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是人類的獨有軟肋,看看糖的發展史

甜是人類的獨有軟肋,看看糖的發展史

甜是人類的獨有軟肋,看看糖的發展史

20世紀40年代,西方生理學家做了一項測試,證實人類是地球上唯一愛好甜食的高等動物,再沒有另一種生物像人類那樣嗜甜如命。據說魯迅酷愛吃甜,兩年在稻香村買了15次甜食,每月從教育部領了工資立刻去法國麵包店買四十個奶油蛋糕。

《嗜:戒不掉的甜蜜》是一本從博物學視角講述人類嗜甜史的小書。這本書告訴我們——甜是人類的獨有軟肋,嗜甜史就是一部人類進化史。

甜是人類的獨有軟肋,看看糖的發展史

蜂蜜

這可能是最早的甜,儘管那時他們完全弄不清花蜜、蜂蜜和蜜蜂的關係,還是很快發現蜂蜜的神奇療效,在石碑上,他們用楔形文字刻下了對後世子孫的忠告箴言:蜂蜜可作為藥物藥膏使用。後來,古代中國人也發現了這個秘密,蜂蜜中的礦物元素、維生素和各種酶能促進人體對藥物的吸收,中醫用蜂蜜和成黑乎乎的大藥丸子,用蠟球封住,中和了苦味,吃起來有絲絲甘甜。

在詞彙匱乏的4000年前,“蜂蜜”象徵著帶有甜味兒的所有詞,成了萬能褒義詞,只要是跟“好”、“美”沾邊兒的事物,都被形容成“蜂蜜”。蘇美爾的泥版雕刻上刻道,新郎如“蜂蜜般甜美”,新娘的吻“比蜂蜜更芬芳”,洞房裡“滿是蜂蜜”。

甜是人類的獨有軟肋,看看糖的發展史

楓糖

在蜜蜂遲遲不出現的北美大陸,上天給予了另一樣帶有甜味的禮物——楓糖糖漿。

1600年前後,印第安部落的戰士們把戰斧劈進了長著五角形楓葉的楓樹裡,樹幹中流出汁液的輕微甜味讓他們欣喜不已。他們用斧頭劈出一個小小的楔形木頭,撐在樹幹的刀口上,下面用一片榆樹皮當容器,接住楓樹流出的汁液。夜間的低溫讓樹液中的水分再表層結起一層薄薄的冰,這就是最原始的提純。反覆多次,樹汁的顏色越來越金黃,質感也日漸濃稠,最後就成了楓糖糖漿。印第安人把楓糖揉進熊的脂肪,或拌入玉米粉中,做成長途跋涉時吃的乾糧。

甜是人類的獨有軟肋,看看糖的發展史

發現新大陸的歐洲人同樣發現了楓糖的秘密,不過他們的提純原理恰恰與印第安人截然相反。楓樹樹液在承載容器中加熱,隨著水分蒸發,糖漿逐漸濃稠。這種糖漿製作方法雖然簡單,效率卻並不太高。只有樹齡40年以上或樹幹直徑超過25釐米的楓樹才有含糖量可觀的樹液,取汁量不能超過10%,一般40公斤的楓樹汁液只能加工出1公斤楓糖。

甜是人類的獨有軟肋,看看糖的發展史

白糖

直到1700年,歐洲人才第一次吃到了真正意義的“糖”,那時候蔗糖是比奢侈品更貴的東西。公元前5000年,古印度人從甘蔗裡嚐到了甜頭,就異想天開地把甘蔗榨成汁,加火熬煮。鍋底出現的團塊狀暗黑物質,就是最原始的蔗糖。唐代的中國人又在熬煮的糖水中加入石灰、黃土和蛋清吸收雜質,這樣就誕生了最接近現代意義的“白糖”。


甜是人類的獨有軟肋,看看糖的發展史


巧克力

巧克力的發明其實是一個技術錯誤,18世紀,可可粉是一種廣受歡迎的調味粉,在慕斯、蛋糕頂上撒上薄薄一層,或是在吃意麵時作為醬料。一天,英國耶穌會的托馬斯·凱基在烘乾可可粉時烘過了頭,粉末融化成了深褐色的粘稠液體。凱基把融化的流體塗抹在樹葉上,冷卻後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塊巧克力。

直到1847年,英國人弗萊終於弄懂可可脂才是讓巧克力順滑的關鍵,他還在可可粉里加糖用來調味。29年後,瑞士人亨利·奈斯勒終於研製出佔領市場的“牛奶巧克力”。

甜是人類的獨有軟肋,看看糖的發展史

當人們的追求已不止於甜,彈軟的“口感”便成了新的目標。古中國的“高梁飴”、歐洲的“土耳其軟糖”給了人們製作具有彈軟質感糖果的靈感。而軟糖的精華其實並不在於“糖”,其本質只是加了糖的凝膠。

甜是人類的獨有軟肋,看看糖的發展史

口香糖的最初用途是藥用——給下頷受傷的患者做咀嚼運動,用來活動下巴。紐約人托馬斯·亞當斯發現了一種彈性特別好的樹膠,他往裡面加上糖和甘草,做成可以反覆咀嚼的甜食。隨著口香糖的受寵,樹膠不夠用了,人們又研發出人造橡膠,它的成分與輪胎相同,不過還好——它們完全沒有毒。

甜是人類的獨有軟肋,看看糖的發展史

在《嗜:戒不掉的甜蜜》這本書的最後,作者從生物學角度探討了人類嗜甜的原因,也許甜味是人類從母乳中品嚐到的人間第一種滋味,從此便成為生命的能量源。大概正因為甜食如此強大的治癒力量,羅琳才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裡做出這樣的情節設置:只要吃一塊巧克力就能治癒攝魂怪吸取快樂的攻擊。

甜是人類的獨有軟肋,看看糖的發展史

在這麼多甜蜜的糖裡,只有蜂蜜和楓糖是純天然無添加的糖。而相比屬於涼性的蜂蜜,楓糖是溫性的植物提取糖,含糖量更低,營養價值更高;富含錳、鎂、鋅、鉀、鐵等礦物質,鈣含量是蜂蜜的11倍,維生素B2是蜂蜜的近20倍,且卡路里值比蜂蜜還低近20%,抗衰老、抗氧化,提高人體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