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十萬人修築的工程,擋住了敵人的進攻,卻毀於一場大水

南朝梁天監十二年(公元512年)夏,壽陽大雨不止,淮水暴漲,灌入城中,城牆沒有被淹沒的僅有兩版,城中的北魏軍民狼狽不堪。壽陽原是南朝重鎮,南朝齊末年豫州刺史裴叔業以城降魏,自此壽陽就成了北朝嵌進淮南的一顆釘子,梁武帝蕭衍稱帝后一直想奪回壽陽,卻沒有成功。這時北魏駐守壽陽的是車騎將軍、揚州刺史李崇,人稱“臥虎”,屢挫梁軍。而這場大雨卻讓南朝看到了收復壽陽的希望。

用二十萬人修築的工程,擋住了敵人的進攻,卻毀於一場大水

首先,由降將王足在天監十三年向蕭衍提出“堰淮”之計,即在淮水下游修築堤壩,使淮水回灌壽陽。王足原是北魏驍將,在天監四年(公元505年)率兵自漢中攻入劍閣,破梓潼,圍涪城,打開蜀中門戶,後降梁,很得蕭衍信任。蕭衍很快就接受了這一建議,派水工陳承伯、材官將軍祖𣈶(祖沖之子)去淮河按視地形,二人認為淮河沙土漂輕,並不適合修築堤壩。

蕭衍沒有聽從專業意見,下旨徐、揚州百姓每二十戶出壯丁五人,參加修築淮堰,並假太子右衛率康絢節,都督淮上諸軍事,率兵保障修堰安全。淮堰建在梁徐州治所鍾離附近,南起浮山,北抵巉石,從兩側施工,中流合脊。然而不出專家所料,第二年四月即將完工的時候,堤壩被沖垮了。有人說這是因為水中有蛟龍興風作浪,而蛟龍怕鐵,於是運來數萬斤鐵器投入水中,仍然不夠,又投入樹木巨石,在上面鋪土,沿淮百里內木石用盡。

如此浩蕩的工程對民工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史載“負擔者肩上皆穿”,加上“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蠅蟲晝夜聲相合”,“是冬又寒甚,淮、泗盡凍,士卒死者十七八”。

用二十萬人修築的工程,擋住了敵人的進攻,卻毀於一場大水

(淮堰遺蹟)

北魏方面,聽說蕭衍要堵了淮水來淹自己,也很慌張,畢竟玩水是梁軍的強項啊。於是在淮堰第一次潰堤前北魏就向淮南派出了第一支援軍,由平南將軍楊大眼率領,伺機破壞淮堰建設。梁軍先發制人,向魏軍淮南各戍發起攻擊,其中左遊擊將軍趙祖悅拿下了西硤石,對壽陽造成直接威脅。於是魏軍又派出了第二支援軍,由鎮南將軍崔亮率領,以奪回西硤石。緊接著,第三支援軍由鎮東將軍蕭寶夤率領,目標依然是破壞淮堰。

十一月,楊大眼進至淮堰附近,康絢嚴陣以待,擊殺魏將徐方興,魏軍後撤。十二月,崔亮進至硤石,趙祖悅出戰失敗後閉城固守。崔亮與壽陽城內的李崇相約水陸並進,同時向硤石發起進攻,但二人不和,李崇失期未至。在這種情況下,天監十五年正月,北魏胡太后以吏部尚書李平為鎮軍大將軍、兼尚書右僕射,節制淮南諸將。李平到任後,督促崔亮、李崇進攻硤石。

與此同時,蕭衍也派出左衛將軍昌義之增援淮堰,在得知康絢已經擊退魏軍後,轉而增援硤石。崔亮命安南將軍崔延伯守下蔡,截住昌義之,並堵住趙祖悅退路。然後,崔亮率步兵,李崇率水軍,攻入城中,趙祖悅率餘部鏖戰至第二天,力竭投降,被魏軍殺害。

攻破硤石後,李平想要乘勝拿下淮堰,但崔亮與李平不和,擅自率所部撤退,致使計劃失敗,兩人先後返回洛陽。魏軍的這次行動,由於內部不和,加上趙祖悅在硤石吸引魏軍注意,使淮堰安然無恙。

這年四月,淮堰終於完工,也稱作浮山堰。全長九里,下闊一百四十丈,上廣四十五丈,高二十丈,其上植樹,列置軍壘。康絢又挖渠放水,以防長此以往淮堰崩潰。北魏留在淮南的蕭寶夤和楊大眼兩軍挖渠分水,仍不能有效降低水勢,就撤出了淮南。壽春附近數百里間盡遭水患,軍民散就高處,人心惶惶。應當說,至此堰淮灌壽陽的計劃是非常成功的,收復壽陽的難度大大降低,但最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同北魏一樣,梁軍內部這時也出了問題。

當初朝廷決定在鍾離一帶修築淮堰的時候,徐州刺史張豹子認為建在自己轄區,自己肯定是負責人,誰知朝廷派來了康絢,還讓張豹子聽從康絢指揮。張豹子心生不滿,就散播謠言說康絢通敵,蕭衍雖然不大相信,但還是在淮堰完工後交康絢召回,後續事務交給了張豹子。

用二十萬人修築的工程,擋住了敵人的進攻,卻毀於一場大水

(梁武帝蕭衍)

張豹子不再維修淮堰,未能及時消除問題。當年九月,淮水暴漲,淮堰傾塌,沿淮軍民十餘萬盡被洪水衝進大海。蕭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工程瞬間化為泡影,生靈塗炭,還成為敵國笑柄。當時北魏胡太后已任命司空、尚書令、任城王元澄為大將軍、大都督、督南討諸軍事,率軍十萬,準備來爭奪淮堰,得到消息後就停止行動了。

修築淮堰是蕭衍前期與北魏作戰屢次失利的情況下出的一個昏招,自損實力,但同時北魏在淮南的軍事力量也被折騰得夠嗆,加上北魏朝局混亂,雙方持續數年的戰爭告一段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