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腦卒中後遺症的護理

腦出血和腦梗死統稱為腦卒中。2005~2007年我國抽樣統計九個大城市稱,腦卒中疾病年發病率為170.85/10萬,男性為201.8/10萬,女性為139.9/10萬,男女比率為3︰2。年死亡率為23.4%,是急性心梗的4倍,致殘率為78.4%,三年內複發率為43%。腦卒中嚴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因此,預防腦中風和急性期搶救治療很重要,但腦卒中後遺症期也不得不花時間花精力,科學應對。

一、腦卒中後遺症期的劃分

腦卒中患者發病一年內為恢復期,是腦卒中改善症狀的最佳時期。一年後即進入腦卒中後遺症期,這個時期開始,腦卒中的症狀恢復不明顯,但也會有部分功能恢復,這個時期綜合性防治對腦卒中後遺症期患者來講仍然很必要。後遺症期的防治主要目的有兩點,一是防止腦卒中復發;二是積極改善症狀,使功能恢復到最大限度的自理。

「世界卒中日」脑卒中后遗症的护理

二、腦中風後遺症臨床表現

腦卒中後遺症症狀體徵主要有:

1.運動障礙

偏癱或交叉性癱瘓。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患側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呈痙攣性癱瘓。

2.感覺障礙

65%的腦中風患者會出現感覺障礙,以麻木為主,半側肢體感覺障礙或交叉性感覺障礙;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面頰部皮膚有蟻爬感覺,或有針刺感,或表現為刺激反應遲鈍。麻木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天氣急劇轉變、潮溼悶熱,或下雨前後,天氣寒冷等情況下,麻木感覺尤其明顯。

3.語言障礙

突然出現暫時性說話困難或聽不懂別人說話的意思。分為失語症與構音障礙兩大類。

4.平衡障礙

共濟失調、眼球震顫、眩暈。

5.動眼視力障礙,外眼肌麻痺、偏盲

6.智力障礙

分析判斷能力下降、反應遲緩、記憶力下降。

7.其他

①一側眼袋以下的面肌癱瘓。表現為口眼歪斜,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鼓頰和吹哨時,口角歪向健側,流口水,說話時更為明顯。②吞嚥困難等。

「世界卒中日」脑卒中后遗症的护理

三、腦卒中常見致病因素和危險因素

患病患者中,高血壓人群佔98.2%,高血脂人群佔73.6%,高血黏人群佔67.3%,高血糖人群佔54.1%。長期吸菸、酗酒人群發病率是普通人群的6.3倍。常由於血黏度高、血脂高、血壓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流變力學改變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管腔狹窄等血管病變共同作用,或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或導致腦局部的血流供應減少甚至中斷,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變性及至壞死,影響到局部腦神經控制功能,使之出現相應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

要想有效遏制腦中風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後遺症狀的發生、降低復發,在合理的飲食調節和康復運動的同時,通過可靠藥物治療,從血液及血管病變同時入手,阻止腦出血或腦血栓再次復發,減少危險因素,也是腦中風病人防治的關鍵。

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通過康復鍛鍊和日常自理能力訓練以達到最大限度生活自理;二是糾正腦中風病因或危險因素,防止復發。

(一)心理護理

患者從“正常人”突然喪失部分肢體活動能力及語言能力,以致喪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缺乏思想準備和(或)家庭經濟條件較差者,病程較長,容易產生焦慮、抑鬱等情緒變化,喜怒無常,甚至人格改變,對生活失去信心,不願意配合治療與護理。家屬要關心尊重老人,不能有嫌棄情緒,要為病人創造良好生活環境,儘量避免老人情緒激動。對明顯焦慮、抑鬱、疑病等,可遵醫囑使用抗焦慮抑鬱藥,或求助心理醫師。

(二)按時規律服藥

按醫生囑咐規律服藥,預防腦卒中的再發,定期到醫院複查。一是治療原發病,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動脈硬化的基礎病變。二是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腦保護藥物,如尼莫地平;預防骨質疏鬆,補充鈣劑;氧自由基清除劑,如維生素E、維生素C等。

「世界卒中日」脑卒中后遗症的护理

(三)飲食護理

1.控制總熱量

根據標準體重控制總熱量,肥胖的病人應限制主食的攝入量,將體重降至正常或接近標準體重。如病人吃不飽可用蔬菜、豆製品補充,儘量養成吃八成飽的習慣。

2.低脂低膽固醇飲食

少吃或不吃動物脂肪和動物內臟,如肥肉、肥腸、肚,因這些食品含有很高的膽固醇及飽和的脂肪酸,容易加重動脈硬化。

3.均衡飲食

(1)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鴨(最好是野生的柴雞)、魚類、蛋類(蛋黃應少吃)、豆製品,少吃豬、牛、羊肉,且以瘦肉為好,每日1~1.5g/kg體重。

(2)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如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西紅柿、山楂等;富含維生素B6的豆製品、乳類、蛋類;富含維生素E的綠葉蔬菜、豆類等。

