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一直说要找苏小华老师聊聊天的,但却一直被日常琐事耽搁了,直到某一天临时邀约才来到水荫路老广州画院拜访。甫一进画室,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淡雅的气息,室中窗明几净,窗外树影婆娑;画墙上铺开整齐的宣纸,或图己成画,或形之将就,或素纸一张,表现出苏老师日常的创作状态……。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观苏老师的画只见爽朗的笔触或婀娜或奔放,缤纷的造型或清秀或饱满;丰富的色彩协调统一而又雅致清新;生机盎然的景象中盛放的花果隐约含羞与青涩犹存;传统的图式与岭南的风貌在她笔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画如其人,苏老师和蔼的笑脸中总感觉有一种自信与倔强,朴实的言谈举止中不乏一种知性谦和的气质。她既画画也写一些随笔,文章写得平和却意蕴悠长,流露出女性柔美善良的一面也依然可见向往美好与热爱艺术的追求。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苏小华老师喜欢画兰花,她说兰花寓意好,但不限于传统“四君子”中的墨兰,洋兰也是兰,色彩斑斓,形式多样,据说有四大类几千个品种,够她纵情演绎的了。特别是广州有一个兰花的主题公园“兰圃”就在她家的附近,有空总会去走走看看,几乎成了她的精神家园。说起来也凑巧,苏小华住家附近总有着她艺术的“路标”,小时候就住广州美院附近,两岁时她的姐姐苏华已开始带着她去美院玩,姐姐、哥哥都在美院读书,可以说她也是在美院混大的。印象中那时的广州美院很美,似乎就这样在她的心中种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说起小时候,苏小华的成长历程也有过一段艰辛的岁月,8到9岁时便上街帮母亲卖报纸帮补家计。因是文革那个时代,大姐她们“串联”去了,那时也没书读,每天百来张报纸,搬不动就用麻袋拖着走,一定要卖完,如卖剩几张那天就白做了,从而锻练了她“做什么事就要做完”的意志,也形成了其自立自强的个性。她15岁时就边读书边为《广州青少年报》画插图,1973年中学毕业后便去到杂技团做美术学员,这样在1979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广州美院,却成了带薪的学生,每月32元工资成了那时学生中的有钱人,有种不缺钱的感觉……。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在广州美院毕业后,苏小华分配到广州美术馆工作,干了二十年,主要做收藏研究,整理藏画,看了很多古画,艺术的气息总是扑面而来,特别是宋画,那是一个宝库。在那个年代,她的单位在广州越秀山上,花木扶疏,清风徐来,环境好,心情好,与世无争,慢慢思考,慢慢品赏,对于一个国画家来说,这是多么难得的滋养。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虽然广州美术馆的工作对喜欢画画的苏小华来说很重要,但认为自己很能画画的苏小华总希望去到专业的创作机构工作,后来终于调去了书画艺术研究院,于是,开始了忘我地美术研究与创作。苏小华说她是慢熟的,也是会画得很好的,她不能妄自菲薄,相信以往积累的基础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慢慢显现出来。她母亲从小就给她贯输了做事要持之以恒的思想,她认为自己也是“铁娘子”,不服输,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在国画艺术上仍年青,仍要有不老的追求,仍要保持焕发的精神。特别是书画艺术研究院后来拼入了广州画院,她边工作边创作,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状态。她说每天都想着一件事,相信傻的也会变成精。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苏小华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特别是她们那一代,美院出来的千几人,现在继续坚持画画的就没多少,女生则少之又少,能入画院更是凤毛麟角。虽然刚到画院时因为画室满了一时安排不了,但想不到随着新画院的落成,她退休后却在老画院给她安排了一间好画室。这画室不仅敞亮通透,光影树荫,更重要的是前几任的主人公都在这画室中创作颇丰,大有成就。他们分别是花鸟大家陈永锵,已故油画名家陈舫枝,还有年轻名盛的罗寒蕾。她觉得这画室气场十足,她喜欢这画室,在这里心情愉悦,更勤于创作。