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足跡

Footprint◎內容來源:清友會

管清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足跡

■文| 管清友

本文為母校本科生科研成果彙編刊物《海悅千流》所寫的序言。

倏忽已是十年。十年,宇宙一瞬間,人生一段重要經歷。十年前,我們是唱著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實》略帶傷感畢業的;十年後,我的學弟學妹們伴著飛輪海的《心疼你的心疼》奔赴祖國大江南北。十年中,發生了太多太多變化。同一個地方,物不是,人亦非。下一個十年,這個地方還將迎來一批又一批的新同學,出現一次又一次的新變化。我們共同擁有的,是在這個地方度過了四年,那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有喜悅,有感動,或許還有一絲悲傷、些許遺憾。

管清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足跡

作家柳青在他的名著《創業史》中說:“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長的,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大學四年,就是我們人生中的“要緊處”。所謂“要緊處”,並非我們常常被灌輸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是尋找你感興趣的領域,明確你努力的方向,保持你的個性,活出自己的精彩。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經歷,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足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信念。沒有任何一個人的經歷、足跡、信念能夠完全複製到後來者身上。每一個後來者都是獨特的、全新的、唯一的。一位叫沙門的作者曾經在一篇文章裡面寫道:“以前我總想找一個最偉大、最完美的思想者好皈依於他,但多年後我知道這是妄想;無論有多少巨人的肩膀可踩,最終我們只能帶著自己渺小的身影在宇宙的沙灘上獨立尋找屬於自己的那塊真理的金子”。是的,你的足跡,只有你自己走出。重複別人的足跡,就失去了自己。

沒有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是靠寫作培訓班培訓出來的,沒有一篇經典的學術論文是為了完成發表任務而產生的,沒有一項偉大的發明是為了評職稱創造出來的。思想的獨立,人格的自由,才是一切創新的最基本動因。儘管,這些在當下的中國已然成為了奢侈品。

管清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足跡

大學時光的美好,不僅意味著你正處於風華正茂的年齡,更意味著你受到的各種約束更少,面臨的誘惑更少,讓你猶豫的事情更少。你可以“風花雪月”,也可以“笑傲江湖”;你可以“陽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總之,你可以為著你的興趣,去學習,去關注,去追求,把它作為一項事業去專注、去經營、去耕耘。多年以後,你才會明白,原來大學生活最可寶貴的地方是在這裡。儘管,這些在當下的大學越來越難得。

沒有必要覺得自己年輕就膽怯,就不敢嘗試。你有年輕的資本,許多事情你可以重來。你正處於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只要有良好的引導,濃厚的興趣,合理的方法,你就能做出令人驚訝的成就。據說偉大的經濟學家熊彼特(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1950)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在三十歲之前沒有什麼出息,那麼他大致在一輩子也不會有什麼出息了。例如這位熊彼特,25歲時,他出版經濟學理論著作《經濟學原理和方法》,奠定了在奧地利青年經濟學家中的地位;26歲時,他成為大學教授;29歲時,他出版了經濟學史上劃時代的著作《經濟發展理論》;36歲時,他成為奧地利政府的財政部部長。後來他赴美國哈佛大學任教,並一度出任享有崇高地位的美國經濟計量學會會長、美國經濟學協會會長。但是,熊彼特的話也許有些絕對,我們看到大器晚成者大有人在。不過,我們必須得承認,人生的很多重要成就,都是在年輕時奠定的基礎。

管清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足跡

因此,如果你想在科技創新上實現自己,展現自己,那麼充分利用學校給大家提供的各種機會和平臺,查閱資料,核對數據,不斷實驗,你總會有所收穫。儘管這還遠遠滿足不了大家的需要。但與十幾年前相比,對我們而言,已經是奢望了。

既然已經來到這裡,就適應這裡,充分利用這裡的相對封閉的環境、良好的空氣,在享受山水的同時,“一心只讀聖賢書”。可以參加一些社團活動,以自己的興趣點為標準,且不宜太多。可以與良師益友討論一些諸如當年胡適與李大釗之間的“問題與主義之爭”式的問題,但我總覺得,我們可以多研究些問題,少研究些主義;多談些主義,少談些問題。

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的傳承都是重要的。因此,先閱讀,先繼承,先打基礎,再寫作,再實驗,再創新。沒有必要太急功近利,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大學期間如果能有一篇文章、論文或實驗報告能夠有一點成績,偶爾露崢嶸,就可以無愧於心、足以自豪了。大部分成功的研究者的創作高峰期或科研巔峰期是在三四十歲。大學畢業以後,如果你想在學術研究或科學研究上有所建樹,恐怕還有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文藝批評家埃米爾·法蓋曾經如此評價法國大作家左拉:“他太早地從事寫作。任何一個三十歲之前寫作的人,任何一個二十歲到三十歲間的人,倘若不把黃金時間用於閱讀、觀察、思索,倘若在這段時間裡不能做到隻字不寫,那就很可能不具備判斷力,而僅僅是個文學工匠而已。有一些例外,但十分罕見”。

可以嘗試走一條科學研究之路,但也沒有必要所有人都去走這條路。一個成功的商人,一個稱職的教師,一個普通的研究人員,一個合格的官員,又何嘗不會走出一條精彩的人生之路?如果你參加了一些科技創新活動,或者做過一些類似的工作,它帶給你的不僅是一段經歷,最重要的是帶給你獨立的思考能力以及超乎“泯然眾人矣”的判斷能力。

(寫於2011年)

管清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足跡

內容合作|請聯繫微信號 deany-zhang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 continue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