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臟功率20多倍於心臟,但作用仍然不大,爲什麼?


人工心臟功率20多倍於心髒,但作用仍然不大,為什麼?

此文節選自《國學堂之梁冬對話王唯工》


梁冬: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國學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一直以來,我在學習中醫的過程裡面,很多人就說中醫不科學,中醫是妖術,中醫是哲學,總而言之中醫跟科學沒有關係。但是呢我又不是學中醫的,客觀上來說不是一個科班出身嘛,同時我又不是個科學家,所以常常被問到(倒),很辛苦。但是我總認為,這一定有人知道。結果又是心念一閃,震動四方。


話說前兩天,我在香港一個書店,突然看見一本書叫《氣的樂章》,一位老先生,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家,居然能夠把中醫,我們以前一直理解的氣血這樣的問題,講的如此清澈明瞭,於是我們就有力量,就把他請來了我們的節目現場。今天特別請到王唯工教授。介紹一下。

畫外音:王唯工,臺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系神經科學博士。

他在所著《氣的樂章》一書中,第一次用現代物理學原理,對中醫的養生治病方法給出了科學的解釋。


王唯工認為,人為何會生病,這與人體血液循環的狀態息息相關。而事實上中醫早在三千年前就為我們找到了答案。中醫認為人體由氣、血及津液這些精微物質組成,而氣就是體內構成生命的原動力。有趣的是大量實驗證明中醫的氣正好可以用物理學上的共振理論來解釋。


那麼什麼是共振?它和中醫又為何會有關係呢?

梁冬:好,那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從我在看這個王老師的這本書裡面的一個問題聊起來了。王老師這個書裡面呢,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說一個人的心臟,如果一個人120斤,就是60公斤的話,它的心臟的輸出功率也就是1.2瓦到1.6瓦之間。我們這個燈,你在家裡廁所、廚房的燈,就最起碼三四十瓦。


那這麼1.2瓦的一個輸出功率的一個心臟,它怎麼能夠把這個血泵到全身每一個細胞裡面呢?這個問題不問,你就不覺得,你覺得很合理,你一問,你就發現說,誒,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個話題,我們今天就請王老師從這個話題展開來聊,這個東西和中醫的氣有什麼關係?

王唯工:我想在歷史上有一個很有名的事情,就是美國第一次做了一個大橋,非常大的大橋,結果這個橋做好了以後,它那個風一吹,它就越擺越大,越擺越大,越擺越大,最後那個橋就垮掉了。這個現象叫什麼,就是共振。因為風吹的這個東西,就像剛才我講,你跟推鞦韆一樣,你雖然推的力量很小,但是這個鞦韆,你每次都推在退的時候推,它就越振越大,越振越大。


梁冬:噢,就是說這個鞦韆蕩回來的時候,它正好要往前的時候„„


王唯工:你也要推。


梁冬:輕輕推一點點,它就起來了。


王唯工:你雖然很小的力氣,越推越高,越推越高,這個就是共振。我們現在身上的循環,是反過來的,它就利用這個關係。就是說我要利用這個我跟你的頻率一致的時候呢,我一點點力量我就能把你振動。

梁冬: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王老師,就說我們以前認為是身體的其它地方,都是被這個心臟泵了血之後,送過去的,打進去的,您的理解就說,原來我們身上的所有器官,都有一個振動的頻率。

王唯工:對。


梁冬:如果能夠達到共振的時候,它這個一點點東西一出來,那邊就吸收了,所以全身都是一個完美的和諧共振體。

字幕提示: 《氣的樂章》:人體的每一個組織和機體它們會主動和心臟保持一致

的頻率,自發的將血液吸收到自己的機體之中。

畫外音:根據共振學理論,人體的每一個組織和機體都不會被動等待心臟和血液的帶動與滋養,它們會主動和心臟保持一致的頻率,自發的將血液吸收到自己的機體之中,這種人體組織和心臟協同振動的現象就是中醫所講的氣,也就是物理學上的共振諧波原理。


那麼既然人體是通過氣血循環來被供給能量的,那氣血又是如何被分配到全身各處的呢?這種分佈又和中醫的哪些觀點不謀而合呢?

王唯工:全身都是一個共振體,那共振的單位是什麼?小單位是穴道,大單位是經絡。就是我們現在講說人有十二經絡,或者是十一經絡,是吧?就是說這個經絡呢就是大的共振單位,那每個穴道呢就是小的共振單位,器官也是共振單位,所以這個是個非常有趣的事。我們怎麼證明了這個事情呢?


