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早的高速公路

沈大高速公路,又稱瀋海高速遼寧段,是中國內地第一條建設的高速公路,也是中國內地第一條八車道高速公路,全長375公里,1990年完工時為全部四車道,全立交,全互通。2002年開始拓寬改造,於2004年改造完畢,為八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20公里。

全國最早的高速公路

沈大高速公路地處遼東半島,全線縱貫瀋陽、遼陽、鞍山、海城、營口、大連六大城市,是遼東半島經濟圈的軸心。東北地區的這條運輸大動脈,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國防意義。全線總長375公里,超過了1978年臺灣省建成的373.3公里的南北高速公路,被譽為“神州第一路”。

沈(陽)大(連)高速公路北起瀋陽,南至大連,途經遼陽、鞍山、海城、營口、大連五大工業城市,溝通大連港、營口港、鮁魚圈港三大港口和鞍鋼、遼化、遼河油田等許多特大型企業,是東北地區的一條主要公路幹線。全長375公里,路面寬26米,分四車道上下分向行駛,全封閉、全立交,設計時速為100-120公里,年運貨能力為8000萬噸,客運量1.3億人次。沈大高速公路是中國大陸興建最早的一條高速公路之一,也是包括臺灣在內的中國領土上目前(1990年)最長的高速公路。

全國最早的高速公路

沈大高速公路全部工程按國際標準,自行設計,自行施工,並採用國產材料,運用高技術和先進設備,使全部工程達到高質量。1984年6月27日開工興建,1990年10月全線正式通車。耗資22億元。1992年7月12日至14日,通過國家驗收。

沈大高速公路由遼寧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實行管理,下分三個管理處,主要業務分為路政、養護、收費、通信和經營工作。沈大高速公路1984年興建,總造價22億人民幣。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通車,全長375公里,連接瀋陽、遼陽、鞍山、海城、營口、大連等六個城市,開創了中國建設長距離高速公路的先河。2002年5月進行為期兩年多的擴建工程。

全國最早的高速公路

標準最高

據介紹,改擴建工程後的沈大高速公路在全國標準最高,可以與發達國家接軌。整個路面共鋪了6層,有73釐米厚。這種路面的動穩定性好,抗磨能力大,抗車震能力是其他高速公路的6倍,防止了路面開裂變形。

里程最長(現已被連霍高速4280km取代)

新沈大全程348.5公里,在全國高速公路中是里程最長的。據介紹,沈大改造前全長375公里,此次沈大改造後北起瀋陽市金寶臺,南止於大連市後鹽村,將瀋陽、大連兩地市內部分未封閉在內,所以“縮短”了。

造價最低(現已被古王高速平均1100萬元/km取代)

除去前期建設期貸款,新沈大路總投資為75億(含服務區),平均每公里2150萬元左右,其造價在全國高速公路的改擴建中是最低的,投入產出比是最好的。

全國最早的高速公路

隧道亞洲最寬

此次改造,新沈大還建設了亞洲最大跨徑的隧道———韓家嶺隧道。據介紹,韓家嶺隧道全長521米、寬度23米,曾經是制約整個沈大建設的關鍵工程。在韓家嶺隧道的施工中,遼寧採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新奧法”施工,即“短進尺、弱爆破、勤測量、早封閉”的方法,用進口全站儀和激光斷面界限儀對施工現場進行全方位的“動態控制”,從而保證了工程的質量和進度。

改擴建最成功

高速公路改擴建一直是高速公路建設中的難點,國內也不乏失敗的例子。在此次沈大改擴建中,遼寧採取了路基兩側均勻加寬的方法,並採取了國際先進技術,成功解決了三大難題,成為高速公路改擴建的示範工程,得到國內國際認可。今後,滬寧、滬杭高速公路的改造都將參照此模式。

全國最早的高速公路

沈大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的竣工通車,將進一步激發遼寧省人民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鬥志和信心,鼓舞全省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國際水準、服務功能更強的沈大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充分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是科學發展觀在交通建設上的成功實踐,為我國高速公路改擴建積累了寶貴經驗、提供了重要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