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廣告牌》:因爲不完美,所以我們被稱作人

奧斯卡評委的眼光總是不會太差,但是還是要佩服國外電影的尺度和深度, 這部糅合了人性、人種問題、善與惡的難辨和甚至禪意的頓悟等話題的電影,卻毫不臃腫和無聊,每一秒都不可刪減。

電影的成功之處太多了,甚至想不到用什麼具體的詞語去概括,背景配樂和劇情完美的融合在每個場景,溫馨的旋律為陰鬱的電影氣氛增添了黑色幽默的色彩,當一部電影讓你感覺不到演員是在表演,而是有血有肉的人,它總不會太差,特別是《三塊廣告牌》中所有人的情緒和轉變都能讓你感覺到有情可原,毫不突兀,這是它最偉大之處。

《三塊廣告牌》:因為不完美,所以我們被稱作人

如此宏大的電影很難概括出它的主旨,因為甚至一個細節的刻畫甚至都值得用1000字甚至更長的篇幅來描述,每個鏡頭刻畫出的人物都是有靈魂的,如同上帝賦予了導演魔法。所以你可以看到一個為贖罪、也為女兒珍之死懺悔而始終憤怒的母親,也能看到在生命最後時刻,對一切充滿寬恕和平和的老警官,還有困於現實,用混賬外表、酗酒麻醉自己的恐同警員。

電影中所有的悲劇起始於一起女兒慘死而兇手逍遙法外的案件,而每個人的境遇和經歷決定了他們走向不同的軌跡,所有偏見和誤解共同推動情節“順理成章”的進行。在影片裡可以說的點太多了,觀影后我最想說的,還是每個人的境遇造成的不完美,如何影響著他們的人生選擇,影片裡沒有人是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即使看起來十足冷血的母親米爾德里德和看起來與人為善受人愛戴的老警員威洛比。

米爾德里德

《三塊廣告牌》:因為不完美,所以我們被稱作人

米爾德里德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正是她立起三塊廣告牌的舉動,才讓一切故事開始。作為母親她是失敗的,前夫和19歲的新女友跑了,自己酗酒、和女兒關係極差。甚至在女兒出事當天,她在對罵中說希望女兒死掉。

也正是這份對女兒巨大的愧疚,讓她在女兒死後如此憤怒和痛苦,希望能在死後為自己作為母親的失敗贖罪,這是她在全片中所有行為的動機。所以她寧可逼一位身患癌症死期將至的警官面對自己的折磨,也不願放棄可能是找出兇手的最後機會。

在影片裡,扮演者麥克多蒙德成功演繹了一個倔強、冷酷的失去女兒母親形象,甚至讓人懷疑她是鐵石心腸,然而在威洛比咳血的一刻,她終於流露出自己作為人的同情和脆弱,也許在內心深處她並非毫無感情,但是當她被迫面對女兒的死,扮演起這樣的角色,她別無選擇。

威洛比

在電影中,威洛比是受人愛戴的老警官,警方的不作為其實他已經盡了全力,只是線索實在太少,他已無能為力。

理智在憤怒面前總是一文不值,米爾德里德知道他已身患癌症,也知道犯罪DNA數據庫不是自己或威洛比一己之力就能夠做到的,但是還是逼老警官為自己查出真相,直到威洛比在和自己的家人過完最完美的一天後,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塊廣告牌》:因為不完美,所以我們被稱作人

可是,如此絕望的威洛比真的完美嗎?不盡然。每次警局裡呈現出的是什麼樣的情景?種族主義,暴力對待平民,這樣的情況本應該由這位警官來管理糾正,可是他只是作為一名老好人,直到最後才勸誡迪克森學會思考,如果他早一點狠下心糾正一切,會不會局面比現在更好一些?他本有這個機會的。

迪克森

迪克森的形象,或許就是為了解釋為何米爾德里德對警方為何如此仇視,畢竟一個慣於以暴制暴、對真正犯罪打擊卻幾乎看不到的人,難以服眾。

《三塊廣告牌》:因為不完美,所以我們被稱作人

可是這樣的人格,也許全部怪罪於他也過於偏頗,他的母親和家庭給予他的就是這樣的成長環境:酗酒,仇視有色人種,粗鄙。他也許的確比誰都希望成為好警察,但是這樣的願望被現實壓得抬不起頭,因為他已經喪失正確的思維方式了。至少在火場中他拼命想護住的,是那個案件的記錄簿,這就是他的初心。

《三塊廣告牌》高明之處就在於,它不討論絕對的善惡,因為那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受限於境遇、知識和各種條件下,人格的形成是複雜的過程,很難分清到底是善的一面多還是惡的以免佔上風,正是因為不完美,我們才被稱作人類。

但是至少我們還有選擇的權利,這是最重要的,不要讓現實的束縛禁錮了自己。就像火場中救出案件記錄簿的迪克森,至少在那一刻,我願意為這個混賬了半輩子的警員熱淚盈眶,也如面對大火燃燒廣告牌跪下哭泣的米爾德里德,你也很難再苛責這位冷血母親一樣。無論現實如何的折磨,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人,一定要去爭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