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博億」私募詐騙案

深圳“金博億”私募詐騙案

深圳“金博億”私募詐騙案

深圳“金博億”私募詐騙案

2013年3月,深圳一起罕見的私募基金詐騙案被警方破獲,全國2000多名投資者高達3.6億元的資金集體被騙的經歷也隨之曝光。

投資者百萬錢款打水漂

這起詐騙案中,單個投資者的投資金額都比較高,最少六七十萬元,有的甚至高達五六百萬,其中還有一些老年人。

2012年初,廖某經人介紹,瞭解到一種受益遠高於銀行理財的投資產品——“私募基金”,隨後他與妻子、朋友等共同湊錢,購買了朋友介紹的一家名為“深圳金博億股權投資資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金博億”)的投資基金,總額高達112萬元。根據廖某與金博億簽訂的協議書內容顯示,金博億的這款產品封閉期為6個月,封閉期內每月按照投資金額的6%作為回報,封閉期滿後金博億將返還全部本金。

在購買後的6個月內,廖某的確在每個月都按時收到金博億打入賬戶的6%收益,這也讓廖某感覺自己總算找到了除炒股、買基金之外的另一種更好的投資渠道。但好景不長,在封閉期結束後,廖某發現金博億並沒有將他原來的上百萬本金歸還。當他向金博億追討時,金博億工作人員也以各種藉口來一拖再拖,隨後該公司更是人去樓空。

廖某隻是眾多受害者中的一員。深圳警方透露,2012年下半年以來,已經有眾多受害者進行報案,金額也都有數百萬之巨。而且投資者並非僅在深圳,涉及全國15個省市,涉案金額高達3.6億元,部分受害者選擇了起訴。 

深圳“金博億”私募詐騙案

畫餅充飢矇騙投資者

對於眾多投資者的詢問,金博億聲稱負責人於勇洪是私募高手,是“中國的巴菲特”。深圳警方透露,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於勇洪早年在黑龍江省與人合夥開煤礦,因經營不善,煤礦虧損嚴重而南下來到廣東。2011年初,於勇洪打算在廣州開基金公司“創業”,後來來到深圳與幾名從事過基金行業的代理人合夥註冊成立了金博億公司,於勇洪的“龐氏騙局”開始上演。

根據金博億的產品介紹,其基金產品分為3個月、6個月或1年,收益至少在6%以上。但這一切僅僅只是畫餅。最初金博億的確向投資者支付了高額的回報,最高時一度達到8%,但這種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一位投資人張女士介紹,自己購買了金博億的“示羊牧業”股權,她與其他投資者的400多萬元資金被於勇洪以自己名義入股示羊牧業,金博億工作人員承諾,三四個月後公司上市就可以翻倍價格賣掉股權。但張女士在報案中稱,示羊牧業上市半年多後,他們分文未得。張女士還稱,對於他們的質疑,公司表示示羊牧業又將在法國上市,上市後就可以回購投資購買的股權。張女士並不知道,金博億的資金鍊自2011年9月就出現斷裂,公司創始骨幹紛紛潛逃。此後金博億開始以項目轉股權的方式,繼續忽悠投資者以吸收大量資金,騙來的錢去墊付前幾批投資者的回報,但當項目到期後,本應償還的本金卻一再拖延不還。

深圳“金博億”私募詐騙案

挖來銀行經理向客戶推銷

據瞭解,金博億在成立之初就有意識地招聘了眾多銀行的客戶經理,而他們在銀行供職時手中的客戶名單,自然成為金博億瞄準的“獵物”。例如金博億的一名骨幹代理人沈某,之前曾在某銀行深圳分行擔任客戶經理,辭職進入金博億後利用在銀行工作期間的客戶資源,聯絡這些客戶向他們推銷金博億基金產品,而眾多客戶對此並不是很瞭解,甚至有客戶還不知道他已離職,誤以為是另一種銀行理財產品輕易購買。短短時間內,沈某騙得客戶總共購買了800多萬元的基金產品。

金博億在產品銷售中使用傳銷的方式,通過發展下線尋找各種代理人。而銷售中的另一大主力是有著傳銷或直銷經驗的銷售員,利用其善於鼓動和推銷的工作經驗,大肆進行兜售。其中一名骨幹曾在某知名直銷公司工作,銷售了800萬元基金產品。對於業務員金博億也給出了極具誘惑力的獎勵,代理人每推薦一人就有10%的提成。一位曾接觸過金博億的人士向記者回憶,在金博億公司他看到成堆的基金產品說明書,印製得如同一本售樓書,而且在其中直接寫明產品的具體收益率。而且金博億不時會僱傭派發員,在大街上或者到寫字樓內派發宣傳材料,這都嚴重違反了法律法規對投資產品的要求。

來源:中國證監局、國信證券北京分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