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刑偵專家揭祕06:「神眼」羊倌馬玉林 看一眼足跡便能破案

頂級刑偵專家揭秘06:“神眼”羊倌馬玉林 看一眼足跡便能破案

他,一個連名字都不會寫的羊倌,年過半百後,卻走進了人民公安隊伍,從事著人類最重要的應用科學——刑偵學、痕跡學。他雖然沒有頂尖科學家的名望,卻在職業領域備受推崇。他就是在創建和普及我國的步法追蹤技術中做出重要貢獻的馬玉林。

折根數枝,地上畫圈

1952年7月的一個夜間,赤峰市水地供銷社被盜。供銷社主任派人去找馬玉林,馬玉林正在野外放羊,把鞭杆交給另一個羊倌便來了。

“都丟啥了?”他問。

“幾匹布,還有些餅乾。”主任介紹了情況。

馬玉林神色不動,走進現場。賊是從窗戶進來的。白天到供銷社買東西的人進進出出,足跡數不勝數,但他很快就認定了賊的足跡,指著一串足跡說:“這就是賊的足跡!他是個大煙鬼(吸鴉片的人)。”

“你咋知道?”

“你沒看見,那裡還有吃剩的餅乾?遊手好閒的人飢一頓飽一頓,進屋後先奔吃的,還拿走點兒。”

“你認準了?”

“錯不了——碼碼看!”

只見馬玉林伸出右手,量了量那個腳印的大小,微微點了點頭,忽而趴在地上尋覓,忽而起身斜眼觀察,從現場到院子,又從院子到村道。“咔嚓”!他伸手摺了一根數枝,在地上畫起圈兒來。一個,一個,又一個……嘴裡不住地嘟囔著:“腳印……腳印……這也是腳印……”只見他腿腳微瘸,身子搖擺,卻走得飛快。追出半里多地,來到一片高粱地前。馬玉林停住腳,用樹枝向高粱地裡一指:“那不是!餅乾吃了一半,還剩下一半。”人們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見了扔在壟溝裡的餅乾。

供銷社主任面露喜色,但旋即又疑惑了:“可是布呢?”

“別急,再接著碼!”馬玉林說完,又追蹤而去,追到建昌營子:“別往別處走了,那個大煙民就是這個地方的人。”

在當地村幹部的配合下,10個吸過鴉片的人被叫來了。根據馬玉林的要求,村幹部帶那些人在土路上走了一段。馬玉林隨後走過來,觀察他們的足跡。突然,他心中一沉:那個盜竊者竟是他的一個遠房叔叔!那人會做紙活兒,有吸毒嗜好。馬玉林趁人們沒注意,把那人拉到一邊,對村幹部說:“行了,讓別人都回去吧!”

“供銷社的事是你乾的不?”

那人臉色煞白,很快交出了偷去的布匹。

類似這樣的案子,馬玉林破了很多。鄉親們都以本地出了馬玉林這樣的奇人而感到自豪。

除夕顯威,走入警界

1959年農曆臘月二十九。正是人們歡歡喜喜準備過年的時候,赤峰市公安局刑警隊的電話突然急促地響了:水地公社分銷店發生盜案!

刑警隊隊長到現場一瞭解,店門上堅固的鎖鼻子被犯罪分子用鐵鎬撬壞,入室盜走現款300多元,棉布4匹,香菸4條,糖果7斤,豆油1桶,是件大案。勘察現場,發現了兩種可疑的足跡,一是穿膠鞋的,一是光腳的。隊員們碼腳印碼到分銷店門口,就再也碼不出去了,急得團團轉。

這時,有人提醒馬玉林碼腳印很有兩下子。隊長說:“把他請來。”於是,馬玉林連夜騎著毛驢,在次日天還沒亮時來到案發現場。

馬玉林蹲下身子,伸出手量足跡,有人遞過來一卷皮尺。

“不,我用手就中。”馬玉林謝絕了,用手量了量光腳的和膠鞋的足跡,然後沉思起來。他已判定赤腳的人約有40來歲,身高1.7米,穿膠鞋的人則年齡不過20歲,身高1.65米左右。

天亮了,馬玉林再次端詳“底蹤”,牢記在心,隨後向外面走去,兩眼盯住一個土包,看了好久。

“這是那個穿膠鞋的腳印,”馬玉林指著土包說道,“這是一雙才穿不幾天的新鞋。當時他站在這土包上,朝店裡偷看哩!”

