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出入口「造景觀」成地方新形象工程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張軍 李金紅 梁建強 李鈞德 鄧華寧)《經濟參考報》10月30日刊發題為《高速出入口“造景觀”成地方新形象工程》的報道。文章稱,燈光璀璨、飛瀑流湍、假山疊瀑……這是《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一些高速公路出入口看到的人造“景觀”。記者瞭解到,一些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重要街道路口等所謂的窗口、門面地區,正成為部分地方不遺餘力打造“形象工程”的新的高發地。

高速出入口“造景观”成地方新形象工程

↑趙乃育 繪

山區深處,綠意蔥蔥,本就風景宜人,一些地方卻在高速路出入口處道路兩邊刻意“栽樹造綠”;有的地方還對“出入口景觀”採取擴面、拉長;有的則提出要“見縫插景”,甚至聲稱“不放棄出入口附近的任何盲區”。為了此類“面子工程”,這些地方“奇招”不斷、耗費巨資、攀比成風,引起了基層幹部和群眾的擔憂。

耗費巨資:山中造山 綠中造綠

近年來,這類以“景觀提升”“增綠美化”“城市門戶形象改造”等名義進行的工程項目,在多地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地區將城市“出入口景觀”作為重要的政績工程,為此不惜“耗巨資、出奇招、造名詞”。

燈光璀璨,飛瀑流湍,十餘米高的假山疊瀑景觀,突兀地出現在高速路出口旁。在西部一個城市的高速出入口附近,記者看到,道路旁建起了十餘米高的假山疊瀑群,佔地近30畝,人造水系長100餘米。相關的中標公告和當地政府網站顯示,這一工程投入建設資金超過1.59億元。當地主要領導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稱,“出入口景觀提升工程,讓千年古城煥發新光彩”。

在出入口地帶打造景觀工程的現象,並不鮮見。

記者近日在滬陝高速途經的西部省份一個高速出口看到,不足1公里長的道路旁,工人們正在堆土起坡、植樹造綠,百餘塊“景觀石”依次擺放,或疏或密,大的重達十餘噸,小的也有近千公斤重。

當地群眾反映:這裡是秦嶺腹地,本就山綠景美,增加這些“山中造山、綠中造綠”的工程,既多餘,又浪費。

中部某市2017年起投資逾1億元,實施城區附近高速公路出入口景觀提升項目,對3個出入口兩側人行道以外各30米範圍進行景觀綠化、景觀照明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根據不同顏色,栽種不同植物。按照工程規劃,北出入口設計定位為“紫氣東來”,基調色為紫色;南出入口設計定位為“金玉滿堂”,基調色為黃色;另一出入口設計定位為“鴻運當頭”,基調色為紅色。

部分城市的“出入口景觀”改造純屬“面子工程”,受到群眾詬病。記者在西部一地採訪時看到,為遮擋農民“漏雨房”,當地政府沿著道路口修起了“景觀牆”。“景觀牆”的外立面為灰色,部分牆基採用鵝卵石鋪襯,牆體間斷採用鏤空結構,用灰瓦在其間拼成有規則的圖形。“景觀牆”背後,是幾戶村民破舊的房屋和院落。

攀比成風:重複建設 勞民傷財

為了建好“出入口景觀”,地方“奇招”不斷,有的造綠、擺石,有的種花、立雕塑,還有地方上馬了電子項目。

《經濟參考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西部某縣在正對著高速路口的位置,並排放置三個巨大的LED屏幕,分外醒目。高速公路進出口車來車往,都要從大屏幕旁經過。

“大屏幕放在這裡有什麼用?純粹是浪費錢的形象工程。開車進出高速路時肯定不能看,萬一有司機盯著看,還容易引發事故。”多位受訪司機不滿地說。

調研發現,部分地區熱衷打造“出入口景觀”,還出現了省內城市之間相互攀比、鄉鎮和村莊開始仿效的苗頭,有些地方還把“出入口景觀”人為拉長,建成“景觀大道”、“迎賓大道”。一些地方還對道路兩側進行“拓寬增綠”。

東部某地在高速出口附近的景觀提升工程中,將“出入口景觀”拉長至12.5公里,耗資約1.4億元在沿線實施立面整治、夜景亮化等工程。而位於南方省份的一處高速路出入口,不僅對出口延伸至城市景觀道南北兩側15米的綠化帶進行了景觀提升改造,還對周邊的生態公園進行了水景等綠化提升建設。

在部分地區,“出入口景觀”工程開始向鄉鎮、村莊蔓延。今年上半年,西部某縣計劃用財政撥款實施貧困村連接線景觀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招標工作,概算投資超過3600萬元。

