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Knicks Rockets Basketball

很少主动发帖,昨天那场球看完后就决定要写点什么,一是希望能与火蜜兄弟们讨论火箭防守的一些问题,二是也期待火箭能在全员健康后再给我们惊喜。看球十一年,我从未放弃过火箭。另外,文章中的截图不是要黑谁,注意,没有黑的意思,没有黑的意思!!!好了,下面正文就贴出来,有空的朋友花个几分钟看看哈!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被抓住

火箭113-快船133。是的,火箭又让对手在丰田中心打High了!上周哈登单核带队在洛杉矶被快船按在地上摩擦,拼到腿筋受伤无法上场。这一次,保罗单核带队在自己家门口又被老对手摩擦了一番。

作为火蜜的我也很苦恼,火箭这段时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上赛季引以为傲的防守究竟去哪里了?重看整场比赛,我发现这一场火箭其实也只有两点不行。第一点是进攻,第二点就是防守!(那特么哪里还行?)任何一位NBA球迷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防守赢得总冠军“,上赛季火箭赢得常规赛冠军,一路走到西决跟宇宙勇血拼七场与”无限换防”这一尚方宝剑的作用密不可分。

然而这赛季开赛以来,经历了走马换将,功勋教练退役的火箭在无限换防这条路上陷入了泥沼。今天,我就着重说说这一场,火箭防守端暴露的问题。快船也正是抓住了防守端的“七寸”,顺利拿下了这场胜利。

1.火箭防守端“七寸“之一——内线高度不够,机动性与高度无法兼得

内内、克里斯、周琦的伤停导致火箭目前可用的高度只有卡佩拉一人,所以当卡佩拉不在场时,火箭有时需要1米98的塔克顶在5号位,一来保证场上5人防守轮转的机动性,二来尽量用塔克(或者其他小个)的力量顶防对面的内线球员以求弥补高度的不足。同时,火箭在这场球也大量采取夹击内线持球人战术来弥补换防后被对方打错位。在这一场,快船就利用了这一点多次运用空切战术冲击火箭内线,效率非常高。比如第一节,布拉德利的空切: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哈雷尔、路威、贝弗利三人做配合,利用火箭的换防习惯,互换防守人。这一配合的关键在于路威将卡佩拉拉到了罚球线以上,内线已无高屏障。哈雷尔在低位对位的是1米93的戈登。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紧接着,路威选择继续调动卡佩拉,将卡佩拉带至弱侧底角。原本在弱侧底角防守布拉德利的格林已经准备好伺机协防强侧的哈雷尔,完全没有注意布拉德利的移动路线。

于是,布拉德利没有放过这个机会,直接从外线斜插进来,接球完成上篮。

再来看第二节布拉德利的空切: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贝弗利与哈里斯作一个简单的单挡配合,火箭形成换防。保罗对上哈里斯,身高差距明显,注意篮下的哈雷尔已经退到了边线位置,拉开了火箭场上最高的安东尼。安东尼见状已经准备上前协防。弱侧方面,加里纳利提上跟布拉德利做一个掩护,力图带走第二高度塔克,这一次塔克与麦卡威没采取换防,而是绕掩护紧跟防守对象。

(看戈登多可爱,欢快地跳向哈雷尔帮安东尼补防)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这是一次看似火箭都人员防守位置都到位,其实漏洞百出的糟糕防守。迈卡威挤过掩护后,目光完全在强侧哈里斯这一侧,又没注意自己的防守对象——布拉德利的移动路线,最后哈里斯又传出了一个好球,布拉德利再次轻松上篮打进。

上述两次空切,都是快船极有针对性的布置,利用内线高个被拉出或者高度不足,创造出空间。实际上,快船在第一节就多次试图用这一招拿到分数,只不过第一次使用时,因为球员传球能力和移动能力的限制没有成功,被火箭成功破坏了几次。另外,快船接下来屡次空切的成功还“依赖”于火箭防守端的第二个问题:换防思路混乱。

2.火箭防守端“七寸”之二——无限换防成了“无脑”换防

火箭这一场换防的“无脑”之处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无视对手身高,全员换防。于是你们就看到许多次保罗顶哈里斯、保罗顶加里纳利、格林顶戈塔特,戈登顶哈雷尔。这种全员换防的策略原本是为了将球员机动性发挥到极致,从而限制对手的挡拆进攻,切断对手之间的联系。但火箭这种无视对手,脑子里只知道碰到人就换的策略让我始终摸不着头脑。而采用这种策略的防守方式就极容易被对手针对,比如这一次防守: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布拉德利与哈雷尔做简单的单挡掩护,火箭开始换防,然后保罗又被换到防哈雷尔,此时塔克学乖了,急忙与保罗继续换人,于是保罗放弃了2米03的哈雷尔,径直跑向2米08的加里纳利(谁能告诉我为什么?)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所以,加里纳利也就笑纳这个嘴边肉,接贝弗利传球背打保罗一路拱进内线二加一打成。

第二方面就是球员个人的换防决策混乱。说白了就是在某些场合不知道该不该换,如果整场坚持无限换防也就罢了,但有些回合明显看得出球员对换防时机的把握有所欠缺。比如这一球: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加里纳利从左侧三分线移到弧顶准备接球,戈塔特站高位挡住卡佩拉,还没有给加里纳利做好掩护。那么盯防加里纳利的安东尼在干什么呢?

