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爱情,前任对我时冷时热,是什么原因

“我们分开不联系接近半个月了,昨天我过生日,TA破天荒的给我发了个生日快乐。我以为出现转机了,就给TA打了电话,但TA的态度还是很冷淡。TA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今天约会了,聊得玩得都挺好的,但总觉得TA有什么心事。和我有一些距离。这是我想多了,还是TA真的对我有什么隐瞒?

“我们分开有一段时间了,TA时不时的还会关心我,让我注意天气按时吃饭什么的,但一聊到感情的问题,TA回答的话就特别绝情,好像一点余地都不留。TA到底想要干什么?我们还有没有可能?

相信很多挽回中的朋友,都或多或少会遇到类似上述的情况

直白点的说,就是前任让人感觉说一套做一套。让人觉得矛盾和琢磨不透

说是在给我们机会吧?TA嘴上却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说是不给我们机会吧?TA行动上却又总是透露着“好像有戏”的信号。

究竟要如何来看待这些矛盾的前任行为呢?

首先,让我们对一个观念达成共识。那就是人本身就会具有两面性。意思就是说,在挽回中前任对挽回方的态度出现矛盾,言行不一致让人琢磨不透其实并不一定真能分辨出个是非黑白。有些时候TA也会纠结,TA也会陷入矛盾,也会不知道到底要不要再给彼此一次机会。

就好像很多挽回中的朋友有些时候也会陷入放弃或是坚持的纠结一样。

所以在前任矛盾的言行中,去判断哪一个是真的事实上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我们能做的,是在前任矛盾的言行之中判断清楚,对方内心的天枰更倾向于哪一边。

第一:主动的言行大于被动的言行。

借用刚刚的例子:“我们分开不联系接近半个月了,昨天我过生日,TA破天荒的给我发了个生日快乐。我以为出现转机了,就给TA打了电话,但TA的态度还是很冷淡。TA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这个例子中,“TA给我发了个生日快乐”属于主动的言行;而“TA接了我的电话后,对我的态度”属于被动的言行。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我们判断对方期望和我们保持关系和互动的倾向性高于抵抗我们的倾向性。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一定有TA自己的心里动机。在建立联系这件事上,如果TA真的想要和你断掉所有联系,TA真的不想给关系任何机会,那TA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所谓的“面子”“对人有礼貌”等原因和你主动建立联系的。

想想看你会不会主动去和那些不太联系的老同学道生日快乐就明白这个道理。

而至于为什么在这之后你主动联系对方又变得冷淡了?有可能TA是要符合自己提出分手的一致性;也有可能是你电话内的话题确实没太多营养;还有可能是你的进攻性太过于强烈而对方并没有做好准备。可能性很多,但无论如何,如果对方真的是更倾向于和你断了联系,那TA何必要主动联系呢?

第二:行动大于语言

“我们分开有一段时间了,TA时不时的还会关心我,让我注意天气按时吃饭什么的,但一聊到感情的问题,TA回答的话就特别绝情,好像一点余地都不留。TA到底想要干什么?我们还有没有可能?”

经常在说在感情中不要看对方说了什么,而看TA怎么做的。

就好像我们把那些说着爱你但遇事就消失的男人称为不负责任;把那些说着相爱相依,却只在付钱的时候想起你的女生称为吃喝闪一样。

在人际关系中,行动永远比语言更真诚。关心、在意、担心和思念,是爱的具现,也是人类情感中的本能。我们可以言不由衷,可以说着绝情的假话。但本能大部分时候很难被隐藏和控制。所以说,如果TA真的有在做关于“爱”的行为,那么TA的倾向性已经显而易见。

第三:感觉大于言行

“我们今天约会了,聊得玩得都挺好的,但总觉得TA有什么心事。和我有一些距离。这是我想多了,还是TA真的对我有什么隐瞒?”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语言只占据了人们沟通中的很少一部分。更多时候,我们通过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眼神、停顿甚至微表情来完成大部分的沟通工作。

就好像一个人面露不悦,尽管他嘴上再怎么说“没事”,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不开心;一个人严厉的说着“我不怪你”但我们明明知道他很在意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办法好好去解释说“因为他嘴角抽动了,所以他在生气”或是“因为他语调略低了些,所以他其实很忧郁”

大部分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在沟通中会根据经验和本能为我们快速的处理这些相处中的微表情变化,形成我们的感受和判断。不真诚的道歉,内容再华丽我们还是会觉得不走心;强装的喜悦笑得再大声我们也能听出其中的苍白。

话可以说假话,行为也可以强作镇定或是强颜欢笑。但感受一定不会骗人。

所以当感受和现实出现矛盾的时候,一般来说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总是不会错太多。

在挽回中,很多朋友会线性的猜测目标的言行。“TA这样做了是不是讨厌我了”“TA都这样说了应该是在给我机会”。

但事实上是被挽回者也是人,TA们也会纠结,也会举棋不定,也会犹豫。很多时候,那些矛盾的行为恰恰是对方心里摇摆不定的证明。在这个时候判断清楚情势,才能让我们接下来的行为更加合理和趋于复合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