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被摘牌,众创空间监管开始优“剩”劣汰

24家被摘牌,众创空间监管开始优“剩”劣汰

土鸟观察最新资讯,10月29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公布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的通知》,1952家众创空间符合国家备案资格,24家被摘牌。

24家摘牌国家级众创空间约占总数的1.21%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关于公布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的通知》,是对过去发布四个批次的复核。过程中,根据众创空间高质量管理、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机制,淘汰了24家“连续2次未上报统计数据并不再开展创业孵化服务“的众创空间。

火炬中心相关人士透露,这是首次对国家级众创空间摘牌及公示。

土鸟观察查阅科技部文件显示,2015年12月,科技部公布首批众创空间,共136家;2016年2月,公布第二批共362家;2016年10月,公布第三批共839家;2017年12月,公布第三批共639家。四年,合计1976家。

从此次摘牌的情况来看,24家摘牌国家级众创空间约占总数的1.21%

,预示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众创空间行业,将进入的精耕细作时期,由原先的双创普惠政策转变为扶优助强,最终实现优“剩”劣汰,引领众创空间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

24家被摘牌,众创空间监管开始优“剩”劣汰

国家对众创空间要进行考核和评价,实行优胜劣汰

今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对众创空间要质量管理、优胜劣汰,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

“因此,众创空间的发展需要做到三个高。”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指出,即站位要高、质量要高、标准要高。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管理处处长陈晴在2018全国双创周“众创空间 升级发展”主题交流活动上表示,众创空间的发展要和产业、实体经济结合,在众创空间的发展上要进行考核和评价机制,实行优胜劣汰。

众创空间经过几年的发展,正在日益走向成熟,也开始由粗放式运营,走向精细化运作。这也意味着,双创载体的发展必须加快打造升级版,更好的适应全新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

而很多地方科技部门早已先行一步,例如深圳、苏州、合肥等地科技主管部门对孵化器的考核与评价,已转变为对科技成果专利、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企业、瞪羚企业、科技人才引入等指标上了。传统的依赖组织活动营造氛围的众创空间,在政府眼里已不再是上上宾了!

以下为通知内容:

24家被摘牌,众创空间监管开始优“剩”劣汰

24家被摘牌,众创空间监管开始优“剩”劣汰

众创空间孵化器行业需要脚踏实地的从业者

中国的孵化器行业历史并不算短,要知道在2015年前,国内28年来的孵化器总数还不足1600家,所以这三年来的迅猛发展就接近了2000家,这其中必然存在不少滥竽充数和政策套利者。

众创空间作为新时代科技创业者最重要的创业载体,其意义重大。然而中国孵化器行业发展的这30年,还是以政府投入和补贴为主,行业本身并没有健康发展,包括没有服务标准、服务不健全、没有盈利模式等等问题。

而土鸟观察认为,解决以上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市场化。让众创空间、孵化器行业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发展,政府退居其后做好政策保障和考核评价标准即可。

让众创空间们真真正正沉下心来面对创业者的真实需求和困境,引入和整合资源帮助其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政府既当选手又当裁判员的做法,只会让这个行业永远都像个长不大的巨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