北方某鄉鎮曾以266萬元向社會公開招標,對高速出口進行綠化景觀提升。東部地區一村民委員會也曾以145萬元向社會公開招標,對村頭、村尾次路口景觀進行綠化改造。

一些地區在打造“出入口景觀”過程中,出現“挖行道樹、栽景觀樹”“鏟水平草坪、造丘狀草坪”“刨落葉樹、換常青樹”等傾向。在京港澳高速中部省份的一個出口處附近,記者看到,道路兩側堆起了破浪形狀、大小不一的微地形土丘,上面鋪滿草皮,間隔種上櫸樹、銀杏樹等“景觀樹”。當地群眾反映,為了“拓寬增綠”,此前道路兩側的法國梧桐被挖出移植,令人惋惜。

在中部省份一高速公路入口,記者看到,一塊大約4米長、2米高的巨石矗立,石上雕刻著“XXX歡迎您”6個大字,巨石兩旁栽有羅漢松、油松等景觀松樹。通往市區方向的大道一側,記者沿途清點,3公里多的道路旁竟然人工堆起了110多個綠化微地形小土丘。

在一些地方對“出入口景觀”採取擴面、拉長,不斷提升所謂形象和效果的同時,有的城市甚至提出“見縫插景”,聲稱“不放棄出入口附近的任何盲區”。

記者近日在東部某地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看到,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一直延伸到市區,大約12公里,兩側綠化帶寬度均有10米左右,間隔建有假山、亭子和小型廣場。記者查詢信息發現,相關工程啟動於2017年4月,當地6個高速公路出入口都進行了“景觀改造工程”。

類似情況並不少見。在南方某個地級市,機場高速出入口附近閒置的地塊和中間交通島也披上了“綠衣”。中部某市2015年提出對該市兩條高速通道進行綠化,項目規劃綠化里程21公里,對兩條高速公路兩側沿線30米以內除水域、農田、耕地和公路以外所有適宜的荒山荒地全部進行綠化。

值得關注的是,在“出入口景觀”建設的過程中,一些地方還熱衷於重複搞建設,有時僅相隔很短時間,同一路段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建設。

記者查詢公開招投標信息,並交叉比對政府部門的信息發佈發現,東部沿海一鄉鎮在2013年就招標建設了該鎮入城口景觀提升工程;三年後,該鎮在入城口道路兩側又進行了景觀提升工程。而位於北方某直轄市的出口景觀提升工程的具體項目中,列入了“現有假山拆卸及重新安放”,以及“假山前後綠化種植及現有苗木移植等施工圖紙範圍內的全部工程”等。

南方某區政府官方網站發佈的信息顯示,2017年,為了展示良好形象,投入5800多萬元對7個鎮8個高速公路出口進行了美化、綠化、亮化、外立面改造、標誌性景觀等升級改造工作。而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此前的2013年4月,當地就曾投入資金78萬元,種植各類花木4萬多株,對部分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進行過“披花戴綠”的工程建設。

“一輪又一輪的建設,勞民傷財。”多位受訪幹部群眾說。

暗藏風險:拆房佔地 盲目超前

為了提高城市進入口“顏值”,一些城市甚至大量佔用耕地、拆遷沿線百姓房屋進行景觀提升,引起群眾不滿。《經濟參考報》記者驅車在中部某省份的公路探訪時發現,一些區域,沿線兩邊進行了綠化提升。有村民告訴記者,地方政府對道路兩側進行綠化時,佔用了部分村民的耕地,“在莊稼地裡栽樹造綠,我們捨不得啊。”而在不遠處矗立的基本農田保護標誌牌上清楚寫著:“不準佔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造林”。

有的景觀改造工程,拆遷了沿路群眾的房屋。中部一縣發佈的信息顯示,2017年啟動了某項生態綠化工程,某路兩側綠化帶各100米寬,長8.5公里。當地農民反映,景觀綠化佔用的2000多畝地,很大一部分原本是農田。

東北某省會城市在2014年對機場高速空港迎賓景觀大道北側進行綠化提升時,相關招標及中標公告顯示,工程對道路兩側沿線大量房屋進行拆除,面積達數萬平方米。

《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諸多地方耗巨資大幹快上“出入口景觀”工程項目,資金來源多為地方財政撥款,或以自籌和採用PPP模式。業內人士和基層幹群認為,一些地方盲目超前造綠,給地方政府帶來債務風險。

以西部某縣級市為例,全市城鄉人口不足42萬人,2017年地方財政收入30.1億元,而出入口景觀提升工程的招投標信息顯示,耗資超過1.59億元。中部一縣2017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只有6.8億元,而與上市公司通過PPP項目實施的“綠化工程”,概算投資高達2.4億元。

南部一省高速公路環境整治及綠化景觀提升項目,以PPP模式融資約2.5億元。就在此前,當地政協提交的一份提案稱,由於自身財力不足,多年來當地只能通過舉債來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當地出臺的相關文件顯示,要嚴控PPP項目形成的政府隱性債務。

耗巨資大幹快上造“出入口景觀”,引起多位基層幹部和群眾的擔憂。西部某縣的一位縣委書記說,當前我國仍有部分鄉村基礎設施落後,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不切實際,盲目超前建“出入口景觀”面子工程,甚至不惜舉債毀田。“錢要用到刀刃上,路是用來走的,不是看的。這樣的形象工程該管管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