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班克西以及史上那些错愕的表情

(每天读幅经典 13)

“人民艺术家”班克西以及史上那些错愕的表情

班克西的涂鸦 Grin Reaper


有关班克西(Banksy)的故事实在太多了,这些故事常常让规则制订者们的神经紧张,让一部分人脸红心跳、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因此都盼着让它能早点结束,但是至今,这些故事还远远没有收场的迹象。

这一回,班克西嘲弄了苏富比。

国庆长假期间,在10月5日苏富比当代艺术晚间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副名为 Girl with a Balloon 的画作刚以104.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39万元)成交后,厚重金色画框中内藏的碎纸机便开始启动,这幅纸质的作品开始从画框下部缓缓移出,变成一串串面条一样的废纸。

神秘的班克西一直像是位社会活动家,而涂鸦仅仅是他的手段。将一幅本来来自街边涂鸦的小品,装置在一本正经的、厚重的金色画框内,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绝妙的对比和讽刺。在这位小女孩和她的气球变成一堆废纸时,拍卖会现场的工作人员及观众那一刻错愕的表情,与整个自毁的过程,构成了另一幅绝妙的、带有批判现实主义气质的作品,可能在那一刻,现场的人们都还无法判断,自己参与制作的这场行为艺术,会不会被载入史册。


“人民艺术家”班克西以及史上那些错愕的表情

10月5日苏富比当代艺术晚间拍卖现场

“人民艺术家”班克西以及史上那些错愕的表情

班克西 Girl with a Balloon



在这幅作品被销毁之前,一切看起来还秩序井然,有人出价、有人落锤,甚至都会联想起这幅风格清新的画作连同那个夸张华丽的画框,今后可能会出现在某位富豪或者企业的会客厅中,每天都接受着人们羡慕或崇拜的目光。但班克西用整个过程告诉我们:艺术,并非这样的金钱游戏。审美,也不应该拥有过度的功能性。也许有很多人对此有各种解读,我感觉的是有那么一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你们有钱是吗?咱们不卖。

他像是一位恶作剧的小孩,但让一本正经的大人们开始忌惮和畏惧。此时的班克西,依然保持了他以前的创作态度,利用涂鸦这种反叛的形式对抗主流商业社会,关注贫穷、环境、战乱等公众问题,尤其是他对经典艺术本身的对抗和讽刺,也一直提醒着我们对事物认知的偏见。但这一次,他似乎更递进了一步,对构成我们现代社会最本质的介质——金钱(作为现代人的我们都被其围困和统治着),开始毫不留情地讽刺。

现场的观众和网络看客们那些错愕的表情,兴许会让班克西有一些小小的得意。但他收获的恐怕远不在此。这些错愕的表情,在艺术史上比比皆是。在人们第一次看见德拉克洛瓦、库尔贝、莫奈、塞尚、毕加索、达利、波洛克、沃霍尔时,人们都是这样的表情。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史,也是不断推翻前人规则、开创新的创作风格、流派的历史,大师们总是保持着对社会、对艺术本身的批判立场,而优秀的现代作品,也是对现代社会——由资本和金钱所推动的游戏规则——不断进行反省和批判的结果。

从上世纪90年代班克西出道以来,他的各类涂鸦和行为都代表着“向整个世界宣战的决心”,如果用“最有才气的街头艺术家”来定义班克西,显得狭窄了,他还有街头艺术家、破坏分子、政治活动家、电影导演等一系列身份。班克西虽然名声在外,但他一直与媒体保持着距离,在一次蒙面接受采访时,他曾透露自己于1974年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Bristol)。

他被英国媒体称做“恐怖主义艺术”,因为涂鸦的非法性质,他也一直被各地的警察打击和追踪。他的作品本身,充满了黑色幽默和反叛精神。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讽刺政府,挑衅既有的社会规则,与他众多的粉丝们一起形成了“Banksy现象”。班克西的真实身份从来没有被正式公开过。我更倾向于这是一个团队的说法,若是如此,那么这个团队本身就带有社会试验的性质。


“人民艺术家”班克西以及史上那些错愕的表情

Naked Man 班克西

“人民艺术家”班克西以及史上那些错愕的表情

班克西作品

“人民艺术家”班克西以及史上那些错愕的表情

班克西的反战题材涂鸦

“人民艺术家”班克西以及史上那些错愕的表情

班克西的反战题材涂鸦

“人民艺术家”班克西以及史上那些错愕的表情

班克西的反战题材涂鸦


如果将班克西现象,以及这类现象对社会的反省与批判,在艺术史上找一个参照群体,可以联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达达主义以及杜尚。

