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观」2016年的股灾:那场擦身而过的危机

「鸿观」2016年的股灾:那场擦身而过的危机

2016年元旦刚过,全球金融市场爆发震荡,美股大跌,纳斯达克一周内跌幅超过1000多点,日本股市、欧洲股市均短期内急剧下跌,新兴市场更是惨不忍睹,中国A股更是出现两次熔断,上证综指从3500多点以上一个月内下跌近1000点,创最近两年多年低点2638(前两天才被破)。

这场危机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低迷影响。其中中国经济下滑,汇率贬值,对大宗商品需求减弱,传导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美元指数走强,使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外债和汇率压力。二是对美国经济独善其身产生怀疑,一方面是担心新兴市场危机传导到全球最终影响美国经济,另外是原油价格低迷影响美国页岩油投资。

而危机出现初期,全球央行认识到政策的外溢性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央行间特别是中美两国央行货币政策开始协调,美联储在2015年底开始加息后,进入2016年突然转变,放慢加息步伐,直到全球市场稳定后才在2016年12月重启加息。而中国央行则同步出手稳住人民币汇率,市场恐慌情绪慢慢淡化,金融市场因此稳定,一场近在眼前的股灾就这样擦身而过。

图表1 2016中美央行高端会议,首次建立政策对话机制

「鸿观」2016年的股灾:那场擦身而过的危机

站在当下时间点,中美两国央行携手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的基础还存在吗?美联储面对的美国经济基本面已经发生很大转变,2015年美国经济处在复苏期,但根基不稳,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很可能会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但是目前美国经济一枝独秀,高增长、低失业率叠加温和但有所抬升的通胀环境,美联储有足够的理由继续加息。反观中国,经济下滑,出口压力较大,资本流出压力反而不像2016那么大,中国央行稳定人民币的动力似乎也不如之前那么足。最后,中美目前处在贸易战的环境中,双方已经亮出血战到底的决心,此时,谈携手合作还有多大可能?

新兴市场经济低迷

中国经济低迷。中国经连续几年下滑,GDP增长率从2011年两位数水平下降到2015年6.9%。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速也因人民币汇率问题出现大幅下跌。过去很多年中国央行一直采取人民币盯美元策略,美元在2014年中开始大幅升值,人民币因为美元升值而被动升值,从而导致中国生产产品价格上涨,竞争力受损,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因此,中国一直试图人民币和美元脱钩,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正式确立跟踪CFETS汇率指数,和美元脱钩,人民对兑美元开始下跌。然后,人民币汇率突然变动又使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市场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基本面,资本从中国大幅流出。

图表2 2014-2016年人民币贬值,中国外汇储备下降

「鸿观」2016年的股灾:那场擦身而过的危机

新兴市场经济低迷。新兴市场经济经济低迷外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元上涨,新兴市场国家及其企业很多融资需求国内满足不了,只能依托海外金融市场,因此,存在大量的美元外债,美元2014年和2015年走势较强,增加了新兴市场国家企业还债压力,进而影响新兴市场经济表现。二是中国经济低迷,大宗商品需求受到影响,价格低迷,对很多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如巴西、俄罗斯等国经济产生很大的下滑压力。

图表3卢布和雷亚尔2014年中开始大幅贬值


「鸿观」2016年的股灾:那场擦身而过的危机

对美国经济信心不足

新兴市场低迷的经济可能蔓延进而影响美国经济复苏。20018年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崛起,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深,2015年,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出现问题,中国经济下滑、汇率贬值和股市走熊,俄罗斯卢布兑美元半年多时间贬值50%左右,巴西雷亚尔也大幅贬值,新兴市场整体大幅下挫,市场开始担心新兴市场经济危机向全球蔓延,在欧日经济也低迷的情况下,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进入新的一轮危机中。

原油价格低迷对美国投资产生影响。美国最近几年掀起一轮页岩油革命,页岩油投资相对传统原油投资有所不同,传统原油投资一旦新井产油,会持续很多年,儿页岩油一般开采周期很短,一般三年内就可以释放大部分产能。所以,页岩油相对传统原油具有持续投资的特点,投资力度较大。而原油价格从2014年中持续下跌,在2016年初最低到30美元以下,没有办法覆盖页岩油生产成本,对页岩油投资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强势美元指数可能影响美国产品出口。美元指数从2014年中80左右提升到2015年初的100左右水平,美元大幅上涨,必然对美国商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伤害美国商品出口商,最后影响美国经济未来前景。

图表4美元强势叠加脆弱的油价影响美国经济预期

「鸿观」2016年的股灾:那场擦身而过的危机

危机为何没有发生

2016年初的危机后续没有继续发酵,主要有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中国经济有韧性。2016年初,中国经济没有因为金融市场的动荡而出现动荡,反而在2016年开始触底反弹,并在2017年明显复苏,实地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受中国经济复苏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稳定并后续反弹,受此影响,整体新兴市场共振复苏,新兴市场危机暂告一段落。

国际间政策合作。2016年初的全球经济动荡也推动着全球货币政策协调,在2016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布的公报指出“我们重申,汇率的过度波动和无序调整会影响经济和金融稳定。我们将就外汇市场密切讨论沟通。我们重申此前的汇率承诺,包括将避免竞争性贬值和不以竞争性目的来盯住汇率。我们将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将仔细制定、清晰沟通我们在宏观经济和结构性改革方面的政策行为,以减少政策的不确定性,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并增加透明度”。在后续的“2016中美央行高端对话”中,时任美联储副主席杜德利则指出“像全球其他央行一样,我们的货币政策关注国内目标:最大可持续就业和物价稳定。然而,我们的货币政策行动常常产生会反过来影响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全球性后果。与此同时,外部因素可能会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在我们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不牢记这些外溢和反馈效应,我们无法适当地校准政策。”

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美联储选择暂停加息步伐,美元指数在2016年初也有小幅下跌。同时中国央行选择在2016年初出稳定汇率,人民币兑美元从2016年2月初的6.58左右升值到4月份的6.46附近。中美两国央行同步操作,美元指数稳定并有小幅下跌,而市场担心的人民币汇率开始稳定,减轻了投资者恐慌情绪,金融市场开始稳定,一场近在眼前的危机也就随后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