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蔡元培一生有三段婚姻,其女儿蔡威廉为第二位夫人黄仲玉所生的第一个孩子,黄仲玉出生于书香门第,不仅识字且精通书画,尤其令人称奇的是,黄仲玉竟然没有缠足,这在二十世纪之初,绝对是一件稀奇之事,已经丧偶两年的蔡元培,对黄仲玉一见钟情,完全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遂请人做媒迎娶了黄仲玉。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蔡元培

蔡元培在第一位夫人王昭因病去世后,向他保媒提亲的人简直踏破了门槛,而蔡元培曾为此提出了续弦的五个条件: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识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是如果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是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1901年11月22日,蔡元培与黄仲玉在杭州结婚,这是一场中西合璧的新式婚礼,竟以演讲会代替了闹洞房,来宾以演说致贺,曾在杭州引起不小的轰动,毕竟蔡元培是翰林院编修,当时他在上海“澄衷学堂”担任校长,并被聘为“南洋公学”经济特班总教习,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蔡元培与黄仲玉合影

1904年6月3日,蔡威廉在上海出生,蔡元培为女儿取名“威廉”,这是一个颇为西化的名字,也表明了蔡元培对西学的向往。

1907年5月,年近不惑之年的蔡元培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赴德国留学,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等学科,四年的留德学习,蔡元培翻译了德国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还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中小学修身教科书》等一批学术著作。

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遴选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范源濂出任教育次长,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篡夺,蔡元培不愿与袁世凯为伍而辞去教育总长之职。

1913年9月5日,蔡元培携家眷从上海乘日本“北野丸”号邮轮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一家人从马赛港上岸后前往巴黎,已经9岁多的蔡威廉被父母送入一所教会学校读书,蔡元培在留法的三年里,撰写了哲学和美学方面的著作。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蔡威廉(左二)与父母和弟弟合影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身亡,由其生前指定的接班人黎元洪出任临时大总统,陆军总长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并组阁,范源濂出任教育总长,这是范源濂第二次出任教育总长一职,他极力举荐自己的老上司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范源濂给尚在法国的蔡元培拍了一封情深意切的电报,电文如下:“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师表群伦,海内人士,咸探景仰。用特专电敦请吾公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席。务祈鉴允,早日回国,以慰瞻望。”

1916年11月8日,蔡元培携家眷由马赛港乘邮轮回到上海,并于1916年12月26日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2岁的蔡威廉被母亲黄仲玉送到北京“孔德学校”读书,并成为这所学校的首届毕业生。

“孔德学校”是“华法教育会”用“庚子赔款”的部分退款所建,校名是以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命名,这是蔡元培与李石曾借鉴西方中小学教育而创建的新式学校,学制最初设初小4年,高小2年,中学4年,共计10年学制,后来又增设大学预科2年,与现代中小学教育体制类似。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孔德学校旧址

“孔德学校”可以说是北京大学的附属学校,因为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北大教职员工的子女,北大的一些教授也经常来学校兼课,学生从高小就开始学习法语,堪称那个时代的“贵族学校”。

1920年底,蔡元培被北洋政府教育部派遣去欧洲考察教育及学术机关状况,1921年1月上旬在瑞士考察时得知夫人黄仲玉在北京病逝,蔡元培闻之极为悲痛,撰写了一篇祭文——《祭亡妻黄仲玉》。

1923年5月6日,蔡元培与周峻在上海订婚,当年7月10日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是蔡元培第三次婚姻,其时已经55岁,而33岁新娘周峻是蔡元培当年在上海“爱国女校”教书时的学生,完全符合蔡元培开出的三个征婚条件:“一是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二是年龄略大;三是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蔡元培与周峻结婚照

婚后第10天,蔡元培和周峻携前妻子女赴比利时游学,蔡元培研究哲学、伦理学和教育学,并潜心编著《哲学纲要》,而周峻则与小自己14岁的“女儿”蔡威廉,一起入读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1924年1月,蔡元培携家人从比利时移居法国,周峻入读巴黎美术专科学校,而蔡威廉则入读里昂美术专科学校专习油画,蔡威廉多次随父亲旅欧,累计有十几年的旅欧生活,因此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而且还精通法文、德文和意大利文,遍览了欧洲各大博物馆,也临摹了许多西方油画作品,为其绘画创作和美术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留法时期的蔡威廉

1928年4月,蔡元培携周峻赴杭州参加并主持了国立艺术院的开学典礼,还亲自题写了校名,院长林风眠和教务长林文铮都是蔡元培亲自选定的,他在法国时就非常欣赏留学生林风眠和林文铮的才华,有意为他们铺路,聘请他们创办国立艺术院。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油画《国立艺专开学大典》

1928年夏,蔡威廉从法国回国后,被林风眠聘为西画教授,当时张道藩也来到杭州谋求职位,被林风眠断然拒绝,因为林风眠了解张道藩的背景,深知此人志在政治而不在艺术上,只不过是为了借机追求蔡威廉方便而已,林风眠没有聘用张道藩,也由此得罪了张道藩。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蔡威廉

1929年10月,依据中华民国新修订的《大学组织法》之规定,国立艺术院被教育部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林风眠继续出任校长。

林风眠为学校聘请了一大批留法艺术学者,但蔡威廉是初期聘用的唯一女性,她在西方浸染多年,接受过良好的西方美术教育,她的肖像画首次在上海“全国第一届美术展”展出后,曾轰动了当时画坛。

教务长兼西洋美术史教授林文铮对才貌双全的蔡威廉产生了爱慕之心,他与蔡威廉是初次见面,但蔡威廉对林文铮却是久仰大名,当年在法国时蔡元培曾将林文铮的文章推荐给女儿阅读,并多次在女儿面前夸奖过林文铮,蔡威廉内心早有触动,这次能在杭州艺专共事,也算是机缘巧合,蔡威廉以西方人的方式开始主动追求林文铮。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林文铮

