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三巨頭上海激辯人工智慧未來:能否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BAT三巨頭上海激辯人工智能未來:能否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互聯網巨頭再度“同臺”,這次主題是人工智能。

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當天上午的開幕式上,BAT三巨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等與會嘉賓,圍繞“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這一主題,就人工智能的發展機遇和應用場景,以及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業、道德倫理和政府治理等話題深入交流。

大佬們的共識:不擁抱AI則會被淘汰

“對於傳統行業來講,如果不擁抱新技術,不融入數據時代,就沒有意義。”馬雲說。

馬雲說,人工智能是人類認識和思考世界的方式。未來,數據將會是生產資料,計算是生產力,互聯網是生產關係,智能時代是基於這些改變,而隨之發生的巨大的社會變革。

“未來30年,智能技術將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改變傳統制造業,改變服務業,改變教育、醫療,我們所有的生活會因為數據、計算而所改變。”馬雲說。

BAT三巨頭上海激辯人工智能未來:能否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馬化騰則提到,人工智能技術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城市和國家來說,不能拒絕人工智能領域的“奧林匹克”,更不能“閉門造車”。

馬化騰說,中國和美國的互聯網與科技產業,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如此,即便有競爭,它也像一場“奧林匹克”競賽,通過“你追我趕”的互相激勵、協同創新,共同把人類的認知極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強”。

李彥宏在演講中表示,不同時期對現代化的定義不一樣。20年前,信息化就是現代化,而現在現代化的定義已經改變。

“如今的現代化就是AI化,AI在技術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算法算力的良性循環使得人工智能技術對產業升級和經濟變革影響越來越突出,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能。”李彥宏說,“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宣稱,自己和AI沒有關係。對於絕大多數企業來說,重要的是率先擁抱AI,儘快使自身AI化。”

小米創始人雷軍坦言,兩年前自己非常焦慮,因為國內外巨頭都已在人工智能時代領跑,身側還有1000多家創業者,競爭非常激烈,“對於小米這種不大不小的公司到底該怎麼辦?兩年前經過深度思考,小米別無選擇,決定將人工智能變為小米最重要的戰略。小米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包括巨大的用戶群、海量設備、海量用戶,更重要的是,擁有對AI時代的認識,於是小米選擇AI+IoT(物聯網)為突破口,進行趕超。”雷軍說。

共謀上海機遇:上海會被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改變

馬雲說,今天在上海舉辦這樣高規格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跟世界其他地方(比如硅谷、以色列)舉辦這樣的大會還是不一樣的。過去人工智能往往歸於某種技術,是工程師為主的大會,但上海舉辦這個會,內涵非常不同。

馬雲說,上海服務業佔的比重超過了70%,上海的服務業水平、上海的人才素質都很高,上海在未來智能時代佔據最大的先機。因為未來製造業不僅僅是製造業,而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未來製造業的競爭力是背後的服務和體驗。

“未來上海會被數據、互聯網、雲計算和IoT改變,一切的交通、城市治理、安全都需要有新的思想、新的技術來引領,上海會成為真正世界一流的城市、成為一個超級大都市。”馬雲認為。

馬化騰也稱讚,上海發展人工智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上海已經具有從智能芯片到智能硬件、軟件以及服務的全產業鏈佈局。同時,作為中國現代化、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既能夠吸引全球最優秀的科技人才,也能夠為人工智能的創新應用,提供最豐富的大數據和應用場景。更為重要的是,上海市政府正全力推進“智能上海”行動,這不但會深刻地改變這座城市的傳統面貌,而且還將促成一個巨大的創新生態,讓上海成為人工智能創新的策源地。

BAT三巨頭上海激辯人工智能未來:能否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李彥宏則建議,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據測算,交通擁堵大概對GDP造成損失在5%左右,還衍生出來空氣汙染、交通事故。他認為,無人駕駛和車路協同的技術可以對此進行有效的改善和治理,讓經濟的發展血脈更加暢通。

