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金華(二)|婺韻繚繞,一擡手,一危坐,腔調起


婺劇俗稱“金華戲”,是浙江漢族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以金華地區為中心,流行於各地。因金華在古代時稱婺州,所以稱為“婺劇”。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婺劇源於明朝中期,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由於婺劇傳統深厚,特色濃郁,影響深廣,素有徽戲“活化石”之稱。200年前,四大徽班進京,衍變成京劇。婺劇擁有800多個大小劇目,3000餘首曲牌。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就曾這樣贊過婺劇:“京劇的前身是徽劇,京劇要尋找自己的祖宗,看來還要到婺劇中去找”。

婺劇的聲腔種類分為有高腔、崑曲、亂彈、徽戲、灘簧、時調。

由於常在廣場表演,婺劇表演誇張強烈、粗獷明快、生動形象,講究武戲文做,文戲武做,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且特技表演甚多,如變臉、耍牙、滾燈、紅拳、飛叉、耍珠等。

婺劇的角色行當過去稱為“十三頂半網巾”,即四白麵:小生、老生、老外、副末;四花面:大花面、二花面、三花面、四花面;五旦堂:花旦、正旦、作旦、老旦、武小旦,此為十三行。外加“三箱”兼雜腳,為“半個網巾”,後又增三梁旦和小旦,共十五行角色。

婺劇臉譜圖案豐富多彩,風格粗獷但線條精細,望圖便能生義;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性格,使人們能“識忠奸、辯善惡”;連圖案和線條,都有一定的寓意。

婺劇絕活絕技有蛇步蛇行、飄若紙人、大眼小眼、蜻蜓點水。

婺劇較有影響的劇目有《黃金印》《送米記》《孫臏與龐涓》《三請梨花》以及小戲《斷橋》《對課》《出塞》等。

婺劇知名演員有江和義、徐東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錫貴、王金龍、葉阿苟、鄭蘭香、葛素雲、吳光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