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中國有不幸也有萬幸,不幸很多,但萬幸沒有成爲另一個印度

晚清,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中國就像一個讓人可以隨意切割的蛋糕一樣,英法美俄意日等國都想在晚清的身上切下一塊大大的蛋糕下來,之後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晚清被打敗簽訂第一條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始,列強開始將滿清瓜分的面目全非,就此中國徹底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國家,所以說滿清對於中國來說有著很多的不幸,比如土地被租借、古蹟被燒燬、財寶被掠奪,更甚者因為列強,我們的百姓死傷無數,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滿清的中國經過這麼多次的戰役和多項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也沒有最終完全成為印度那般被英國完全統治,而始終都保持著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局面,而這就是中國不辛之中的萬幸。

晚清的中國有不幸也有萬幸,不幸很多,但萬幸沒有成為另一個印度

那麼為何滿清的中國這塊蛋糕始終沒有被分的一乾二淨呢?為何沒有徹底的成為殖民地國家呢?

我們新中國的老朋友基辛格就曾在自己的著作《論中國》中曾提出,之所以清朝不接納西方的先進技術,也並非中國人頑固不靈,而是因為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傳統悠久且強大。中國原自稱天朝,將其他國家視為藩屬,不願意去學習他們的東西。

晚清的中國有不幸也有萬幸,不幸很多,但萬幸沒有成為另一個印度

不過也正是因為清政府的自信,我們從最終沒有淪落成殖民地國家,那麼為何這麼說呢?

一、國力

總結來說,中國非常大,不易佔領。清朝疆域遼闊,佔地面積1300多萬平方公里,比如今還廣闊400萬平方公里,而以農業經濟為主的中國,GDP在1900年位於世界第六,論軍力,往往大家認為清政府軍力薄弱,所以是導致敗仗的主要原因,其實清政府擁有完整的海軍體系,後經洋務運動,也引進西方先進的軍事武器。總的來說,清政府是名副其實的大國,但工業革命是這一切的導火索。

晚清的中國有不幸也有萬幸,不幸很多,但萬幸沒有成為另一個印度

從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那刻起,工業革命的帷幕逐漸被拉開,而這時清朝正在享受康乾盛世的末期。可能與大家平時所知不同,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並不是徹底與西方國家斷絕來往,所謂人有好奇心,那這份好奇心是一定存在的,清政府通過廣州的十三行貿易往來,瞭解西方的歷史,對西方世界充滿著好奇,所以清政府知道西方正在搞所謂的工業革命。

晚清的中國有不幸也有萬幸,不幸很多,但萬幸沒有成為另一個印度

英國國王向清政府推薦新技術,而乾隆是委婉拒絕的,看起來他很自大,但乾隆為人聰明,懂得判斷,他知道這些火炮在清政府一直都有儲備,而蒸汽機不適合中國農業發展,何況在英國,蒸汽機是瓦特的專利,如果工廠需要使用,還需給瓦特繳納租金,所以清政府更不可能重視。在工業革命的初期階段,技術不夠成熟,還不如中國的農業技術強大,清政府則選擇視而不見,但隨著工業革命慢慢的沉澱,技術的不斷湧出,西方列強已經無法滿足在本國的經濟需求,他們將矛拋向了這片130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中國才明白,後悔已晚。

晚清的中國有不幸也有萬幸,不幸很多,但萬幸沒有成為另一個印度

二、人力

中國人口在晚清時期已經接近3億,西方國家不及中國人口的零頭。歐洲大陸與中國相隔甚遠,漂洋過海的途中,還要照顧其他地區的殖民地,兵力和人心都有限制,入侵中國的軍隊更沒有充足的後備資源,不夠支撐軍隊前往中國內陸,佔領這個中國土地。另一方面,英法入侵中國,本著奪財的目的,對人口密集的中國領土毫無興趣,所以他們進攻中國沿海城市,要挾政府談判,簽訂不平等條約,從而賺取更多的錢財,在人力上,其實才是中國沒淪落為殖民地最大的原因。

晚清的中國有不幸也有萬幸,不幸很多,但萬幸沒有成為另一個印度

大清不慫,有仗便打,曾國藩李鴻章都是中間的關鍵人物,只是在設備上不敵國外進化後的技術。另外,中國內部的軍閥團隊頗多,軍閥的老大都是有脾氣之人,袁世凱、馮國璋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為在面對外來敵人時,都不會將國家主權置身事外,他們對西方軍隊同仇敵愾,正如軍閥和太平天國推翻清政府,在國家危難關頭,人心團結。

晚清的中國有不幸也有萬幸,不幸很多,但萬幸沒有成為另一個印度

三、外力

在列強們面對這塊大蛋糕時,他們內部產生了矛盾,人人都想擁有這一塊完整的蛋糕,但又怎麼可能呢?在眾多國家侵略中國的那天開始,列強之間的牽制也隨之展開,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吃這塊蛋糕,所以中國在列強為了利益牽制的過程中,苟且的活著,它看著列強們虎視眈眈,但又互不相讓。

晚清的中國有不幸也有萬幸,不幸很多,但萬幸沒有成為另一個印度

在被西方列強打醒之後,中國才慢慢看到自身其實差距並不是很大,在幾千年的歷史下,無論文化、經濟、社會都是高於西方國家的。直到鴉片戰爭的襲來,戰爭只是在軍事科技上存在了差距,以及社會形態的扭曲,頓時讓中國人都慌了陣腳,可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總有人會知道在其他的方面是遠遠超於西方國家的。

晚清的中國有不幸也有萬幸,不幸很多,但萬幸沒有成為另一個印度

但是不管如何,滿清的遭遇和之後民國的遭遇都無時無刻的不再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只有我們強大了 我們才不會受到任何國家的欺負,百姓也才能安居樂業的生活著。而中國是幸運的,幸運就在於幾千年頑強的傳統文化所建立起龐大的文明體系,我們該為之感到自豪,而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民之魂,我們不管自己內部有多少的混亂,一旦我們遭受到外敵的入侵,一旦到了亡國滅種的地步時,我們中國人就會徹底的拋棄成見,一致團結對外,而這是為什麼我們能成四大文明古國當中唯一現在還存在的原因吧!

晚清的中國有不幸也有萬幸,不幸很多,但萬幸沒有成為另一個印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