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兩段鮮爲人知的情感經歷

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兩段鮮為人知的情感經歷

華潤集團董事長 傅育寧

從招商局集團董事長到華潤集團董事長,從全國政協委員到全國政協常委,傅育寧這些年一直遊走於駐港央企權力的巔峰,可謂順風順水,功成名就。鏡頭之前,鎂光燈下,傅育寧頻頻亮相,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絡媒介,有關傅育寧的報道不在少數,在百度上輸入傅育寧三個字,有關傅育寧的簡歷簡介更是隨處可見。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遍搜網絡,有關傅育寧的家庭背景,卻是惜墨如金,特別是有關他的情感經歷,更是一片空白。

上文《都說華潤集團現任掌門人傅育寧家庭背景極為神秘,果真如此嗎?》,對傅育寧的家庭情況,諸如父母、妻子、兄妹做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介紹,體量不大,信息量不小。本文則是對傅育寧的情感經歷做一個簡單的描述,也算是填補一下這方面的空白。

無疾而終的“小芳”之戀

傅育寧的第一段戀情發生在他在欒城下鄉的時期。

上世紀70年代,傅育寧在石家莊鐵三中高中畢業後,像許多同齡人一樣,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號召,到石家莊地區欒城縣(現石家莊市欒城區)某村下鄉插隊。

傅育寧身材高挑,相貌白淨,文質彬彬。他多才多藝,喜歡打羽毛球、籃球,還寫得一手好字,文采也不錯。因此,儘管傅育寧下鄉後,也下過幾天大田,幹過幾天農活,但很快就被大隊支書看中,被調到大隊當上了文書。

當然,在村裡看中傅育寧的,不光是大隊支書,還有一位美麗的姑娘。

“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李春波歌裡的“小芳”,是那個時代,村裡美麗姑娘的標配。那麼,我們也把她稱作小芳吧。

小芳不但長得端莊美麗,而且也是多才多藝,小有文化。她被從城裡來的小哥哥傅育寧深深吸引,經常到大隊部找傅育寧討教文化,探討理想,交流知識,併為傅育寧洗洗涮涮,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可以說是無微不至。

很快,不到二十歲就離開父母,背井離鄉,從城市到農村,處在強烈生活反差中孤獨無助的傅育寧,也被大眼睛長辮子的小芳深深的吸引了,二人很快墜入了愛河。

1977年,恢復高考。傅育寧一考得中,考入大連理工學院港口工程專業。

“在回城之前的那個晚上,你和我來到小河旁,從未流過的淚水,順著小河淌。謝謝你給我的愛,今生今世難忘懷,謝謝你給我的溫柔,伴我度過那個年代……”這正是1978年傅育寧入學前,小芳送別時兩人心境的真實寫照。

“我一定會回來的!”傅育寧動情而鄭重地承諾。

“嗯!”小芳眼含淚水深信不疑地點點頭。

然而,和當時許許多多的小芳們一樣,她們的戀人——當時比比皆是的下鄉知識青年回城了,考上中專大學離村了,往往都會留下“我會回來的”一句莊嚴的承諾。而承諾往往也僅僅成了承諾。

傅育寧和那個小芳的情感之路也是如此。在小芳望穿秋水等待了傅育寧無數個日日夜夜,而始終沒有見到他的身影之後,小芳由希望變成失望,最後徹底絕望了。

自此,傅育寧的這段戀情也就宣告無疾而終。

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兩段鮮為人知的情感經歷

《山楂樹之戀》劇照

終成正果的同學之戀

傅育寧考上大學之後,不但沒有回村再見那個“小芳”,而且連家都很少回。

這一方面是因為學習任務繁重,傅育寧作為一個不甘人後的人,把學業看的非常重,怕回家耽誤了學習,這是堂而皇之的理由;而另一個不為人知但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認識了他現在的夫人王再梅。

王再梅生於1958年,比傅育寧小一歲,是他的大學同學,祖籍江蘇南京,家居廣東廣州,一個典型的南方女孩,在三姐妹中排行老二,所以名字中有個“再”字。生長於繁華大都市的她,體態婀娜,燕語鶯聲,小鳥依人,特別是那種超凡脫俗的氣質,通俗點說就是骨子裡透出的那種難以名狀的洋氣勁兒,是北方女孩學也學不來的。

當時,在北方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北京土,天津洋,保定老趕趕不上,石家莊的大褲襠。”可見當時的石家莊雖然是河北省的省會,卻是土得掉渣的。自小在石家莊長大,中學畢業後又到農村插隊的傅育寧,何曾見過這樣的女孩?別說村裡的“小芳”了,就是尋遍石家莊,也尋不見這樣的神仙姐姐呀!小芳即使再美麗再善良,又怎能跟她比呢?

於是,一心追求完美的傅育寧,不由對王再梅暗生情愫,心中情感的天平漸漸向王再梅傾斜,那個曾經魂牽夢繞的“小芳”,也便在他的記憶中漸漸淡化,遠去。而王再梅也被身材高挑氣質儒雅的學霸傅育寧所吸引,一來而去,二人自然就擦出了愛的火花。王再梅家在東南沿海的廣州,而學校遠在地處大東北的大連,自然很少回家。與王再梅處在戀愛中的傅育寧,回家的次數日漸減少,而與那個村裡的“小芳”斷了聯繫,也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1981年,傅育寧和王再梅雙雙大學畢業,各自有了自己的工作,且身處異地,見面的機會自然少了許多。

1982年,傅育寧考入英國布魯諾爾大學,獲得公派留學的機會。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能進入布魯諾爾大學的在全國也就30幾名,因此機會難得。而當時規定公派留學生必須在國內結了婚才能通過政審,所以二人的婚事在特殊的背景下被提上議事日程。

王再梅的父親立即乘飛機飛赴北京,爾後馬不停蹄地轉道石家莊,與傅育寧的父母商定二人的婚事,為二人“火線”完婚。自此,二人的戀情終成正果。

然而,修成正果之時,便是二人分居的開始。為順利完成學業,傅育寧赴英國之後,一直沒有回國探過親。而王再梅也只是在1986年,傅育寧完成博士論文答辯之後,才獲得一次赴英探親的機會。傅育寧獲得布魯諾爾大學海洋力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博士後從事研究工作,二人又開始了長達近兩年的牛郎織女生活。

1987年,他們的女兒出生。

1988年,傅育寧學成回國,因不滿意工作安置,辭職南下深圳,終於與王再梅相聚,至今相守。

對於傅育寧的兩段情感經歷,有人說他是忘恩負義始亂終棄的陳世美;有人說他是不負人生勇於追求幸福的智者,你的看法是什麼呢?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