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苏小华老师的创作以花鸟画为主,她说女性画山水很难坚持的,山水画以壮美为高境界,这不是女生的优势,花鸟画要优美,符合她的性情。而她最早是喜欢画的是人物,但画人物需要模特,不容易找。而画花鸟则不同,公园里很多,走走看看就有感觉了,容易发挥自己的长处。花鸟画虽形的要求没那么高,但笔墨、意境、情趣等其他要求高。其实山水、花鸟、人物等分科有好处,也有局限,比如苏小华曾画过“椅子”系列,说它归哪一类好呢?这样创作上会局限了思想。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苏小华身边的人都在画画,家族里的几乎也都是画画的,从她母亲算下来姐妹、甥侄便有8名女画家,姐夫林墉更是大名鼎鼎的大画家,应该说一家人都很出名,是艺术上富有影响的“南粤一家”。但苏小华认为出不出名不关她的事,也不觉得自己很历害,当然自己也不错,要有自信。她总觉得她的下一张画会比上一张好,她享受创作,享受过程的乐趣。与“美”打交道是她的生活方式,使她生活很充实,这已很满足,很愉悦,很有幸福感,人生一世说来也简单,上天对她已很眷顾。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作为女画家,苏小华曾经因行政事务多,曾经因要顾着家庭,画画少了,她说现在要补回来,“一个画家有没有成就,看他的废画有多少”。画画只看画,不看男女,男性审美和女性不一样,但女性也有女性的优势;画画只看画,也不看年纪,年轻有年轻的动力,年老有年老的阅历,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找好的一面来发挥。苏小华曾经画过工笔画,工笔画有工笔画的构思与情感;也曾经喜欢油画,油画有油画的表现与特点;还曾经做过舞台艺术,舞台艺术有舞台艺术的形式与构成。这些阅历都没有坏处,都有营养,应用在现在的国画上都有帮助,国画的路很漫长。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进入广州画院时,广州画院画家的作品频频入选全国展,频频获奖,她也恨不得创作一件不一样能获奖的。现在退休了,就不再参赛了,走的又是另一条路,比如揣摸枝法,比如练字补书法的功课,比如捕捉情感表现情绪……。不断地画不断地提高,数量多了,质也变了,状态也更好了。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苏小华说林墉告诉她有六成感觉就可以开笔了,她的创作就是这样,不用想太多就开笔,边画边想,花鸟景物自身就有美感,主题先行也好,技法先行也好,都能成就一幅好画。比如她和画家林蓝都画花鸟,都受岭南鼻祖“二居”的影响使用撞粉撞水的技法,但她常带主题,林蓝不带主题,虽然是亲戚一家人,但天性不一样风格就拉开了。内心不一样,画也不一样,艺术的本质就是挖掘内心世界,展示所长。她在画中探索慢、涩、拙,也在画中表现飘逸与飞舞,这都是能力,都是表现的需要,没有那个好那个不好。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现在时代不同了,世界的联系密切了,身边花木瓜果的品种也多了,那么如何不再仅仅重复传统?如何不再只是取材于山野农村?如何表现时代?如何表现城市感?如何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这些也是苏小华正在思考的,所以我们在她的花鸟作品中看到了栏杆,看到了路牌,看到了绿墙,看到台阶花砖……;看到了现代构成,看到了时代色彩;还看到了她尝试用较难驾驭的茅龙笔去表现一种率野的张力与质朴……。而且不仅仅有怡情小品,还有宏大叙事;花鸟画一样可以喜怒哀乐,一样可以大气磅礴;小情小调是一种,宏观视野也是一种。苏小华的思想活跃着,创作炽热着,作品也变化着,也许,还应不时地再来看一看,聊一聊。



苏小华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一级美术师、广州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

曾任广州美术馆馆长、广州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广州画院副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四、五、六届副主席、广州市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常委。


苏小华:艺术创作要思考也不要太思考,归根结底还是要思考

文艺评论家、收藏家、原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原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