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濱州這個小伙子,提起他鄉親們齊誇獎!你認識他嗎?

被一個人誇,不難!

被一群人誇,挺難!

被全村人誇,太難!

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小夥子,

他做到了。

他的名字,叫趙泳!

今天,咱們一起來說說他的故事。

咱濱州這個小夥子,提起他鄉親們齊誇獎!你認識他嗎?

惠民縣辛店鎮劉家廟村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12公里,是2015年省重點貧困村之一。村民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和綠化苗木為主,土地鹽鹼化嚴重,村民收入普遍較低。全村102戶385人中,2017年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有42戶135人。村集體經濟發展困難,除了每年7000元的土地返還金,基本上“零收入”。近兩年來,這個省定重點貧困村開始蝶變。截至今年8月份,貧困戶降至13戶38人,脫貧享受政策,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萬元。說起變化,村民們都誇讚市裡下派駐村第一書記趙泳。

咱濱州這個小夥子,提起他鄉親們齊誇獎!你認識他嗎?

2017年5月,趙泳下派到劉家廟村。一到劉家廟村,他就馬不停蹄地挨家挨戶走訪,很快制定出了多個扶貧措施,想方設法增加村集體收入。

咱濱州這個小夥子,提起他鄉親們齊誇獎!你認識他嗎?

劉家廟村原先有兩塊藕池,承包給村裡的個人,因為技術跟不上,又不懂管理,藕池的效益並不好。瞭解到情況後,趙泳和村委積極與承包戶溝通,並將藕池擴建到11塊,共40畝,進行了公開對外承包。經過協調由惠民縣德信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承包種植,並協助企業聯繫濱州銀座商場對種植的旱藕搭建專門渠道銷售,初步達成收購意向。承包費上交村集體,增加了集體收入。協調江蘇亞太電力公司為村裡自願並符合建設光伏發電的5戶貧困戶免費建設光伏發電,並提供租賃費用,每戶每年淤積租賃收入2000元左右,有效阻斷返貧路徑。投資40餘萬元先後統籌建設國草大棚種植項目、食用菌種植項目和光伏發電項目,截至目前劉家廟村扶貧項目收益共計7.7757萬元,貧困戶每人每年補貼1000餘元。

咱濱州這個小夥子,提起他鄉親們齊誇獎!你認識他嗎?

咱濱州這個小夥子,提起他鄉親們齊誇獎!你認識他嗎?

71歲的劉輝亭,家中原有5人,現有4人。父母都是90歲高齡,無勞動能力。劉輝亭的妻子是雲南人,後嫁入家中,原帶有一子,後期兒子離家出走,失去聯繫。去年劉輝亭因車禍失去勞動能力,家中15畝地無法耕種,收入低。劉輝亭及其妻子楊會仙享受C類低保,已參加新農合,享受醫療商業補充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家庭財產保險。2015年參加危房改造。2017年底幫助其個人申請紅十字會困難群眾救助。享受旱藕項目、注資新東方項目、苗木合作社項目、光伏發電注資金賽世紀項目收益共計5847元。“像劉輝亭這樣特別困難的,我們在幫扶上會適當的傾斜。”趙泳告訴記者。

咱濱州這個小夥子,提起他鄉親們齊誇獎!你認識他嗎?

駐村以來,趙泳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扶貧活動。先後在村裡組織開展了巾幗脫貧家政鄉村行培訓班、山東師範大學支教團義務支教活動、扶貧免費義診活動、巾幗扶貧公益活動、金暉助老志願活動,先後有30餘名貧困家庭婦女接受培訓、20餘名貧困家庭孩子接受輔導、60餘名群眾接受義診,11名生活困難和身體患病老人得到免費幫扶及救治,從就業培訓、物質資助、教育扶貧、醫療幫扶等多方面對貧困家庭和困難群眾進行救助扶持。

44歲的趙亞勤是家政培訓受益的農村婦女之一,據她的丈夫劉輝興介紹,在參加了培訓後,去年趙亞勤就拿到了證書。現在在惠民一家家政公司當月嫂,目前已經是三星月嫂,月工資三千左右,保險齊全,工資穩定。“當時參加培訓的婦女有30多人,其中十幾個已經拿到證書在上班的,比在家裡強多了。”劉輝興說。

趙泳十分注重基層黨建工作,並把基層黨建作為脫貧攻堅的發展基石。認真開展每月5號的主題黨日活動,結合民主議政日,把村裡需要解決的大事要事進行共同協商議事。鼓勵帶動黨員建言獻策,增強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村裡的老黨員魯方忠,患雙側股骨頭壞死,行動不便。但魯方忠黨性高,每次主題黨日都積極參加,也從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趙泳得知後,自己開車帶魯方忠去市區醫院看病,併為他辦理了殘疾證。

咱濱州這個小夥子,提起他鄉親們齊誇獎!你認識他嗎?

“自從趙書記來我們村後,村風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吵架的多,不孝順父母的多。趙書記來以後,想方設法給村民增加收入,把大家夥兒往幹事創業上引領。現在啊,村裡 環境好了,尊老愛幼的多了。”談起村裡的變化,劉家廟村黨支部書記劉曰霞告訴記者,在趙泳的爭取下,他和群眾代表李愛英分別被扶貧部門和婦聯選為省級貧困村書記代表和巾幗脫貧行動致富女帶頭人,派到青島和泰安分別進行為期一週的專題培訓。同時,為村裡2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兒童爭取名額,協助他們順利參加“情繫兒童成長助力精準扶貧”暑期夏令營互動。

咱濱州這個小夥子,提起他鄉親們齊誇獎!你認識他嗎?

咱濱州這個小夥子,提起他鄉親們齊誇獎!你認識他嗎?

為了改變村風村貌,趙泳還在村內積極開展文化生活。邀請師範大學大學生、文聯的書法家到村組織消夏文藝晚會、迎新春送春聯等文化下鄉活動,並協助鎮黨委開展“好媳婦”、“好婆婆”等主題評選活動,進一步豐富了群眾業餘生活、提升群眾生活情趣。

“貧困是一種多維現象,扶貧措施也應該是多維的。精準脫貧,應建構在能保障持久脫貧的社會、文化的基礎之上。”趙泳如是說。

咱濱州這個小夥子,提起他鄉親們齊誇獎!你認識他嗎?

來自:魯北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