1915年秋天,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Tristan Tzara)、德国人汉斯·阿尔普(Hans Arp 1887-1966)理查德·胡森贝克(Richard Huelsenbeck)等青年人聚集在瑞士的苏黎世,他们正沉迷于克鲁泡特金(Kropotkin)和巴枯宁等人的无政府主义的著作中。在这座城市中,列宁曾在此于1916-1917年在这里完成了著名的理论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书。

这批欧洲年轻人,亲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和荒谬,开始对战争本身及造成战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反思与批判。他们租下了一家妓院将其改造成酒馆,这家名叫伏尔泰的小酒馆于1916年2月5日正式开业。在酒馆里,特里斯唐·查拉宣布了“达达主义”的正式诞生。查拉在达达主义运动宣言中,引用了笛卡尔的话说:“我连在我之前是否有人存在都不想知道”、“我贬低未来!”。

由信奉无政府主义、反战争的年轻艺术家们所发起的这场文艺运动,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从而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者们认为催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正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是一种僵化、呆板的压抑性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上,还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看似荒谬的做派正反映了这群年轻人对待现实世界的看法:在战争的摧残和破坏下,所有社会既定价值、道理或者美感标准,都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具有偶然性和不可知性。达达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虚无主义的色彩,而但这些外在的形式也准确地概括了他们的主要特征: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性而做的境界等等。

达达主义看似一场偶然诞生的、时间不长的运动,但也有其承上启下的思想的沿革。达达主义被看作是一场早期的超现实主义,尤其体现在视觉艺术方面。而早在达达这个名称出现以前,法国人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就表现出了明显的达达精神。在1912年,杜尚将“时间-运动”作为考察对象,创作出了《下楼梯的裸女》。反映出杜尚已经开始对传统静止、凝固的绘画表现方式产生了怀疑并做了突破。

除了传统的架上绘画外,他还尝试在创作中使用锡片、铅丝、油彩、粉末等非传统材料和全新技法进行创作,这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大胆的狂热想象力。后来,他发展到用自行车轮、铁锹、梳子等现成品做成雕塑,甚至让现成品直接成为作品,比如在1913年,他就把一辆自行车座倒置在一张凳子上,利用光影投射,让作品显示出独特的几何图案。


“人民艺术家”班克西以及史上那些错愕的表情

(现成的自行车轮》杜尚1913年)



杜尚这类“现成品”艺术,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艺术乃至整个世界的看法,引领人们开始对传统的价值观进行反思并质疑。他将现成的工业生产品作为艺术品,让人们感到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消融了,这种行为本身正是针对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文明,对——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这样的问题开始重新思考。杜尚的创作被认为是典型达达式的——这意味着思想的开端,一扇朝向新事物的窗户被悄然打开了,新的艺术游戏规则开始因此而酝酿。

1915年,杜尚来到了纽约,将他的达达主义带到了美国,继续以他惊世骇俗的创作思维反叛传统艺术。他把署有R·Mutt签名的一尊陶瓷做的小便器送至1917年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展览,题名为《泉》 。



“人民艺术家”班克西以及史上那些错愕的表情

杜尚 《泉》


以《泉》命名的艺术作品首先会让人联想到安格尔那副著名的《泉》,这幅新古典主义名画是一幅将抒情美、纯洁美和恬静美结合在一起的典范,成为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审美法则。这种审美思维已经占据了人们的脑袋几乎一个多世纪了。而杜尚这种标新立异的行为当然被当时的人们视作是对传统审美的亵渎,自然这幅作品也遭到了自诩前卫的组委会拒绝。此后,1919年,杜尚又用铅笔给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加上了式样不同的小胡子,于是“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成了西方现代绘画史上的名作。

在杜尚漂洋过海将达达主义带到美国时,这场文艺运动很快传遍了欧洲,席卷了视觉艺术、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和美术设计等各个领域,他们通过公开集会、示威、出版艺术及文学期刊,表达自己对艺术、政治、文化的热情洋溢的评述和见解。

达达主义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萨尔瓦多·达利在后来与安迪·沃霍尔有一次交集。据说沃霍尔曾应邀参加达利的一场晚会,他带着自己的作品请达利过目。达利接过沃霍尔的作品,对他说:这还不是艺术品。然后达利背过众人,在沃霍尔的作品上撒了一泡尿,再将作品还给沃霍尔,对他说:现在,这就是艺术品了!

在当时看来达利的行为确实令周围所有人错愕,他们的表情,与10月5日在苏富比拍卖会现场,看着班克西的作品被裁成废纸条的人们几乎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