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门》中的感人时刻,一部看了感触良多的妇产科真实纪录片

上篇《生门》文章原本该由四个故事组成,由于时间的问题,只写了其中的两个,这次将剩下的奉上。

《生门》是由北京中视文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苏宁环球传媒有限公司出品,陈为军执导的纪录片电影。该片聚焦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的生育问题,纪录了4位遭遇极端情况的产妇及其家人在医院生产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考验。

拍摄团队耗时700多天,在中南医院多机位跟踪拍摄了两年,素材量达500个小时,形成80多个故事,最后从拿到拍摄对象授权的40个完整故事中选取了这4个故事,影片并未回避在这个为生命而设的战场上的“残酷”。在紧张之余,镜头也没有漏掉产房里的人间温情,医患之间带有幽默感的交流、手术成功后在医务室里医生露出的腼腆的微笑,这些瞬间都被真实拍摄下来。

妇产科是一个窗口,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生命的诞生,总会牵动个人、家庭、社会的复杂纠结;生活本就不易,生产背后是普罗大众的人情冷暖。庞大的故事体量,透过起伏跌宕的剧情,呈现悲悯的视角和情感的温度,《生门》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环境最真实、最生动、最揪心、最温情的缩影。

该纪录片以妇产科李家福主任团队为核心,通过他们的视角讲述了在产科病房,每天都会有形形色色的故事上演:5万块钱能救一大两小三条人命,但借钱、贷款、抵押房产都是那么艰难,手里只有5千块钱的准父亲一筹莫展地流下了男儿泪;33周岁的产妇夏锦菊在生产过程中大出血,心脏两次停跳换血1万多毫升,产科主任李家福以“生死时速”在鬼门关前将她救下;年轻妈妈李双双腹中的胎儿被当地优生科判定需引产,但面对一条小生命,医生和家属完全做不到心如铁石,在救与不救间艰难徘徊,一场“内心的审判”令所有人痛苦不堪。

《生门》中的感人时刻,一部看了感触良多的妇产科真实纪录片

肖小萍,24岁,胎盘滞留体内,凌晨的县医院里,90后孕妈肖小萍顺产下来一个健康的宝宝,但胎盘却滞留体内无法排出,县医院主治医师尝试手剥胎盘失败,随即连人带床转入中南医院,黄主任接诊,一边通知家属交钱,签病危通知书,另一边通知介入科做准备,病人被紧急送入刮宫房,面对高昂的治疗费,这个看起来有些腼腆的大男孩非常坚定“钱没问题,按最好的情况。”,第一次钳夹尝试开始整个过程进行的很艰难,病人出血量大增此刻胎盘依旧没有剥离成功,性命攸关,肖小萍被紧急送往介入科,第一次钳夹无功而返,然而肖小萍此刻却发生了宫腔感染,高烧不退,医院下发病危通知书,肖小萍被紧急送往ICU,转入普通病房后,情况突然急转直下,病人再次高烧不退,是继续钳夹还是直接切除子宫,医生陷入了两难,李家福主任最后做出了决定,再来一次钳夹!这次还不行就认命了。

眼看着妻子送入刮宫房。面对镜头这个大男生哽咽了:“她跟我这样说,要是我没有了子宫,不能生孩子了,到时候你不要我了。我说我怎么会呢,再怎么说我也不会跟你分开的,我们在一起多不容易,这辈子我们都不分开”。这是肖小萍第二次被推入刮宫房,在无麻的情况下,被钳夹一次次揪着、刮着,最后在医生的全力以赴下,钳夹成功了,肖小萍保住了子宫。

《生门》中的感人时刻,一部看了感触良多的妇产科真实纪录片

相比于《生门》上片的婆家冷漠的李双双和只有父母陪在身边的夏锦菊,肖小萍是幸运的,有一个待自己如亲生女儿的婆婆,一个待自己如公主的老公,在妻子面临切除子宫的情况下说出“我们在一起多不容易,这辈子都不分开。”人们常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还有一句话叫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想那时是肖小萍听过的最动人的情话。