馬玉林開始圈蹤了。他用樹枝在地上一個圈兒接一個圈兒地畫起來。刑警隊的人在後面緊緊跟隨,大家注意到,明明沒有足跡的地方,馬玉林也畫了圈兒。有人憋不住了:“啥也沒有,你畫什麼?”馬玉林自信地答道,“你沒看見那顆石頭子兒翻白了?那是壞人踩的。”果然,他畫的圈兒裡有顆小石頭,朝上的一面有溼土,朝下的一面卻很光滑。

馬玉林畫著圈兒,繼續追蹤。又有人發問:“有的圈兒裡既沒有足跡,又沒有踩翻的石頭,是怎麼回事?”馬玉林微微一笑:“我畫了圈兒的地方,是壞人應該留下腳印的地方。不畫,就不能準確地找到第二個地方。我畫他10個看不到的腳印,就能在第十一個地方看到他的腳印了。這樣找得準,亂不了套。”

馬玉林追著膠鞋足跡走進黃土樑子村一戶人家門口,向院裡看了一眼,稍顯猶豫,搖搖頭道:“這家不是。”便離開了,再去追那個打赤腳的人。可是,足跡消失了。馬玉林說:“跑不了,他就是這村裡的人。隊長,你把村裡的人都召集來吧,不要女的。”

不一會兒,全村的成年男子都來到了場院。按照馬玉林交待,在場院的一面土牆上的豁口前撒了薄薄一層土,由生產隊長指揮,每5人一組,讓男子在豁口處薄土上走過去,馬玉林則站在一邊辨認。

這種捉賊法可真是前所未聞!刑警隊隊長自搞刑偵工作以來,還從未使用過這種奇特的偵察鑑定手段。這個方法有效嗎?一個老羊倌,人們將信將疑。

第一組走過去了。馬玉林揮動掃帚,掃平了薄土上的足跡。不到一袋煙的工夫,60多個成年男子便走過去了,最後剩下了5個人。

有人再也沉不住氣了。“別急,”馬玉林用掃帚掃平了薄土,悄聲說,“這種人心裡有鬼,不願先走。”

還沒等那5個人走出土牆豁口,馬玉林騰地跳起來,伸手拽住其中一個40來歲的漢子,大聲叫道:“就是他!”那個中年漢子先是一驚,繼而發怒了,一面掙扎,一面咆哮著大罵:“好哇馬玉林,你太缺德了!你不是人……”

“不管怎麼罵,就是你!錯了挖掉我的眼睛!”然而,那個中年漢子理直氣壯地反問有什麼證據。

“你的足跡和步法就是證據。”

這時,刑警隊長說:“還有一個穿膠鞋的足跡呢,你為什麼不追了?”

馬玉林笑了笑:“那個人的腳印我認識,年三十那天我就碼到他的家門口了。他姓徐,今年才17歲。”經馬玉林開導,小徐交代了作案經過。原來,那個姓張的中年漢子刑滿釋放回來後,不思改悔,又謀劃偷盜。倆人在大年二十九的夜間下了手,把盜出的大量物資藏到別人家的草垛裡了。

就這樣,當了大半輩子羊倌、大字不識一個、已經53歲的馬玉林,以自己非凡的碼蹤技術技能,通過了這場奇特的“考試”,由人代筆填寫了一張登記表,走進了人民警察的隊伍。成為赤峰市公安局刑警隊的一名試用追蹤員,不算幹部,不穿警服,月薪33元5角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962年,鑑於馬玉林追蹤技術在農村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組織上將他分配到赤峰縣公安局治安股擔任技術員,他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維護社會治安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有一年夏天,平莊區旺甘池村的一對夫婦,在午睡中被人砍成重傷。現場的情況是兩名被害者頭並頭朝著炕裡睡的,頭上是一扇用木棍支起來的窗子。兇手從窗戶探身進來,揮舞兇器將睡夢中的夫婦砍傷。馬玉林觀看一番,很快就在窗下發現了罪犯的足跡,便以其為“底蹤”追上了公路,一氣追出7里路,來到西露天礦,又拐上一條土路,最後直奔一處工棚宿舍。

工棚裡有一長趟床鋪,能住10多人。馬玉林看了一會兒,走到挨著一根木頭柱子的床鋪前站下:“這個床鋪的人是兇手!”與此同時,公安人員經過其他途徑調查,也確認這個人就是犯罪嫌疑人。

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馬玉林在赤峰市破案無數,威名大振,使一些犯罪分子聞風喪膽,不敢輕舉妄動。但也有些犯罪分子處心積慮,絞盡腦汁地在作案中進行偽裝,製造假相,妄圖騙過馬玉林。

這一天,陸家營子小學的辦公室被盜,丟失了一筆公款。馬玉林趕到學校,從現場中心向外圍圈蹤,終於在一垛土牆上發現了一個清楚的足跡,並認定是個穿襪子的左腳腳印,腳上綁著毛巾!

他在學校周圍轉悠一陣兒,又來到村裡。忽然,馬玉林凝視著100多米以外的一個青年,正扛著鐵鍬悠然地走路。馬玉林朝他留下的足跡望去,悄聲道:“沒錯兒,就是他!”

