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苦參繁殖和栽培技術

中草藥苦參繁殖和栽培技術

中草藥苦參繁殖和栽培技術

苦參又名野槐、苦骨、川參、山槐子等。為豆科多年生亞灌木植物。藥用其根。有清熱燥溼、殺蟲止癢、利尿的功效。苦參喜溫暖氣候,系深根植物。要求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微粘性土壤。低窪易積水之地不宜栽種。

1.繁殖方法:以種子繁殖為主,亦可分株繁殖。種子繁殖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於採種前1年加強管理,施磷、鋅肥,培育壯苗,使種粒飽滿。8~9月莢果深褐色充分成熟時,採下果實。曬於脫粒,去雜質,於通風乾燥處貯藏備用。分株繁殖,於苦參採挖的冬春時節,取蘆頭上芽多和根生長良好者將其分切成數株,作為繁殖材料。每株上必須有根及壯芽2~3個,立即栽種。

中草藥苦參繁殖和栽培技術

2.栽培技術

(1)選地和種植:選好地後頭年秋冬季深翻30釐米以上,第二年春季播種前整細耙平,做寬1.3米的高畦,四周開排水溝。種子播前放人40~50℃溫水中浸.泡10~12小時,取出後在畦面上按行株距65釐米X50釐米挖穴點播。穴深7~10釐米,穴底挖松,先施入人畜糞水和火土灰,與底土混勻。每穴播人種子10粒,覆細土1釐米。分株繁殖時間是秋冬季,按行株距65釐米X50釐米挖穴,穴深10釐米左右,每穴栽入分根苗1株,栽後施幹糞肥或火土灰,再蓋土與畦面齊。

⑵田間管理:出苗後當苗髙15~20釐米進行間苗,每穴留壯苗3~4株,缺者用間下幼苗補齊。苗齊後中耕除草i次。以後每隔1個月除草1次。間苗後結合鋤草追肥,施人畜糞水。苗高50—70釐米時再追肥,用人畜糞水加過磷酸鈣。冬季苗枯後,結合中耕施腐熟廄肥或堆肥每船平方米1500—2000千克,餅肥50千克或過磷酸鈣50千克,行間開溝施入,覆土蓋肥。除留種地外,5月抽花薹應及時摘除。

中草藥苦參繁殖和栽培技術

3.採收加工:普參栽後2—3年採收,冬季莖葉枯萎至第二年春季萌發前挖取全根,分割成單根。除去蘆頭及細根,曬乾或炕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