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它的聲音就會掉進水裡的妖怪

洗豆妖,或稱為“小豆洗”“小豆淘”,是日本傳說中的一種非常有名的妖怪,除了北海道和沖繩地區以外,日本其餘各地皆流傳著關於它的傳說,其名氣之大,堪與河童、天狗、狸貓並稱。洗豆妖一般在夜間活動,主要出現於靠近村落的小溪邊或橋下。不過,在傳統觀念中,水和妖怪皆屬陰性,故而古人相信河岸、橋樑這些地方最容易出現妖怪的。

雖然從來沒有人見過洗豆妖如山真面目,但普遍的觀點認為,洗豆妖的身高接近兒童,卻長著一副老頭子的面孔。當洗豆妖出現時,總是會伴隨著洗豆子一樣的聲音,所以才獲得這樣的稱呼。有時候,洗豆妖還會一邊洗豆子,一邊唱著恐怖的歌謠:“洗小豆,抓人吃,唰,唰,唰……”據信,聽到洗豆妖洗豆子的聲音的人都會失足落水而亡。洗豆妖的這個特點令人聯想到了班希,後者是愛爾蘭傳說中的報喪女妖,它們總是以哭泣的女人的面貌示人,傳說遇見報喪女妖,或僅僅聽見其哭聲,都預示著這個人或他的親友中有人即將死去。

聽到它的聲音就會掉進水裡的妖怪

【洗豆妖】

關於洗豆妖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洗豆妖生前是在某間寺院裡打雜的孩子,跟寺院裡的一個僧人結下過樑子。有一天,當這個孩子前往河邊洗紅豆的時候,僧人悄悄跟在他的身後,趁其不注意時,撿起一塊石頭,將其砸死。孩子死後冤魂不散,故而經常出現在河邊,重複著洗豆子這個行為。然而,並不是每個地方的人都認同洗豆妖是死去的兒童的冤魂化成的說法,例如:山梨縣甲府市的人就認為洗豆妖其實是貉子變成的;靜岡縣傳說中有一種洗滌狐,也會在夜裡發出洗東西的聲音;還有的地方則認為洗豆妖是蛤蟆變成的。

日本有些地方還流傳著一種叫做“洗豆婆”或“磨豆婆”的妖怪,其實就是女性版的洗豆妖。埼玉縣川越市的人禁止小孩子在即將下雨的傍晚到河邊去玩耍,因為這時到河邊去玩耍的孩子會被洗豆婆抓去吃掉。不過,該傳說明顯是為了防止小孩子發生意外。下雨天道路土地溼滑,河水的水位也會上漲,小孩子到河邊玩耍時很可能發生意外,所以大人們才會用這樣的傳說嚇唬小孩。

聽到它的聲音就會掉進水裡的妖怪

【洗都婆】

在群馬縣高崎城有一座鐘樓,附近有一條小河。傳說每到夜晚,這條小河邊上也會傳來洗豆婆洗豆子和唱歌的聲音。經過此處的人還會突然被亮光罩住。此時切忌慌張,只要握住大拇指,保持冷靜,亮光自然就會消失。

同樣和豆子有關的妖怪還有小豆量。這種妖怪不是出現於河邊,而是寄宿於人類的家裡,它會製造出像一大堆豆子撒在地上的聲音。很久以前,江戶有一個武士的家裡每到晚上就會傳出怪聲。武士有一位朋友對妖怪非常感興趣,聽說此事後,便決定查個水落石出。當夜,他與武士躲在臥室裡靜靜的等候。沒過多久,天花板就像平時一樣響起了怪聲,首先像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彷彿有人在奔跑。接下來腳步聲消失了,變成了一陣豆子“嘩嘩”撒在地上的聲音,而且越來越大聲。過了一會兒撒豆聲漸漸平息,又傳來了木屐在石板上踩踏的聲音和往洗手盆裡倒水的聲音。武士和友人終於忍不住了,從藏身的地方衝出來查看,卻什麼都沒看見,最後只能不了了之。好在,這個武士的家裡除了怪聲以外,並不會發生其它危害到主人生命安全的事情。

聽到它的聲音就會掉進水裡的妖怪

【《鬼燈的冷徹》中的洗豆妖】

不少日本學者認為,洗豆妖真身是一種在江戶時代被稱為“洗紅豆”的昆蟲,跟茶柱蟲是同類。這種蟲長約 3.5釐米,喜歡吃紙上的澱粉質,所以會經常停留在屏風上。當它一震動翅膀時會與屏風引起共鳴,發出像洗豆子一樣的聲音。不過在現代社會,人們已經很少在家中擺放屏風了,故而也就聽不見這種蟲製造的響聲了。

上述理論雖然為解釋洗豆妖起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但它顯然無法完美的解決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多田克己:日本神妖博物志

水木茂:妖怪大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