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的尋根探源

1、“霜”的字源與字義


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的尋根探源

霜的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卷十一·雨字部》:“霜,露所凝也。土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

這個解釋屬於智識哲學與意識哲學文化領域,在物相領域是正確的定義,關注到了寒氣是促成霜形成的因素。所以段注《說文解字》也說:“霜降而收縮萬物。”

霜,是指氣溫降到0℃以下時,近地面空氣中水汽的白色結晶。《春秋元命苞》:“陰陽凝為霜。”《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為雨露。陰氣勝,則凝為霜雪。”從這一段解釋裡,就可以看出已經含著修身的指導意味了。

《釋名》:“霜,喪也,其氣慘毒,物皆喪也。”《周易·坤卦》:“履霜堅冰至。”《詩經·秦風》:“白露為霜。”沒有前面的白露,就沒有後面的霜。


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的尋根探源

霜,在質象學的慧識悊學文化內,在“中炁以為和”的實踐當中,“中炁”能量是其中的核心與關鍵所在。歷史中智識的記錄,常常是我們貫穿連接慧識與意識的橋樑。

例如“土氣津液從地而生”,“陽氣勝,則散為雨露。陰氣勝,則凝為霜雪”, 這些對自然物相變化的提示,是與生命原理相通的。意土腎水能量就是土氣津液,霜是這兩者在冷與寒作用下的必然變化,應當主次分明地理解和把握。


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的尋根探源

研究時要注意將雷、雨、露、霜、雪五個雨字頭(又稱之為雲字頭)的字結合在一起進行探究,迴歸到道德文化系統論當中來探索。雷、雨、露、霜、雪,其本質全都具有利生的功用,這一點不要輕易否定,而應當肯定,並且充分地認識其利生的功用。

在這其中,只有霜是在發生收縮萬物的效用時,可能同時與凍和寒相伴,容易在“收”中產生傷害。物相的收穫要防霜,身體的精炁儲備更要防危慮險,防止精炁收穫的失敗。

霜後有雪,雪又具備利生的功用,它能化解霜因凍而殺物的屬性。所以在這五個“雨字頭”的字當中,需要我們咬文嚼字,將“霜”背後所藏的自然奧秘和生命體內的奧秘,整體聯繫起來,進行破解和研究。

2、“降”的字源與字義


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的尋根探源

降的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卷十四· 字部》:“降,下也。”《爾雅·釋詁》:“降,落也。”《禮記·曲禮》:“羽鳥曰降。”“降”有各種形容和說法,基本上都是表示從上而下的運動或變化。《爾雅·釋天》:“降婁,奎婁也。”《注》:“奎為溝瀆,故為降。”降,同時與天象星宿的變化相關。


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的尋根探源

3、霜降的詞義

對於霜降這個組詞,古人的解釋是比較清晰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古人言:“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霜降是秋季向冬季轉折過渡的節氣,在從生長轉化收藏的變化規律中,此節氣是處於從收向藏過渡的階段,所以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霜降第三候開始,蟄蟲應天地能量變化規律,開始進入蟄伏狀態。


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的尋根探源

在“以豬畜水,以防止水,以溝蕩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澮寫水,以涉揚其芟”的治水七法( 詳見《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第七章《水火》,熊春錦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版 )中,九月正是一個準備向“以豬畜水”過渡的時間段。

農民要畜積自然界的水,而我們生命體內就得要畜先天腎水。農曆十月的地支是亥,對應十二生肖屬豬,所以才有“以豬畜水”之說,實際上也可以改為“以亥畜水”。


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的尋根探源

在霜降時期,中國黃河流域一般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大麥、小麥、元麥)等作物。而體內應當孕育長養的,則是精炁神。

冬種小麥春種稻,自然界的春播秋種各不同,先天火與水、陰與陽的護養本同工,心腎能量需應時,信土真時度數功。當我們的信土成了真土,或者接近真土了,那麼,關鍵就要看對心火和腎水之度和數的把握了。

信土是承載水火金木物化或質化的基礎,而水與火則是關鍵元素,“水中火、火中液”是否能在合格的度與數之中被解析出來,就是能否成功的關鍵。

文章選自《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