《生门》中的感人时刻,一部看了感触良多的妇产科真实纪录片

陈小凤入院的时候是孕30周,怀的是双胞胎,出现先兆早产,她自己本身还有糖尿病。在医院每天都要输血,随时都怕发生大出血。一直保到31周,出血突然增多,只好做手术剖出胎儿。早产的胎儿,肺并没有完全发育好,直接送到新生儿科继续接受治疗。病情还不算太复杂,李家福主任给陈小凤的丈夫算过一笔账,保守治疗的话,孕妇住院保胎生产1-2万左右,孩子出来后接受治疗,一个孩子费用至少1万5,总共至少需要5万元钱。难就难在这5万元钱上了,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5万元钱不是太大的难事。但是对于陈小凤一家来说,5万元钱简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陈小凤一家是农村的,存款仅仅只有5000,全垫上还差得远。陈小凤是拐卖的女孩,逃出来以后兜兜转转和现在的老公在一起,她没有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生孩子的钱一点都报不了,全部都得自费,就连陈小凤这个名字都不是她自己的,是丈夫随便写的亲戚的名字,这也给孩子以后上户口留下了隐患。

于是,丈夫的哥哥回到农村家里四处筹钱,去银行贷款因为办不到信用证明,无法贷款。哥哥只好到处去借钱,这家借几百,那家借几百,借了几十家,甚至有一家拿出儿子就要结婚用的钱先借给他,也仍然没有凑到5万元钱。最后迫不得已去借了高利贷,因为5万元钱,能救3条命。

医生们知道他们家的境况,能不用的药就不用,能用普通药的就不用贵药,想方设法帮他们节省住院费。同病房的人,送奶粉的送奶粉,送婴儿用品的送婴儿用品,都是想帮他们一家省一点钱。一个奶奶两次送钱给他们,陈小凤的丈夫一个大男人的脸上,忍不住流下泪。

孩子生出来了,丈夫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留给他们的路更长,留给他们的困难更多,两个孩子都要住新生儿ICU,以后孩子成长、教育,哪项都需要钱,还有身上背的5万元债务,这都是一个不知道要往里面投多少钱的无底洞。

《生门》中的感人时刻,一部看了感触良多的妇产科真实纪录片

他给孩子起名“秋”和“心”,合在一起就是“愁”。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很火热的一部电影叫作《我不是药神》里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在如今这个贫富差距依旧很大的社会,到底是没钱治病可悲,还是有钱治不好病更可悲?

许多女性看完后看完后有不婚不育的想法,然而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不该这么想,生一个孩子把生命延续下去,成为一个母亲,很神圣。但是一个女人永远不要成为生孩子的工具,不要嫁给一个把你娶回来是为了传宗接代的男人。当生一个孩子会让你失去生命时,不要这样做。因为你不是为你自己活,你要想到你的父亲母亲,你也是他们的心头肉,掌上明珠。面对生命和子宫的抉择时,一定要选择生命,就算没了子宫,你也依旧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依旧可以活的很精彩,依旧可以被爱。

《生门》作为纪录片,将医生、病患与家属置于同一镜头前,对三方的真实感情进行细致呈现,记录真情流露和真实独白,把医患关系的矛盾统一,通过换位思考和善意表达,真实原样呈现出来,成为对医患之间信任与尊重的无声呼吁。

《生门》中的感人时刻,一部看了感触良多的妇产科真实纪录片

在镜头里我们可以看见最真实的妇产科,看见他们职业的不易,大夫董良波在妻子生产时心里惦念的仍是自己的病人,怀孕38周的大夫毛艳红依然坚持一天完成四台手术,坚持到生产的最后一天,自己开住院证明,自己开医嘱,自己写病历,就差自己给自己接生了。

《生门》中的感人时刻,一部看了感触良多的妇产科真实纪录片

希望患者和家属在看病时,内心为亲人担忧的同时保持理智,理解医生的心中不易,他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每天医生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他也想给你更多的关心,但精力有限,是人都会累,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医生大部分总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为患者着想,也希望患者也能为医生着想,互相理解信任。

该片于2016年12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关注生产问题的纪实电影,由于排片宣传等原因,这部纪录片在口碑很好的情况下也只收获了150万票房。

2017年1月1日它又重映,但是这次重映却几乎没有排片,六天之后也彻底与院线告别。有人或许不知道这部电影存在,也有人可能想看没赶上排片。

好在从2017年12月21日开始,更完整的剧版《生门》在网上上线,一周一集总共十三集,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的看到发生在妇产科的那些事。比起电影版,剧版时常更长,对于那些病患的描述也更为详尽。

《生门》中的感人时刻,一部看了感触良多的妇产科真实纪录片

希望各位有时间一定去看看13集的完整版,看完后你一定深有感触,不会后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