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使命》導演張輝力講述真實軍人故事:傳承

拍攝電視劇《軍人使命》,我經常思考著一個問題:什麼是軍人使命?我曾經翻閱了許多文章,上面對軍人使命都有著宏篇大論的解釋,但我總不滿足,因為,我所理解的“軍人使命”不是籠統的理論解釋,而是有血有肉,有犧牲,有淚水,有狂放,有委屈……是一個充滿熱血和生命的詞彙。

傳 承

小時候我最願意看電影,《林海雪原》、《平原槍聲》、《英雄兒女》百看不厭。每當省軍區的電影隊來我們大院放電影,我們這些孩子早早地就搬了小凳子或者磚頭放在那支放電影銀幕的架子前佔地方,如果去晚了,就到銀幕的反面看,一樣看的津津有味。電影中的那些英雄人物李向陽、楊子榮、王成成為了我們的偶像,長大了去當兵,當英雄是很多男孩子的夢想。

《軍人使命》導演張輝力講述真實軍人故事:傳承

其實當英雄的夢想並非只是來自電影,我住的大院是山東省殘廢軍人療養院(後來叫榮軍總醫院),前面是病房,後面是宿舍,省軍區電影隊每隔一週都來放電影,是慰問那些戰爭年代負傷的殘廢軍人。這些殘廢軍人中有許多功臣。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常年坐在輪椅上的王排長,他人非常瘦,很健談,兩條腿都殘廢了,不能動,但人十分樂觀,我們這些孩子都願圍著他,聽他講戰鬥故事。我鄰居郝叔叔也是一個殘廢軍人,一條腿不能打彎。那時候夏天乘涼,晚上都拿著蒲扇坐在院子裡。一天乘涼的時候,鄰居郝叔叔也在,我就問郝叔叔,你的腿是怎麼傷的。他說是在孟良崮被敵人的飛機打傷的,他是機槍手,敵人的飛機向他俯衝,他就端著機槍向飛機掃射,飛機上的機槍子彈打傷了他的腿。

王排長和郝叔叔在我兒時的心目中都是英雄,他們和銀幕上的英雄一樣,讓我有了長大從軍當英雄的夢想。

當然,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我的父母解放戰爭時期都是軍人,我母親給我留下的唯一“遺產”,是兩枚紀念章,一個是參加淮海戰役紀念章,另一個是渡江戰役紀念章。1949年4月,母親隨著華東野戰軍渡過長江,一直打到上海,她所在的野戰醫院就在崑山。許多年後,我陪母親一同去了趟崑山,她說要看看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崑山已經面貌全非。母親在崑山的一家照相館拍了張照片,作為留念。

我歷經艱辛堅持拍攝《軍人使命》,闞輝司令員說我身上有英雄主義的基因,也就是“紅色基因”。我說這種“紅色基因”是我周邊的英雄和我在文學作品中看到的英雄形象,以及我父母在潛移默化中承傳於我的。闞輝司令員非常贊成我的說法。闞輝的父母也是革命軍人,他父親是華東野戰軍的機要參謀,參加過孟良崮戰役。我聽編劇苗長水說,國民黨74師在孟良崮被消滅後,有7000人下落不明,闞輝父親發現附近有一個可疑的電臺,上報後經查找,發現了躲在雕窩山谷的74師殘部。

闞輝對我說,他的生日是1957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三十週年,名字是父親起的,所以叫闞輝。2017年初,我在劇組見到了闞輝,我和闞輝商定,《軍人使命》我們要傾心製作,2017年8月播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獻禮。

雖然,《軍人使命》因為審查週期超過預期,沒能在建軍90週年播出,一直到了2018年4月才和觀眾見面,但她以感人的故事和昂揚的激情,傳承著英雄主義精神,傳承著紅色的基因。

焦作入伍的軍人劉家豪看過《軍人使命》後給闞輝來信說:這部電視劇拍的很真實,真實到一度讓我產生錯覺。很多素材都來源於老首長軍旅生涯中的真實故事……老首長擔任軍分區司令期間,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我黨我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廉潔徵兵,讓多少普通百姓的兒女憑著他們自身過硬的素質不跑不要,陽光自信地踏入軍營大門、成長成才;南水北調,更是心裡時時刻刻裝著人民,為人民排憂解難,堅決維護人民的利益……在這期間,老首長雖承受著仕途不順的挫折,同事、部屬的不解和來自外界的干擾與壓力,但憑著共產黨人堅定的信念以及軍人的血性和信心,克服重重困難,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這,就是我們身邊的榜樣,我們的正能量!

以自身的榜樣作用,傳承正能量,傳承紅色基因,也是我們的使命!

《軍人使命》導演張輝力講述真實軍人故事:傳承

(未完待續)


歡迎轉發評論參與互動~

鯨看已入駐平臺

騰訊新聞|新浪微博|豆瓣|UC大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