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爲啥不立最寵愛的李恪爲太子?李世民人生的最大失誤

李恪,傳說是李世民最喜歡的一個兒子,但是最後卻沒有選擇讓他做皇帝,據說是因為他身上有隋朝人的血。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他的母親是楊廣的女兒,楊廣就是隋煬帝,但是他的母親卻不是公主,因為楊廣只疼愛他的嫡長女南陽公主,而他的其他女兒卻不被他重視。在隋朝滅亡後,他的女兒也被分給各個皇子和大臣。但是李恪得母親即使再這群不受父親待見的女兒中,地位也不高,這從她被分配給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就可以看出,而沒有被分配給當時的太子。楊公主給李世民生下了李恪和李愔,被評為楊妃,但是據史書記載,當時唐代著名的四妃中,就沒有楊公主,可憐她的地位也不高。她的地位不高,也影響了她的兒子,李恪等分地在眾多皇子之中是最差的。

李世民為啥不立最寵愛的李恪為太子?李世民人生的最大失誤

而且皇帝早早的就把李恪派到了他的封地,而這時,他的其他兄弟還在京城裡。在李恪去風機以前,李世民還告訴他讓他不要爭皇位,要注重兄弟之間的團結。而且還給他寫信告訴他不給他很多的財寶是怕他被金錢衝過頭腦,變得荒淫驕奢,卻給自己的其他兒子大量的財寶。後來李世民的眾多兒子開始爭奪皇位。原本的太子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但是李世民卻不忍心責怪他,這時他的兄弟李泰卻越來越獲得父親的賞識,這讓太子感到不安,甚至在太子用兵造反,逼迫李世民讓位給他失敗後。李世民也沒有殺太子,只是把他貶為庶人。李泰也因為對太子之位有不當想法,被降級。自從太子被貶後,李世民就想在李治和李泰之中選擇一個人繼承皇位。他想選擇理智,因為理智生性善良。如果他當了皇帝也不會要李泰和李承乾的性命,就算這時他也沒有考慮過李恪。李治年紀太小,但是李世民堅決讓他繼承皇位,不惜上演自殺的戲碼。

李世民為啥不立最寵愛的李恪為太子?李世民人生的最大失誤

有一次,李世民曾提議把李恪立為太子,但是卻被孫子否決。可憐李世民也沒什麼誠意,而且也把爭奪皇位的矛頭引向了李恪。以唐太宗對三個嫡子的寵愛程度,處處為他們考量,難道會任他們被欺負?換句話說,如果唐太宗真心想另立太子,肯定要搬上朝廷和眾臣商議,也不會私底下和身為李治舅舅的長孫無忌提及商談。當時的朝政,重臣還尚在,唐太宗也手握兵權,要是想立李恪為太子豈是一個長孫無忌可以阻止的。李治的時候唐太宗可以以死相逼,到了李恪很輕鬆就揭過去了。立李恪為太子的事情失敗後,唐太宗也沒有表現一點關心與李恪,還為李治的兒子打敗宴席,沒有安慰李恪,也沒有為他的以後做後續安排。有人說因為李恪含隋朝血脈,其實,主要是他不是嫡長子,也不受皇帝的寵愛。按照宗法制度,李恪完全有資格當太子的。如果兩朝血統真的這麼重要,李恪也不會被提及立為太子,再說,這種情況在古代也是很常見的,也不是沒有這種情況。李治繼位後確實像唐高宗想的那樣,對待李泰特別好。而被提及為太子的李恪就不好了,就算對皇位沒有什麼威脅,唐高宗李治還是看他不順眼,拿他殺雞儆猴。

李世民為啥不立最寵愛的李恪為太子?李世民人生的最大失誤

永徽4年,高陽公主和其駙馬意圖謀反,欲立李元景為帝,後計劃被人揭發。長孫無忌審理此案。得到唐高宗的授意陷害李恪。唐高宗還特意演戲,表現情深,大臣們也都是些眼裡勁高的人,知道唐高宗的意圖。最後李恪被殺害。李恪身為唐高宗李治的親哥哥,卻被無情陷害遭到毒殺。看來是被長孫無忌陷害,其實就是唐高宗為了丟掉忠厚老實的帽子,威懾朝臣而做。話說“伴君如伴虎”這話一點也不假,皇帝最是無情。不知道唐太宗得知,自己為了利用李恪提名為太子,後來反害了他的性命,有沒有後悔這一決定。儘管,我們看到一些影視劇和電視劇上,李恪是被皇帝放在手心裡的。其實,研究歷史就可以看出李恪這一生是多悲哀。父親不喜愛,親兄弟最後算計自己,害死自己。李恪這一生也是極其悲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