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體檢報告系列6|早期幽門螺桿菌篩查,讓胃癌遠離國人

讀懂體檢報告系列6|早期幽門螺桿菌篩查,讓胃癌遠離國人

撰文 | 王冠琳

製版 | 趙利

前不久,被微信上的一篇文章《胃癌為什麼不放過中國人》刷了屏。

讀懂體檢報告系列6|早期幽門螺桿菌篩查,讓胃癌遠離國人

胃不好,已漸漸成為年輕一族的“標籤”。

壓力大、飲食不規律、抽菸喝酒、休息不好等種種因素,都可能導致上腹部(燒灼)疼痛、腹脹、噁心、嘔吐、食慾減退,嚴重的還可以出現嘔血的症狀,即胃炎,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

在醫學生中流行著這樣一個段子,老師想要對比胃潰瘍和正常胃粘膜的片子,結果在一個系中都沒有找到這樣一個“正常”的同學。

這可能有些誇張,但由於高鹽、醃製等飲食習慣,東亞地區一直是胃癌的高發區,全球範圍內,約有一半的胃癌發生在東亞地區。

讀懂體檢報告系列6|早期幽門螺桿菌篩查,讓胃癌遠離國人

圖 | 全球胃癌發生區域分佈圖

那麼胃癌真的更偏愛中國人嗎,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根據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公佈的2018年的數據,在每十萬人中,韓國的癌症發生率位居全球第一,為39.6;蒙古國緊隨其後,為33.1;第三名為日本,27.1;中國以20.7位於第四。從胃癌的發生率來說,中國的胃癌發生率的確很高,和韓蒙日一起“霸榜“。

別急,在另外一個指標上,胃癌的5年生存率,偏愛生食的日本和喜歡泡菜的韓國,則遠遠超過了“愛喝熱水”中國人。日本胃癌5年合併(即所有時期的胃癌)生存率約為54%,韓國約為58%,而中國則不足39%,也就是說,發生胃癌的人群中,中國人因胃癌死亡的比例要遠高於日本和韓國。

為什麼在同樣胃癌高發的情況下,日本在胃癌治療上如此優秀呢?這不得不歸日本所實施的全民篩查——幽門螺桿菌篩查。

認識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也稱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種寄生在胃中的革蘭氏陰性菌,能夠長期的潛伏在人類的胃中,具有隱蔽性、傳染性、持久性等特別,是造成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的潰瘍)的重要原因,有約60%的新發癌症和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關。

最初,由於胃的強酸性的環境,很多科學家都不相信幽門螺桿菌能夠在胃裡定植。直到1984年的一天,科學家Barry Marchall “獻身”性的吞食了含有幽門螺桿菌的培養液並在10天后在胃鏡的檢測中觀察到了這種彎彎的細菌。在後續的研究中,Barry Machall和Robin Warren一起證實了幽門螺桿菌是是消化性潰瘍和慢性活動性胃炎的病因,這一發現也獲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讀懂體檢報告系列6|早期幽門螺桿菌篩查,讓胃癌遠離國人

圖 | 顯微鏡下的幽門螺桿菌

根據中華預防醫學會的數據,我國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高達59%,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口-口相傳。而我們的傳統的“共食”的飲食習慣則非常容易造成幽門螺桿菌的傳播,特別是家族性的感染。

哪些人群更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呢?

  • 經常參加“中式”應酬,不採取分餐制,公用餐具的人;
  • 家族性幽門螺桿菌感染(共同使用餐具等)
  • 食用不乾淨的食品,餐具消毒不徹底等。

C14呼氣試驗

儘管幽門螺桿菌隱匿在強酸性的胃中,但C14呼氣試驗就可以讓它無處遁形。

C14(碳14呼氣試驗),也就是幽門螺桿菌檢測試驗,主要通過碳14-尿素呼氣試驗是否為陽性檢測來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桿菌感染。在日韓等國家的長期實踐中,發現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為有效的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方法,對及時預防、發現和治療消化性潰瘍十分重要。

目前,各大醫院和體檢機構都有專門針對幽門螺桿菌的檢測,特別是對出現胃部不適症狀的人群以及具有家族性胃病史的人群,及時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對有利於預防和治療胃部疾病顯得更為主要。

具體來說,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時需要空腹(而對於本身使用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治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的人群,則需要停藥兩週後再進行檢測),首先對著一個採集呼出氣體的袋子(吹滿)。然後服用C14尿素膠囊,間隔約半小時後,吹滿第二個氣體收集袋,整個過程沒有侵入性的檢測,較為輕鬆。其原理在於幽門螺桿菌產生的尿素酶將尿素分解為二氧化碳氣體(CO₂)和氨氣,而排出的CO₂的碳原子則是經過C14標記後的,通過這樣同位素示蹤法,就可以判斷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如果幽門螺桿菌檢測結果為陰性,也就是目前還未感染幽門螺桿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繼續注意飲食衛生和生活習慣,做到勤洗手、不喝生水、少吃生食、實行分餐或使用公筷、注意口腔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而對於幽門螺桿菌為陽性時,醫生一般會通過包括“三聯”療法,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加一種鉍劑和一種抗生素,如奧美拉唑+果膠鉍+阿莫西林,或“四聯”療法,即一種質子泵抑制劑、一種鉍劑和兩種抗生素,如奧美拉唑+果膠鉍+阿莫西林+克拉黴素,在內的藥物療法來控制幽門螺桿菌,並應該在醫生的指導建議下進行胃鏡檢查,來直接觀測、取樣進行胃粘膜組織病理學檢查,及時發現胃部疾病。

參考文獻:

[1] An update of the WCRF/AICR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dietary and anthropometric factors and esophageal cancer risk. S Vingeliene, DSM Chan, AR Vieira, E Polemiti, C Stevens, L Abar, D Navarro Rosenblatt, DC Greenwood, T Norat. Ann Oncol. 2017 Oct 1;28(10):2409-2419.

[2] Global cancer Facts & Figures, 3rd Edition

[3]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4] 中國預防醫學會中華醫學會七次全國消化病會議

[5] 幽門螺桿菌圖片來源 https://systemsbiology.org/research/otzi-the-iceman-helicobacter-pylori-pathogen-found-in-stomach-content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