(3)膳食纖維,如芹菜、粗糧等,增加胃腸蠕動,避免大便乾燥。

4.低鹽飲食

因為吃得過鹹,容易引起高血壓。

5.多喝水

既可促進排便,又利於增加小便,防止泌尿系統感染。有的病人,由於行動不便,害怕小便多而不喝水,是非常不利的。

6.戒菸、戒酒。

7.吞嚥困難護理

如果伴有面癱,食物要送入健側舌根處。如果主管吞嚥的肌肉癱瘓,老年人在吃飯,尤其是喝水時出現嗆咳,甚至食物從口鼻處噴出。此時要注意不能勉強讓病人進食水或藥物,如果食物誤吸入呼吸道,輕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對輕型病人可讓其進食黏稠食物,如稠粥、軟飯等。將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爛切碎拌在飯裡,避免過稀過乾的食物,這樣容易被吞下。口服藥物如無禁忌,可研碎後拌在食物裡。重症病人則需要鼻飼飲食,將米湯、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證足夠的營養。

8.口腔護理

注意老年人口腔衛生,協助病人漱口或進行專業口腔護理,以保證口腔衛生,增進食慾。

「世界卒中日」脑卒中后遗症的护理

(四)康復鍛鍊

1.鍛鍊原則

(1)早期原則,認為生命體徵穩定後或急性期後就開始,發病的頭3個月效果最為顯著。

(2)全面原則,偏癱側每個關節都應得到充分活動,以改善血供,防止攣縮。

(3)適量原則,不可急功近利,要樹立長期鍛鍊的信心。

(4)漸進原則,鍛鍊從被動運動到主動運動,從大關節到小關節運動。

2.鍛鍊目的

促進癱瘓肢體的血液循環,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促進肌力和關節活動度恢復,防止肢體攣縮變形,使病人達到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

3.鍛鍊內容

(1)被動運動。上、肢功能鍛鍊:護理人員輔助患者運動。

(2)主動鍛鍊。翻身訓練、座位訓練、起床訓練等,鍛鍊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勞逸適度,一般被動活動病人以能耐受為度,主動鍛鍊病人以不覺勞累為準,不要過度勞累否則易致勞累,使病情加重或復發。

(3)生活訓練。右側偏癱而平時又習慣使用右手的患者,此時要訓練左手做事。逐漸訓練病人吃飯、穿衣、洗漱、如廁及一些室外活動,由完全照顧過渡到協助照顧,直至生活自理。

(4)語言功能鍛鍊。語言的康復訓練,包括髮音訓練、短語訓練、會話訓練、朗讀訓練、複誦句子訓練等。

4.關節功能位護理

為預防肢體攣縮,休息睡眠時將老年人的癱瘓肢體處於抗痙攣體位,即仰臥時患側上肢放在一枕頭上使之稍呈外展、外旋,肘關節微屈曲,腕關節稍背伸,手握一適當大小的圓柱物體,如手紙卷。墊起背部,使之向前向上;下肢外側臀部墊起使之髖關節內收,骨盆前挺,膝關節下墊一軟枕頭使膝關節屈曲,踝關節應保持90°,以防止足下垂,可讓病人足頂在床或牆上或自制夾板。仰臥時頭高30°為宜,不可過高。側位時應儘可能採取癱瘓肢體在上的體位,在胸前及下肢前各放置一枕頭,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放在枕上。

(五)預防壓瘡護理

偏癱老年人患側局部神經營養障礙,感覺障礙,壓迫過久而不自知,易引起皮膚破潰形成“褥瘡”。預防褥瘡:應用軟枕或海面墊保護骨隆突處,建立翻身牌,每2~3h翻身一次並記錄,避免拖拉、推等動作,保持床鋪平整、清潔、乾燥、無渣屑。每日用溫水將皮膚擦洗乾淨,並用酒精或十一方酒輕輕按摩被壓過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較突出的部位。一旦發生壓瘡,可能因感染髮熱而加重腦血管病,嚴重者還可引發敗血症而致病人死亡。

(六)衛生護理

1.大小便護理

(1)大小便失禁時,墊塑料中單,男性用保鮮袋輕輕綁縛陰莖,女性墊成人尿不溼或尿布,及時更換,並清洗會陰部,保持乾燥清爽。

(2)尿瀦留時插導尿管,注意無菌操作,每四小時開放一次,每天消毒尿道口一次,每週更換導尿管一次。

(3)便秘時,多吃蔬菜水果,每日順時針按揉腹部兩組,定時排便;或加番瀉葉泡茶口服,或加大黃10~40克/日,煎服。已經排便困難,可用開塞露塞肛,切忌屏氣用力排便。

2.清潔衛生

每天督促或協助洗臉洗手,用中性沐浴露或香皂,夏天每日清潔皮膚,冬天洗澡1~2次/周,洗頭1次/周,適時理髮剃鬍須。保持床單元清潔,房間清掃消毒,通風,調節溫溼度。天涼注意添衣加被,天熱謹防中暑腹瀉。

(七)預防墜積性肺炎

要經常翻身拍背,鼓勵病人咳嗽,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開窗通風,溼式拖地兩次,保持室溫18℃~22℃,溼度50%~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