有了規矩的意思。

每一個天才的背後,都有一個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怎樣的性格,就應匹配怎樣的教育。

少時的福原愛,媽媽就是她的特訓教練。細心的媽媽認真觀察女兒的性格特徵,還認真地記在小本本上。“集中”“不服輸”“認真研究”……針對女兒小愛的這些特點,媽媽針對性地採取了方法。要知道,教導一個4歲左右的孩子練球是極其不易的,這時候的她,本應該玩著洋娃娃,捏著橡皮泥,無憂無慮。難免地,小愛就會哭著撒嬌不練球,這時候的媽媽就會抓住她不服輸的心理,假裝賭氣:“那不練了,不練了算了。”“剩下5個球,你自己選吧?練還是不練?”不服輸的小女孩就哭著喊:“練,練,繼續練!”而當在賽場上,女兒緊張得全身僵硬時,也是媽媽緊緊地握住她的手:“集中,找準時機。”

每一個天才的背後,都有一個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適時地放手,才是最深沉的愛。

小編的一個朋友曾說,當年初中升學考試,成績優異的他本可以選擇最好的高中,只是因為離家遠,他捨不得媽媽,就放棄了,就近在家附近唸書。而就因為選擇了溫暖的懷抱,最後他只考了個本二,一生的命運就此改變。從視頻中,我們看到了福原愛媽媽的“適時放手”。隨著小愛乒乓球技術的日益精湛,想要獲得更大進步的她,最好的出路就是來到中國。一路陪著她勤學苦練,共享汗水與喜悅的媽媽,怎麼會沒有不捨?可是為了女兒更好的成長,福原千代還是選擇放手,讓女兒獨自一人坐著鐵皮火車來到中國。

離開了媽媽溫暖的懷抱,比賽時再也不能奔向看臺上的媽媽,愛哭的小愛在漸漸長大。她慢慢融入了中國乒乓球大家庭,成了乒乓球隊的國寵;她學會自己燒菜做飯,吃更有利於身體健康的食物;她在和隊友的切磋中不斷精進著自己的技術,2012年參加倫敦奧運會,為日本獲得女子乒乓球團體亞軍。這是自乒乓球1988年漢城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以來,日本獲得的第一枚獎牌。了!不!起!

每一個天才的背後,都有一個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媽媽,但是我們的媽媽,也一定如福原愛的媽媽一樣,有著自己的閃光點。只不過,福原千代比較幸運地能夠出現在鏡頭前,讓我們更好地瞭解她。比如小編的媽媽,給小編最大的烙印就是“勤勞“和”思考”。只要勤勞,你就可以把自己收拾得乾淨整齊,你就不會過得太差;只有善於思考,你才能體會“方法總比問題多”的精髓,事半功倍。你的媽媽,又給了你怎樣的深刻與美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