經當地幹部介紹,這個青年姓於,已經公安部門處理過幾次。馬玉林心裡有了底,傳喚了于姓青年。他一聽面前坐著的就是馬玉林,立即供認了,並說:“怕被'老碼頭’認出來,沒穿鞋,還在腳上綁了條毛巾。”

那些年,全國各地公安機關常常將本地區偵破受阻的大案、要案的現場案犯足跡寄到赤峰市公安局,向馬玉林請求救援,要求鑑定,其中有照片、有石膏,大多是單個足跡。這對馬玉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從一枚足跡上判斷一個人的性別、年齡、身高、體態甚至職業,談何容易。馬玉林深知,如果不對這些足跡做出正確鑑定,案犯就會逍遙法外。每有外請鑑定任務,他都當作自己主偵的案子那樣認真去做,有力地支援了外地公安機關。1965年,南京市一連幾家電影院發生盜案,市公安局將一枚從某電影院售票室桌上提取的足跡照片寄來,經馬玉林鑑定為,性別:男性;身高:1.64米左右;年齡:25歲以上;體態:中等身材、稍胖;是個復員兵。南京市公安局根據上述各點圈定重點嫌疑人,3天內即告破案。

馬玉林進入公安隊伍後,如龍入海,對刑事犯罪分子具有很大的威懾作用。

逢案必去,每去必破

馬玉林自進入公安隊伍後,長期撇妻離子,20年如一日地吃住在赤峰市公安局。

他平生只穿過一套料子衣服,那還是因為後來常去全國各地,由公家給做的。食堂的飯菜,他總是揀最便宜的買。他無煙酒嗜好,偶爾抽點菸,也好壞不拘。

十年動亂開始後,各類刑事案件多了起來,馬玉林逢案必去,每去必破。有人統計過,僅1969年一年,他一人破案60多起,幾乎佔全縣破案總數的三分之二。有一天,他到哈拉道口等地走了一趟就破案7起。1973年秋,穆家營子有戶社員的一隻小豬被人偷走了,馬玉林聽了,捲起行李捲,起身就要走。有人勸他:一隻小豬才值多少錢?你就歇著吧。馬玉林沒有搭理,去後很快就順著足跡追到偷豬人的家裡,在草垛裡找到了那隻小豬,送還了失主。

1972年6月間,北京海淀區一些大專院校和託兒所忽然鬧起鬼來。常在夜闌人靜之時,有一臉上花花白白的鬼出現,偶爾遇人,便張牙舞爪,做出猙獰的樣子,尖叫:“我是鬼!”嚇得一些人膽顫心驚。每次鬧鬼之後,便有物品丟失,先後發生了10多起。公安機關分析,一定是壞人裝神弄鬼。但派出力量偵察,一直沒有結果。因為發現“鬼”的足跡,便電請馬玉林赴京協助偵破。

馬玉林趕到北京。那天晚上,總參託兒所和工學院又鬧了“鬼”,並丟了東西。他們先後奔赴兩個現場,提取了足跡,加上原來已經提取的“鬼”的足跡進行分析。馬玉林認定,“鬼”是兩個,年齡均在23歲至25歲之間,身高1.7米左右。二“鬼”既相似,又有差異,好像兄弟二人。根據這一鑑定,偵察員於夜間在發案區蹲坑守候,終於在一天深夜,發現了兩個金髮碧眼、長著絡腮鬍子的青年,帶著鐵筐,同乘一輛自行車鬼祟行使。與偵察員遭遇後,棄車逃跑。馬玉林鑑定足跡,認定作案的即此二人。於是,偵察員終於在頤和園附近將外籍混血兒吳××兄弟二人捕獲。此案震動京城。

1973年春,河南省安陽鐵礦銀行分理處發生一起特大殺人搶劫案。值班人員被人用三角刮刀刺死,5.6萬元鉅款被劫。公安部門動用了400多人偵查此案。國家領導人李先念指示:必須偵破,挽回損失,擒獲案犯。

馬玉林應邀專程趕到當地,參加偵查。他聽了案情介紹之後,進入封閉的現場,研究案犯的兩枚足跡。那兩枚足跡一枚是“回力”牌膠鞋的,另一枚是布底鞋的,形成重疊。馬玉林根據“回力”牌膠鞋判斷,案犯年齡在21歲左右,身高1.67米。那足跡顯得前端邊緣不實,是小腳穿大鞋。他以這枚足跡為“底蹤”,追到鐵礦南的一個生產隊,很快捉住了二犯。事後知道,那個穿“回力”牌鞋的案犯,是向別人借的鞋作案。

然而,馬玉林畢竟到了晚年。舊社會的苦難,家庭的牽累,營養的缺乏,使他身患氣管炎、肺氣腫、風溼關節炎、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先後住了兩次院。可是,他病情稍有好轉,剛出醫院,便又去追蹤破案。天寒地凍,他的氣管受不了時,便揣起一把小酒壺出現場,偶爾喝上一口酒,硬撐著工作。自行車蹬不動了,他便讓同事用繩子拴住他的車,拉著他趕到目的地。

1981年1月23日,馬玉林永遠閉上了他那雙神奇的眼睛,享年75歲。他去世後,公安部發出唁電稱,馬玉林同志在創建和普及我國的步法追蹤技術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