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源:突出「圍城」天地寬 開放進取煥新顏

編者按: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為廣泛宣傳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反映歲月流轉中婁底改革開放走過的歷程,以現代視角回眸風雲40年的變遷,全景式勾勒婁底改革開放40年的生動畫卷,引導和激勵全市幹部群眾為“加速轉型 奮力趕超”貢獻力量,紅網婁底站、時刻婁底頻道即日起開設《奮進改革路 建功新時代》專題及【改革開放40年】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涟源:突出“围城”天地宽 开放进取焕新颜

漣源體育中心。(嚴伯霖/攝)

涟源:突出“围城”天地宽 开放进取焕新颜

滬昆高鐵。(嚴伯霖/攝)

紅網時刻記者 譚衛豐 通訊員 廖鶴松 婁底報道

四十載風雨兼程,

四十載碩果累累。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漣源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勤勞智慧的漣源人民書寫了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腳下這片熱土的壯麗篇章。歷屆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漣源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創造了彪炳史冊的豐功偉業,譜寫了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這40年的奮鬥,深刻改變了漣源發展的進程,深刻改變了漣源閉塞落後的面貌,深刻改變了漣源人民的生活和命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飛躍。

漣源地處湖南幾何中心,於1952年建縣,1987年撤縣建市,總面積1830平方公里,總人口114萬,是一方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秀美、充滿魅力的土地。在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的偉大征程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銳意改革,開放進取,克難攻堅,闊步前行,全市綜合實力快速提升,產業轉型不斷向好,城鄉面貌明顯變化,民生福祉穩步推進,發展活力持續迸發。敢做善成的漣源人民用辛勤的勞動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現代神話,用非凡的智慧譜寫著一曲又一曲奮進之歌。

涟源:突出“围城”天地宽 开放进取焕新颜

雲中風電。(李湘傑/攝)

涟源:突出“围城”天地宽 开放进取焕新颜

漣源境內二廣和婁新互通。

40年來,漣源綜合實力快速提升。2017年,漣源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6.3億元,是2007年的3.3倍、1987年的50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3.3億元,是2007年的8.1倍、1987年的300倍;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4億元,是2007年的4.3倍、1987年的32.6倍;完成財政總收入12.1億元,是2007年的4倍、1987年的28倍。先後被評為湖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全面小康經濟發展快進縣市、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先進縣市、經濟快進縣市”。特別是今年以來,經濟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三項指標增速均排名婁底第一。小康社會建設穩步推進,2017年全面小康總體實現程度達到88.4%。

40年來,漣源產業轉型不斷向好。自2011年被列入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以來,漣源積極探索轉型發展之路,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導向,著力調結構、促轉型、謀發展,以新型工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旅遊服務業為先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實現了從一煤獨大到多點支撐的蛻變,被評為中南地區唯一的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先進縣市。特別是近五年來,共完成149個產業項目建設,總投資215億元,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逐步形成,為高質量發展積蓄了新動能。全市新興工業不斷壯大,園區發展全面提速。婁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湖南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目前正全力申創“國家級高新區”。現代農業蓬勃發展。橋頭河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入選“湖南省現代農業十大產業集聚區”。擁有國家地理證明商標2個(富田橋遊漿豆腐和楓木貢茶)、湖南省著名商標18個。旅遊商貿繁榮活躍。2017年接待遊客939.27萬人次,增長21.4%;實現旅遊總收入77.07億元,增長20.9%。

40年來,漣源城鄉面貌日新月異。2007年-2017年,全市實施較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96個,共投入399.4億元,城鄉面貌全面改觀。交通更加方便快捷了。高速路網從“無”到“有”,公路路網由“小”變“大”。截至2017年,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4598千米,是2007年的1.15倍、1987年的3.6倍。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了。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暨“天藍、水淨、地綠”三大保衛戰。堅決關停了非法粘土磚廠和煤矸石磚廠114家,禁養區內規模養殖場全面退出。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7.9%,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0.02%,遠高於全國21.66%的平均水平。城市更宜居宜業了。成功創建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水鄉、山城、古鎮、小都市”的城市發展定位更加清晰,近十年來,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了1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升了10.4個百分點;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城市品質顯著提升。

涟源:突出“围城”天地宽 开放进取焕新颜

龍塘20MW生態農業分佈式光伏電站。(嚴伯霖/攝)

40年來,漣源民生福祉穩步推進。近十年來,民生支出保持逐年增長,民生支出佔財政預算支出比重從2007年的42%提高至2017年的73.3%。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截至2017年,累計脫貧22486戶、73813人,退出貧困村39個,貧困發生率從2007年的27.9%降低至2017年7.29%,年度考核位列全省先進。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近十年來共投入3.71億元建設農村義務教育合格學校260所、改擴建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95所。成為全國首批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市、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城鄉居民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322元,比2007年增長92.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080元,比2007年增長180%。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先後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詩詞之鄉、全國科普先進市”等稱號。

40年來,漣源發展活力持續迸發。全市深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質性進展。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政府職能轉變不斷深化,下放相關權力事項1075項,近五年來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44項,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52項。在全省率先開展村級“微權力”風險防控工作,入選2017年中國改革年度案例。成功舉辦了兩屆漣商峰會,共引進漣商投資項目36個,其中三一、華潤、海螺、五江、回春堂、康麓生物、鄔辣媽等一大批企業迅速崛起,成為了漣源轉型發展的中流砥柱。爭資爭項、外經外貿均取得新突破,2017年內聯引資跨越百億大關。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改革潮流浩浩蕩蕩。曾經承載過光榮和夢想的漣源,正用自己的激情和創新,實現著富民強市的理想。這方浸透著“重義崇商,敢做善成”文化精神的土地,正博動著不甘平庸的血脈,充滿著博擊未來的信心和勇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漣源人民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再創輝煌、再譜新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