周峻早就知晓蔡元培内心欲招林文铮为“驸马”的意愿,也懂得“女儿”的心思,遂请林风眠从中撮合,两个颇有才华的留法青年终于走到了一起。

1928年11月,蔡威廉与林文铮在杭州结为伉俪,由于蔡元培特殊之身份,浙江省内的的官员和名流纷纷前往婚礼现场祝贺,而婚礼仪式是在西湖大饭店举行的。

一对留法新人彬彬有礼地向宾客敬酒致谢,而来宾们也都窃窃私语,以羡慕的眼光注视和观察这对留法海归,杭州的报纸也都争相报道。

他们的婚房是蔡元培赠予的,是一所位于西湖附近中西合璧的“马岭山房”别墅,蔡元培特意叮嘱林文铮:“你不要从政做官,把一生精力都投放在艺术事业中,就在这里干一辈子,帮助林风眠把学校办好,他一个人是很难办下去的。”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在民国留法画家群体中,蔡元培特别青睐林风眠,1926年3月林风眠回国出任“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 就是蔡元培活动北洋政府教育部的结果,而国立艺术学院更是蔡元培美学教育的实验基地,林风眠执掌该校时年仅28岁。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蔡威廉(左三)与艺术社成员合影

蔡威廉与林文铮在家里时常以法语对话交流,并耗时三个月为林文铮画了一幅肖像画,从这幅《林文铮像》的油画作品中,我们依然能够穿越时光隧道看蔡威廉把无言的爱倾注在画作之中。

蔡威廉也为林风眠画了一幅《林风眠像》,在蔡威廉的绘画作品中,以人物画像居多,这绝对是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她的继母周峻也曾为丈夫蔡元培画了一幅《蔡元培像》。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蔡威廉画的《林风眠像》

“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杭州地区很快成为抗日主战场,国立杭州艺术学校和国立浙江大学为躲避战乱向内地迁移,杭州艺专先后迁至浙江诸暨、江西贵溪,最终在湖南沅陵停下了流亡的脚步。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与辗转西迁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在湖南沅陵合并组建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由林风眠出任主任委员,校址选在沅陵沅江老鸦溪,租用当地民宅恢复上课。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学生写生

尽管林风眠曾经在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担任过校长,但这两所南北方学校合并在一起,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矛盾,被别有用心的人捅到教育部,而张道藩当时是教育部常务次长,林风眠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1938年夏,中日在武汉地区进行会战,长沙已经处于抗战前沿,为了躲避战火,“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再次踏上西迁云南昆明之旅,并改组为“昆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由滕固出任校长。

身心俱疲的林风眠在被解职之后,没有随学校西迁,而是前往上海与妻女团聚,与林风眠共进退的林文铮夫妇也就此离开了国立艺专。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蔡威廉(前排左三)与师生合影

夫妇俩在失业几个月之后,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谋得一份教职,蔡威廉教授法语,林文铮则讲授西洋文学史,但蔡威廉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租住破旧的小屋墙壁上,贴满了她为孩子们画的小幅速写。

蔡威廉与林文铮结婚十余年来,竟然生下了六个孩子,如果她是普通妇女也就没有什么稀奇的,但蔡威廉却是一个大学教授,而且是一个知名画家,这就有些令人不可思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

蔡威廉一家如果在和平时期,还能够安稳的生活,但日本人的侵略,却打破了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为了避免在沦陷区成为亡国奴,他们全家人不得不随学校南迁,最终又因张道藩的作梗而失业。

昆明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日本军机经常空袭而造成平民伤亡,物价更是飞涨,甚至是有钱也无商品可购买,蔡威廉一家人的生活水准直线下降,怀有身孕的蔡威廉更是苦不堪言。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蔡威廉自画像》

1939年5月5日,年仅35岁的蔡威廉死于产后褥,因为家里实在是付不起住院费,碍于知识分子的自尊心和面子,夫妇俩也不好意思向同事借钱,因为每个家庭也都是处于等米下锅的窘境,只能选择在家里待产,并因此而丧命,留下6个孩子和一堆画。

此时的蔡元培正寓居香港,自从上海沦陷后,他在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的安排之下,开始了在香港的寓居生活。

林文铮未敢将蔡威廉去世的消息告诉病体缠身的岳父蔡元培,还是蔡元培自己在报纸上看到昆明正在举办蔡威廉遗作展览的消息,人生最让人悲痛欲绝的,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已过古稀之年的蔡元培在老泪纵横中于7月13日作《哀长女威廉》一文,倾诉失去爱女的剜肉之痛。

蔡元培与他的画家女儿蔡威廉

蔡元培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养和医院与世长辞,他是在呼喊着女儿威廉的名字中离世的,他是为了急于陪伴女儿而去,他担心女儿的孤独和寂寞,因为他的一生总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奔波,没有时间陪伴女儿蔡威廉,只有去天国再尽一个父亲的职责。

作家沈从文在蔡威廉逝世后不久,曾撰写了《忆蔡威廉女士》一文,对蔡威廉英年早逝而痛心疾首,“真正在那里为艺术而致力,用勤苦与自己斗争,改正弱点,发现新天地,如蔡威廉女士那么为人,实在不多,末了却被穷病打到,终于死去,想起来未免令人痛苦寒心。”

雕塑家刘开渠曾发出感叹:“在旧中国能有像她这样的女画家是极难得的!”在中华民国女画家群体中,像蔡威廉一样接受西方美术教育的女性,除了潘玉良和方君璧等少数人外,确实并不多见,蔡威廉对西方现代艺术在中国的启蒙和传播可谓是功在千秋,其历史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