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优秀的孩子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编者:孩子教育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关系到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成才,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所以孩子教育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延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世界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国家,都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在我们国家从幼儿园到大学,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教育体系,还为中小学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为孩子在知识培养、身体成长、心理健康、交流交际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优秀的孩子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那么,只有这些就可以让孩子成为优秀人才了吗?答案是不一定的,因为还有一块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是重要,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孩子,除去每周5天在学校的40个小时时间外,另外长达128个小时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孩子在家的时间是在学校时间的3倍还要多。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是多么地重要。

而现在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交给了学校,而认为在家里提供吃、穿、住可以了。其实不然,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学校。

孩子从出生到成才,其掌握的很多生活常识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其性格塑造受到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其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也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所以,孩子成长、成人、成才与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常说,“啥大人,就有啥孩子”,就是这个道理。

家庭教育如此重要,那怎么才能抓好家庭教育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后分析一下,目前很多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存的误区。总的来看,有以下五个方面:

1.娇生惯养,溺爱过度

很多人对孩子疼爱过度,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就倾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饭给盛好,水递嘴边,衣服替洗,书包代背等,百依百顺。爷爷宠、奶奶疼,一家人都把孩子当成个宝,每天以孩子为中心,围着忙前忙后。

结果把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游手好闲、不能自立自处的懒孩子,受不了任何委曲,经不住任何挫拆,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差。

2. 自以为是,好为人师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内容很简单,就自以为是地经常给孩子讲课,内容方法与老师讲的截然不同,甚至还有时批评老师讲的不好,不如自己讲的。

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优秀的孩子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孰不知,这样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听课的兴趣,造成一种我已学过不用再听的思想认识;同时,家长与学校老师讲的不一致,容易给孩子在学校的系统学习造成混乱,让其无所适从。

3. 望子成龙,拔苗助长

家长总喜欢孩子学习好,将来有个好出路,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望子成龙成凤心切不能太急。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少的1-2个,多的有4-5个培训班,狠不得想把孩子的课外时间全部利用起来。

最后,造成了孩子在学校减负了,而回到家里又被逼着去上班训班,学校的作业、培训班的作业堆积成山,压地孩子喘不过气来。

家长要想一想,你们的童年是怎么过得呀,为何要这么折磨孩子?即使孩子考上了名牌,身体垮了,哪又能怎么样呢?

4. 粗暴野蛮,威逼利诱

也有一部分家长,动不动耍家长威风,对孩子要求极其严酷,只看分数,不看努力过程,也不问原因,轻则骂一顿,重侧打一顿,搞得孩子不敢参加考试,生怕考不好回到家里挨打、挨骂,有的甚至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虚报、瞒报成绩,甚至有的寻了短见。

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优秀的孩子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5.要求不严,放任不管

有少部分家长,自己懒散惯了,平时不修边幅,不严格要求自己,生活放纵,身上积了一大堆坏习性。结果,对孩子也是放羊式的教养,把孩子养成了自己,也积了一身坏毛病,平时自私自利、不讲卫生、不讲文明和礼貌,说话粗俗,办事拖拉,生活散漫慵懒,脾气暴躁等。

以上这五种情况,都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无法估量的不良影响,但在很多家庭中确实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知道了问题所在,接下来,我们要讲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1.要做有爱心,而不溺爱孩子的家长

孩子的成长,毫无疑问需要家庭的呵护,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和阳光,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健康和安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要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经常与他们平等的对话、交流,陪同他们一起学习、玩耍,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克服困难。

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优秀的孩子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家长参与孩子活动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沟,融洽感情,寓教于活动之中,让家庭教育在欢乐、亲切、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

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孩子在家里很孤单。独自出去玩,家长不放心,不让去;呆在家里,家长还要忙上班、忙家务事,常无暇顾及孩子。有的家长没有耐心,与孩子找不到共同话题,任由孩子一个人在家里玩等等。这样与孩子的交流就少,没有沟通、交流的生活在一起,不等于陪伴。

同时,家长要掌握好分寸,把握住度,不能处处都代替本该孩子做的事情,也不能事事都要满足孩子,否则就成了溺爱了。要知道,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实现自己需求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

2.要做有文化有素养的家长

有些家长有很高的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拥有多高的学历水平,也是个没有文化的人。

这里说的有文化,是指家长要知道什么该自己做,什么不该自己做;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不做,以及做到什么的程度为止。

举例来说,学校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地方,那么学习知识就应该以老师教的为主,家长只能在孩子不理解时,帮助理解老师讲的,而不是再另讲一套,甚至否定、代替老师来讲。

那什么时候为何适呢?是在孩子遇到理解困难时或对某个知识点把握不准时,才能给孩子指点一下,开导一下。

也就是说家长要摆正位置,生活常识和生存技能,要靠家长一点一滴来言传身教,但知识的学习决不能越俎代庖。

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习和掌握生存技能。这里所谓“生存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3.要做尊重孩子意见,而不武断的家长

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会不断地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不同的孩子还有不同的天赋。家长不能完全凭着自己的人生梦想来为孩子设计未来,不能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才,盲目地为孩子报一大堆孩子不喜欢、不适合的培训班。

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优秀的孩子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思考。对于孩子不喜欢的,或者孩子并没有这方面天赋的,家长切记不能强求,如果这这样就成了拔苗助长了,到最后伤了孩子的锐气,占用了孩子的太多时间,反而收到预期的效果。

4.要做维护孩子尊严,不做虎爸、虎妈式的家长

作为父母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割除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拼弃“棍棒式教育”的思想认识。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也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不要动不动就吵孩子、骂孩子、呵斥孩子,更不能打孩子。

孩子虽然小,他们也有自已的思想和主张。如果天天生活在家庭暴力之下,孩子性格也会有可产生变化,要么长大后有暴力倾向,在学校不能好好与其他同学相处,经常打架;要么性格内向,什么也不敢做,唯唯诺诺;要么不堪重负,走向极端。

孩子也有自尊心,有尊严。对于孩子的尊严,家长要时时呵护,无权践踏。

5.要做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看在孩子的眼里。如果家长生活没有规律,平时松松垮垮,懒散任性,不学无术,孩子也是会学成这样的。

同时,自己不做,反而要求孩子去做,孩子也会没有动力。即使做了,也可能是表面上应付,心里不愿意。

总之,孩子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家庭的至关影响。家庭的和谐严谨和良好的沟通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必备的环境,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因此,作为家长,期盼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必须首先从自我做起,不能因自已的行为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更多家庭教育咨询,微信搜索lmgoworld,关注猫王故事汇,分享孩子教育好经验。同时,如果你在孩子教育方面有好故事,请关注猫王故事汇,投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