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坪鎮,有這樣一對翁婿~

在土坪镇,有这样一对翁婿~

在土坪鎮石志村水井壩組彭巖小組,有這樣一對翁婿,老翁叫王現俊,水井壩組組長,今年69歲,黨齡47年;女婿叫汪一華,石志村扶貧專幹,現年44歲。汪一華原是石坪村村民,2000年與王現俊大女兒王志琴結婚,來到王家當女婿。

王現俊早年因國家“大三線”建設,曾到湘黔鐵路當工人,由於表現優秀,多次受到領導的表揚,並光榮的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優秀黨員。 後因家庭人口較多,父母年老,才不得不回家照顧家庭。王現俊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由於是見過世面的人,敢闖敢幹,又有擔當,受到家鄉人民的信任,於是負責生產隊的工作。哪家有什麼困難,鄰里有什麼矛盾糾紛,王現俊都站在大公無私的立場,當斷得斷,村民們心服口服。就這樣,一干就是幾十年,期間他帶領村民修通了高坪至水井壩的公路,水井壩至彭巖的通組公路,大落凼至大火焰的公路。如今,王現俊又與村民們一道在水井壩種植了500多畝方竹筍基地,200畝的白茶基地,70畝的青菜基地。

在土坪镇,有这样一对翁婿~

王現俊膝下無子,與老伴商議,決定將大女兒招上門女婿。汪一華到了王家,孝敬雙親、照顧姨妹、鄰里和睦。都說上門女婿不好當,可汪一華硬是把這個上門女婿當得有聲有色。人們都說他們雖為翁婿,形同父子。

2017年7月,石志村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深度貧困村,作為全縣唯一的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水、電、路、訊、房、寨各項基礎設施以及產業都十分落後,正安脫貧攻堅看石志,石志成為了全縣的焦點。王現俊決定讓女婿汪一華投身家鄉建設,電話裡一商量,汪一華十分樂意,為了家鄉的建設義無反顧的放棄了外面的高收入。

2018年9月,汪一華回到家鄉,成為石志村的一名脫貧專幹,汪一華一想到家鄉每天都在上大項目、幹大產業,就信心百倍。就這樣,汪一華迅速成為石志村的一名得力干將,把包組工作開展得井井有條。石志村支部書記馬超說:“全村的幹部都像汪一華一樣,我的工作輕鬆一半,全村工作效益提高一倍,因為他包組的工作,我只下達工作任務和交代完成時間就可以了”。汪一華不光是自己所包組的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並對全村情況如數家珍。

在土坪镇,有这样一对翁婿~

汪一華不但把自己奉獻給家鄉建設,還把自己的私車已奉獻給了脫貧攻堅戰場。石志村山高谷深,道路崎嶇,走路特別浪費時間、辦事效益低,開車又特別危險,特別是不熟悉路道的司機,縱是“老駕二”,見到石志的路,一般都會心驚膽顫,更不要說駕駛了。各科局到村落實項目,一般都是由汪一華帶路,村班子幹部下鄉,也是由汪一華接送。特別是2017年冬天和2018年早春,天氣寒冷,石志村項目和產業非常密集,幹部下隊勤,科局落實項目多。汪一華長時間在極端天氣條件下工作,落下左腿股骨頭壞死,但汪一華沒有請假住院,每天拖著疼痛的左腿照樣堅持奮戰在脫貧第一線。今年10月9日,汪一華下隊到堯村驗收一戶一業,車撞上巖壁,他的長安車當場報廢,幸運的是車上人員沒事。車報廢了,汪一華沒有被困難嚇倒,又把自己親兄弟汪一友的車借來,繼續奮戰到脫貧攻堅戰場。

在土坪镇,有这样一对翁婿~

汪一華翁婿作為石志深度貧困村普通的一員,在平凡的崗位上演繹出了精彩的人生,在脫貧攻堅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付恆)

在土坪镇,有这样一对翁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