“很多人說,我不需要無人駕駛汽車,是,你在高速上開的很快的時候你很舒服,但你找停車位的話就不舒服了,因為你有30%的時間是在找停車位的。而恰巧的是,在找停車位的這最後一公里,現在的無人駕駛技術,基本上成熟了,那麼下次你再到公司上班的時候,把車開到大門前面,自己下車,剩下的事就不用管了。所以,這將是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李彥宏說。

少不了的火藥味:騰訊和科大訊飛現場比拼機器同傳技術

有互聯網巨頭的地方,就少不了競爭。

在開幕式舞臺兩側的屏幕上,一邊是“騰訊同傳”的翻譯,一邊是科大訊飛的翻譯,實時顯示嘉賓發言內容的中文速記,和對應的英文翻譯,而這些全部是由後臺的人工智能自動完成的。

這樣的現場比拼機會,騰訊和科大訊飛兩家公司自然全力而為。

馬化騰在現場介紹,騰訊同傳是內部兩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微信智聆提供語音識別技術,相當於騰訊同傳的“耳朵”,騰訊翻譯君提供技術,把剛剛聽到的中文翻譯成英文。

“在這個過程中,還要迅速識別我的口音,理解我的一些個性化的表達,對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來說,還是有挑戰性的,所以也請大家多多包涵,給我們一些鼓勵。”馬化騰謙虛說道。

緊接著,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發言中隔空喊話:“作為語音交互技術上的領頭羊,科大訊飛目前實現了大學六級口語水平的英語語音到語音機器翻譯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科大訊飛的產品將在明年上半年達到專業八級的水平,為業界首家。”

激辯人工智能未來:能否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馬化騰直指,今天,人工智能還處於發展的初期,但是,未來的人工智能技術,很可能變成一把“萬能鑰匙”,它能夠釋放過去所有人類技術和工具的潛能,必將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國內一些黑產已經藉助人工智能技術讓病毒的分發更加隱蔽,甚至讓網絡詐騙更為精準。

馬化騰藉此提出四個問題,希望拋磚引玉,引起全球人工智能從業者的思考。一,“可知”,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否能夠變得清晰透明、可以解釋?二,“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危害人類個人或整體的利益?人工智能所做的決定,是否最終仍然需要由具體的人來承擔責任?三,“可用”,人工智能是否能讓儘可能多的人使用,共享技術紅利,避免出現技術鴻溝?四,“可靠”,人工智能是否能夠足夠快地修復自身漏洞,真正實現安全、穩定與可靠呢?

李彥宏認為,發展必須遵循AI倫理的四個原則:一,最高原則是安全可控;二,AI 的創新願景是促進人類更加平等地獲得技術能力;三,AI 存在的價值是教人學習,讓人成長,而不是取代人、超越人;四,AI 的終極理想是為人類帶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數據的廣泛可連接和應用,有可能導致隱私方面的問題也會日益凸顯,因此企業必須把安全、把倫理以及廣泛的社會關懷,融入到公司的血液當中。

李彥宏還提到,很多人擔心,AI的發展會導致機器大量地代替人的工作,從而產生大量的失業。“我倒不是那麼擔心,每一次的技術革命其實都伴隨著大量的人工被機器所替代,同時也有大量的新的機會被創造出來,新的產業會蓬勃地興起。當然,工作機會的不減少也並不意味著企業不會大量地倒閉。恰恰相反,那些不夠AI化的企業無法適應新的時代,那麼註定會被新一代的企業所取代。”

馬雲認為,創新要嚴防葉公好龍,人工智能如同任何創新,這不僅僅是科學家、技術人員的挑戰,也是政府運營巨大的挑戰。

把一個行業打掉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把行業完善非常艱難,所以推動社會進步就一定會淘汰落後力量,得到好處的不一定為你鼓掌,但受到傷害的一定站出來罵人。保護哭喊的落後力量,往往會成為破壞創新最重要的要素。

“我們人類要明白,機器一定會比人更加聰明,但人類擁有的智慧是機器永遠都無法獲得的。機器可以更聰明,也可以更強壯,但是機器永遠不可能有價值觀、有夢想、有愛。”馬雲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