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之爭再升級:華爲騰訊「大打出手」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騰訊、華為

數據之爭再升級:華為騰訊“大打出手”

2015年2月,華為曾發佈過一篇文章,宣佈與騰訊“聯姻”共建“華為騰訊NFV產業聯合創新實驗室”。兩年後的8月,兩家企業又一同出現在新聞中,不過這次,卻是因為數據問題而“大打出手”。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和互聯網巨頭騰訊就用戶數據使用一事起了爭執。

目前,騰訊已向監管部門投訴華為,而華為方面則認為產品通過檢測,不存在爭議。

雙方劍拔弩張,互不讓步。

分歧:數據的所有權

騰訊與華為的衝突,主要圍繞“榮耀Magic手機是否通過微信獲取數據”產生。

榮耀Magic是華為首款人工智能手機,會收集用戶在社交平臺的信息,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智能服務。

騰訊認為,華為收集微信在內的社交平臺信息,侵犯了用戶的隱私

“華為不僅在獲取騰訊的數據,還侵犯了微信用戶的隱私。並已向監管部門投訴華為,騰訊將保護用戶的隱私和數據信息,並與電信運營商、手機制造商、應用程序開發人員以及監管機構等、共同建立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

對於騰訊“侵犯用戶隱私”的說法,華為以“經過用戶授權”來進行反駁

“產品通過檢測,不存在爭議。榮耀Magic獲取的數據都經過了用戶授權,只有用戶通過設置以後公司才能收集到數據。而且所有的數據都應該屬於用戶,而不是騰訊或者榮耀Magic。”

不僅僅是聊天數據,騰訊與華為在用戶指紋數據方面也一直存在分歧。

華為方面曾稱,“因為華為堅持指紋識別數據只能存儲在手機上,而微信希望手機廠商向微信上傳指紋識別數據。”為此,華為榮耀9等多款手機至今不支持微信指紋支付。

一方是手機品牌大佬,一方是互聯網巨頭,為何都對數據虎視眈眈?

數據:兵家必爭之地

究其根本,騰訊華為之爭是一場數據的博弈。

當前我國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以每年50%的速度增加。通過對不斷累積的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價值,例如通過精準的獲客信息來獲取更多的用戶,通過針對性更強的服務增強用戶的使用體驗以及產品黏性。

以電商巨頭淘寶為例,用戶在網站與APP上的行為會被儘可能多的收集,然後根據用戶的喜好,推薦相關的商品,例如“願望清單”、“為你推薦”、“瀏覽歷史”、“相關商品”、“購買此商品的用戶也買了某產品”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的種類,但不可否認,每個人的頁面都是根據需求,量身定製、投其所好。

同時,近兩年持續發力的人工智能也與大數據關係緊密。一方面,通過人工智能可以挖掘數據更深層次的價值,另一方面,大數據作為“養料”,是人工智能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爭奪:巨頭相爭或成常態

騰訊華為之爭並不是個案,今年6月,菜鳥和順豐也曾因為用戶數據互掐。

6月1日,菜鳥指責順豐關閉對菜鳥的數據接口,隨後,順豐曝出猛料,稱是菜鳥率先發難封殺豐巢,最終目的是為了讓順豐由使用騰訊雲切換到阿里雲。這場圍繞物流用戶數據的大戰持續了整整兩日,最終以國家郵政局發話才得以解決。

縱覽整個市場,巨頭對數據的明爭暗鬥從未停歇,不僅僅侷限在某一個行業。

菜鳥順豐、騰訊華為的矛盾或許僅是一個開始,對數據的爭奪之戰,將隨著巨頭企業的重視不斷擴大。大數據時代,誰擁有數據,誰擁有對數據的解釋權,誰就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搶佔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