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絕對的事實,只有相對的解釋

沒有絕對的事實,只有相對的解釋

著名哲學家尼采有句名言:“沒有事實,只有詮釋”。

這句話的意思,我的理解是,在這個世界上,所謂的絕對的事實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有對這個事實,每個人從自己的角度觀察、分析、推理然後給出的解釋,給出的結論。

這樣的所謂的名言名句,如果放在初中、或者高中時期的我,感覺這簡直是渾話。事實就是事實,它是客觀的,是絕對性地存在的,他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解釋,是來自個人意識的東西,它是唯心的。

沒有絕對的事實,只有相對的解釋

然而,隨著我的年齡長大,閱歷增加,竟然越來越相信這位大師的這句名言。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的著名短篇小說集《羅生門》,其中一篇叫《竹林中》。後來著名導演黑澤明將其改編成電影《羅生門》。電影中講到一個武士被殺的原因、過程和結果等。這種被殺的事實前前後後應該只有一個吧。但是,圍繞這個事實,妻子、武士(通過靈魂附體而說的)、強盜、樵夫、和尚、乞丐所說的,千差萬別。這個電影,我經常性翻看,每看一遍都唏噓不已、陷入深思。面對武士被殺害這個事情,每個人都在對外說對自己有利的事實,都在隱藏對自己不利的事實。都在為自己的“骯髒”千方百計的做“合理解釋”。都在將別人的過錯歸結為別人的有意而為,完全不顧客觀條件限制。都在將自己的過錯完全歸結客觀條件造成的,完全不說自己主觀上有什麼問題。如此等等,淋漓盡致地反映了人性的卑劣。

沒有絕對的事實,只有相對的解釋

其實,類似《羅生門》的事情,經常在我們身邊一遍遍的上演。很多人都將自己的成功歸結為自己的努力、優秀,從來不真心地承認,他的成功是很多人幫襯的結果,也有機遇的問題。而一旦別人成功了,特別是可能和自己形成某種競爭的身邊人成功了,就酸溜溜地說,那是後臺問題、投機問題、僥倖問題等等,無視人家的實力、拼搏、辛苦等等。

沒有絕對的事實,只有相對的解釋

一個人做了一個錯事,可能會受到處分。如果是他的領導,他的貴人,這個領導會想方設法幫他做出某種合理解釋,盡力減少他的主觀成分,盡力減少他的處罰。如果是他自己或者他領導的對頭,這些人就會想方設法擴大這種錯誤,盡力加大處罰的力度。為什麼呢?立場不同,利益不同。如此而已。

大家認可我說的這些話嗎?

歡迎大家就此問題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互相切磋,共同提高。若有其他問題,也請大家在評論區內留言。

小編推薦:花上萬甚至幾十萬學習EMBA課不如關注CEO周課,我們已經為您準備了CEO百元成長課程,將各商學院EMBA課程內容進行了提煉,整理成100節精品音頻課,課程包含企業管理、資本運營、戰略及運營管理、人才管理、財務管理、項目投融資、企業併購重組、上市指導、互聯網運營創新等豐富內容。

您只需要每天花很短的時間來收聽既可以搞定了。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 鏈接即可,開啟您企業發展進階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