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寂寞的聖賢2

楊丕梁

商湯建立商王朝,在長達六百年的時間裡興衰起伏,從弱小到中興,由繁榮到衰落,最終走向滅亡,其發展軌跡足以讓人深思和回味。事實上,商王朝並不是一開始就很腐,紂王當政時期,麾下也不是沒有傑出的人才。箕子就是眾多賢臣良相中的一個。如果商王朝能夠沿著自己的既定國策平穩發展,如果紂王能夠重用箕子等一班治國能臣,商王朝也許不會在紂王的手裡滅亡,華夏文明的發展也許就會出現另一番景象。

深度好文:寂寞的聖賢2

然而,歷史的衍變常常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社會的發展也不是由哪個帝王說了算。

中華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經歷了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就是因為遭遇了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和偶然性事件。在一些特殊的歷史階段,分明已經看到了進步和繁榮的曙光,轉瞬卻又被強大的黑暗所逼退,甚至,我們會看到野蠻和專制獲得統治地位,孱弱的文明遭受著摧殘和屠戮。

隨著對歷史真相越來越多的瞭解,我愈發驚訝於人類的自以為是和欲壑雄填。

假如我們對中國歷史做一個粗略的梳理,從始皇帝秦王贏政建立大秦帝國開始,到漢王朝開創“文景之治”,到唐王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到明成祖派鄭和七下西洋,到清帝國開創“康乾盛世”,中華文明一直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它一直仰著傲岸的頭顱,夢想著在地球的中心經營自己的中央之“國”。

遺憾的是,當國家機器的運行僅僅靠“人治”來制衡,而沒有法律和體制做保障的時候,社會的強大與繁榮必然是十分脆弱的。人性的貧婪和自私,權謀與狡詐,會像白蟻一樣蛀蝕著國家的肌體,使“盛世"的局面發生黴變和坍場。

商王朝就是這樣的。商湯建國之初,也曾出現社會安詳、百姓樂業的大好局面,成湯本人就是一個非常仁慈和開明的君主。《史記商本紀》記載,商朝建立不久,都城一帶發生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生活異常困苦。我們現在當然知道,旱災原本是一種自然天象,但當時人們卻把它看成是上帝的安排。於是,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人們紛紛舉辦各種祭祀和禱告活動,希望上蒼垂憐,遍施甘霖,拯救黎民。這種矇昧的做法當然是於事無補的。

深度好文:寂寞的聖賢2

到第七個年頭,焦心如焚的成湯命人設祭壇,親率大臣登壇祈雨。成湯的虔誠,還是未能換來一滴雨水。成湯讓人佔ト原因,吏官稟告,需要用活人做祭品才能感動上天。

透過三千年的迷漫煙塵,我看到了一位具有民生情杯的君主。成湯對手下說:“我祭祀祈雨本來就是為了黎民,怎麼能再把無辜的人燒死呢!那就讓我來代替吧!

於是,成湯沐浴潔身,焚香禱告,然後毅然向著熊熊大火走去。

成湯以他的善和義,以他的自我犧牲精神,終於感動了上天。就在他走向熊熊大火時,天空中電閃雷鳴傾盆大雨驟然而至。

當然,這只是一個演義和傳說。(未完待續)

深度好文:寂寞的聖賢2

然而跨越三千六百年的時空距離,成湯的這種凜然大義和公僕精神還是深深地感動了我。

只是,在對成湯這位商朝祖先充滿了敬意和緬杯的時候,對他那位葬送了商王朝六百年江山的第三十二代不肖子孫,我卻感到了一陣深深的悲哀。

作者簡介:楊丕梁,男,山西太谷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晉中市作協副主席,著有詩集《綠太陽》《飛翔的葉子》《紅馬》《楊丕梁詩歌精選》和報告文學《足跡》等多部,作品入選《2010年度散文精選》等20餘種讀本,曾獲全國詩歌獎、全國報告文學獎、《人民日報》徵文一等獎等多種獎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