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到了終局,作爲用戶,撓破腦袋想了三條利好

房東阿姨的冬季取暖費通知,讓頭條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冬天來了!下班路上,餘量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也成為走向冬天的新的感知。

ofo到了終局,作為用戶,撓破腦袋想了三條利好

這樣的情況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共享單車企業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特別是身在僵局中已經一年的ofo小黃車。

近來關於ofo的消息也相應的多了起來,滴滴收購ofo的計劃書,哈羅要併購ofo獲得一線城市投放資格,ofo更換法人,等等各種消息影影綽綽。

根據網易科技的報道,ofo創始人戴威經過對公司管理層、市場預期的調整之後,態度開始出現緩和,不再偏執於公司的控制權。關於ofo的賣身合併出現轉機。

但問題是ofo以及錯過最佳的賣身時機,當下冬季即將到來,共享單車市場將迎來大縮水。對於到處欠供應商錢、手裡還缺錢的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如果能熬過冬天,戴威還能取得主動權,如果熬不過不得不賣身,那就只能留下一地遺憾。

ofo今年以來一直在嘗試全新的廣告業務,從車身廣告到信息流再到2秒掃碼短視頻廣告,做了充足的嘗試。

目前可操作的廣告業務只有2秒掃碼短視頻廣告

,為了提高廣告投放率,ofo重啟廉價的周卡月卡模式,在APP內推出小遊戲天使的蛋生以及各種抽獎活動。

不過即便ofo運營團隊再怎麼賣力,冬天來臨之後,ofo APP打開率大幅降低的局面還是無法解決,廣告業務難以支撐ofo活下去。

ofo到了終局,作為用戶,撓破腦袋想了三條利好

當下來看,快速精簡團隊聚焦南方城市運營,還能幫助ofo生存更長的時間。

此前媒體爆料過,ofo已經大規模裁撤線下運維團隊,不再向供應商下訂單,ofo原來的辦公樓幾乎搬空。甚至相關部分喊話要求ofo為線下運維負責。

雖然這些爆料在細節地方還有較多疑問,但ofo大規模精簡團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對退押金不抱希望的ofo用戶,頭條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感受到這些變化。

換個思路想想,這些種種跡象對於ofo來說,其實是好事。這證明了戴威正在以更專業化的運營手段來管控這個新興獨角獸

在阿里借款即將到期的背景下,ofo的實際控制權其實已經在發生微妙變化。受過滴滴、阿里等多方投資人真金白銀供養的ofo,也在朝向複雜的方向走去。

現在對於ofo來說,最大的價值來源於其北上廣深杭等一二線城市共享單車投放資格。這也是滴滴阿里等投資方,能夠放手讓戴威做各種業務實驗的核心。

而至於ofo數千萬輛單車資產,則因為過低的質量維護水平,在兩年的風雨中出現大規模折損。

至少在北京,ofo小黃車的密度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

ofo到了終局,作為用戶,撓破腦袋想了三條利好

更何況,今年ofo從阿里手中拿到兩筆借款時,已經將所有實體單車資產抵押給了阿里。算下來現在的ofo是輕資產作戰,戴威想用更多創新的業務形態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但密集的業務實驗還沒有拿出像樣的成果。

如果硬要給ofo說一些利好的因素,頭條哥也能幫忙總結一二:

雖然冬天到了,用戶不騎共享單車了,但這些共享單車恰好變成了路邊固定的廣告牌,ofo能在線下廣告上做更多文章;

ofo早就裁撤了運維團隊,冬天一到用戶不騎,反而所有共享單車公司的資產折損迴歸到同一水平;

廣東深圳這些南方城市的冬天風小雨少,正好是騎共享單車的黃金季節,ofo可以把優勢資源集中起來,在沒有惡性競爭下,拿出盈利案例。

但無論如何,ofo也是走到了終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