“饼饼,我们要换防,喂,饼饼,快去盖那意大利炮!”“瓜哥,我被这波兰锤子按住了,动不了动不了!这本来就是你的人啊!“。

戈登在这场在攻防两端都比较迷失,同样也是不知何时换防。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按理说,这一球到前场后,戈登应该去追顺下的加里纳利,安东尼换到外线去防守接球的路威,戈登完全忘了换防的策略,仍然去追路威,安东尼的重心外移,早已跟不上加里纳利。路威也利用戈登回位不及突到内线分球助加里纳利造成杀伤。

还是安东尼,这一球干脆就不换防了。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这一球快船的意图很明显,利用火箭换防,给路威无球掩护接球单打安东尼。特奥在与路威挡拆后,安东尼并没有换防路威,而是滑步至特奥的位置,克拉克见状竭力挤开掩护回追路威,但还是被路威造了二加一。

上面这一球其实也反映出火箭防守端的第三处“七寸”。

3.火箭防守端“七寸”之三——单兵防守能力的断崖式下滑

这是火箭防守的命门所在,上赛季让对手叫苦不迭的无限换防实际是建立在球员在场上的有效沟通与个人防守能力的强大。阿里扎与巴莫特1—4号位之间的迅速补位以及上乘的防守技巧是这赛季目前火箭这些新鲜血液没有具备的。安东尼的年龄上来了,脚步移动明显跟不上,加上整个职业生涯的防守习惯也很难一下子培养出良好的防守意识,于是就出现了下面这些情况: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贝弗利与哈里斯一个常规单挡掩护配合,迈卡威与安东尼换防。贝弗利先是佯装突破随后慢悠悠退回外线,然而这个过程中,安东尼居然就定在罚球线以里,目送贝弗利起球、瞄准,直到贝弗利出手才反应过来要去扑防,结果为时已晚。

好吧,咱不轮瓜哥的防守,为啥卡佩拉在某些回合的大脑也处于断线状态呢?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路威利用自己的速度突破塔克的第一道防线,克拉克知道要去补防但没有全力扑,因为他的防守对象是斯科特,是一个由稳定投射的高炮台,所以克拉克犹豫了。卡佩拉这时仍然紧跟哈雷尔,目送路威上篮,要知道哈雷尔在罚球线以上的位置,他的进攻威胁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卡佩拉到底在想什么?

轮完卡佩拉,咱们再来轮格林。巴莫特的出走让火蜜对格林的防守抱以了更高的起来,但是事与愿违,格林的防守习惯还是需要多花时间去培养。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格林在退守时,注意力全在控球的路威身上,根本没注意特奥的移动。

特奥稍微一上提,路威心领神会,人到球到。格林再去扑防早就来不及了。斯科特这里比较好笑,他以为路威是要传球给他,反倒弄拙成巧干脆成了给特奥掩护。这回合的结局,大家也都看到了。

4.火箭防守端“七寸”之四——教练团应变不足

跪下来求火箭几位爷的功勋教练布兹德里克告老退役,本以为球队的防守不会因此崩得太厉害。结果这几场看起来还是相当辣眼睛。仅从这场来看,火箭教练团在对快船战术的防守布置上明显准备不足,在场上也没有给予更灵活的防守策略。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特奥与哈雷尔的一次简单挡拆配合,哈雷尔利用自己强大的机动能力快速要住身为让安东尼无法做出有效的防守动作,最后完成上篮。接下来.......

毫无还手之力,火箭防守端的“七寸”


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的,你没有看错,快船如法炮制,就在下一回合还是用了这个战术,这一次,火箭给出的调整也只是用塔克替下安东尼。塔克在防挡拆时位置太靠前所以追不上哈雷尔.......其实这还没完,因为接下来的回合,快船还是用了同样的战术,只不过持球人由特奥变成了路威,所以哈雷尔有了空位也没传,路威一个中投完事儿。

火箭这一场在防守端暴露的这些问题也都被快船进行了有效的针对,这也让火箭在防守端疲于奔命,不过火箭本身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赢下这一场,可惜保罗与戈登两人在进攻端的迷失导致他们错过了几个追分的最好时机。受限于篇幅,这里也就不多赘述。

话又说回来,看看火箭目前的伤兵名单吧:哈登、内内、奈特、克里斯、周琦、恩尼斯。15人名单里,6个伤员。这一场火箭已经人尽其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场输球也可以说是必然。

我从不担心全员健康的火箭会在进攻端出现什么大问题,如何发现并解决球队在比赛中暴露的防守问题才是教练团与莫雷的主要矛盾。至少在全员健康后,卡佩拉下场时还能有内内、克里斯、周琦这三人保证内线的高度。但个人的防守习惯的养成与防守意识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改变。这赛季改善防守的道路也势必会不好走。

最后夸一下这一场的快船,里弗斯在这几年遭受了许多船蜜的诟病,没能带领那艘洛杉矶航母走上更高的舞台。然而不要因此就低谷了里弗斯及其团队的观察能力。

火箭你不是喜欢无限换防么?那我就专门针对你的无限换防来找合适的错位进行攻击。本场比赛,只要落入阵地战,快船就坚决利用挡拆寻找错位来发动进攻。在我重看录像时,我惊叹于快船球员的执行能力。他们的能力确实没有达到顶级,但球员们各司其职,比赛的势还是牢牢掌控在他们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