我們是做老鼠了,我把它的腎的動脈,我把它夾住了,所以腎就不再跟這個身體結合了。理論上的話,我假如我是把血泵出來的話,我少送一個地方,我其他地方血應該變大,對不對?


梁冬:對呀。


王唯工:但是我一夾住啊,那個脈呀,那個血壓波啊全部都變小。


梁冬:全身的。


王唯工:全身都變小。因為每個內臟都是很重要的共振頻率。所以你看這個我在書裡也有提呀,中醫一直說五臟藏其神。


字幕提示:

五臟藏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營,營舍志”;“心藏脈,脈舍

神”;“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 --《黃帝內經·靈樞》


王唯工:所以說這個內臟它的重要性特別大,所以它會幫忙這個血的循環。像我們的腎呢、脾呢,這些它是在你的核心的主幹上面,它是共振系統的一部分,所以你那個地方受傷,那影響大得不得了。但是穴道這個末端呢,它的影響也會有,但是不會是那麼大。其實你任何一個穴道壓下去,全身的血液循環也改變了。


梁冬: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就是牽一髮動全身的這個東西是有道理的,對吧?


王唯工:對,就是說你這個循環呢其實是中醫最根本最根本的一個觀念。為什麼中醫會對,也就是這個,因為有個心臟在打拍子啊。這個週期性的東西要對啊,一定要有一個主週期,一定要有一個主要的週期。譬如說我們做一個交響樂,那個指揮在指揮的那個就是你的主旋律啊,那你當然那個小號啊可以稍微變動一點,這個提琴高高低低也可以跑一跑,但是大家都要跟著那個總指揮呀。


心臟它在跳的時候,它不斷地在調整。它怎麼呢,它就跟那個總指揮一樣,它一會兒叫你,“誒,腎臟多注意一下,血液循環要來了”,一下告訴,“誒,你說吃過飯了到胃去的血要多一點”,它一直在調整。所以這個總指揮在這裡,那麼中醫的理論就會對,沒有這個總指揮的話呢,中醫的理論就不對了。


梁冬:所以所以,之前我們一直講到這個心主神明,就是中醫是覺得心比腦重要。


王唯工:對!


梁冬:剛才呢王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話題,我能不能這樣試著翻譯一下啊:就說我們整個的身體,我們的心臟它的角色,它不是一個壓力泵,它更像的是一個大指揮家。


這個指揮家呢他去指揮全身每一個器官的振動,因為你這個地方振動多一點,或者是頻率調一調,所以呢這個氣血就能夠按照應該按需排送,就是它是一個特別智慧的。所以呢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工心臟裝上去之後它沒有用,是因為人工心臟它只能按照某一個固定的頻率在振動。

人工心臟功率20多倍於心髒,但作用仍然不大,為什麼?


王唯工:它的這個缺點呢,還不只是一個固定頻率,人工心臟現在用到的是接近30瓦。30瓦,我們人大概1.2到1.5,它已經用了二十幾倍了,但是呢那個病人呢只能躺著,全身掛滿點滴。


梁冬:那為什麼一個人肉心臟1.2瓦就能夠支持一個人全身的一個運動?一個人如果換成人工心臟三十多瓦,功率大了20倍,誒,它這個血還泵不到全身去了呢?那到底中間又有什麼樣的微妙差別呢?這和中醫講的心主神明的關聯又是怎樣呢?


梁冬:在中醫裡面,一直講到這個心主神明。剛才呢,王教授就給我們講到一個觀念,就是說其實人肉心臟,就是每個人自身的那個人肉心臟呢,它很微妙的那種顫抖和跳動,而人工心臟呢它就不能做到這樣。那為什麼,剛才我們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人工心臟大了那麼大的功率,但是它卻不能夠取代人肉心臟呢?


王唯工:就是說這個,假如我們回頭看這個血液流體力學的研究,幾位大師都講過這樣的話,說他們過去所有的研究呢都是重視這個穩定流量,因為他的立場是說我只要製造出來一個血流就好了。


梁冬:對呀,流到全身就好了。


王唯工:流到全身就好了。


畫外音:現代醫學盛行的血液流體力學觀點是以動能理論為核心的。這種觀點認為只要保證人體有穩定的血液流量,血液循環就可以正常進行。但是,王唯工的共振理論認為,這種說法忽略了血液循環中最為重要的“血管壓力波位能(勢能)的共振與傳輸現象”,而這種現象也正是中醫傳統辯證理論的基礎。

王唯工:那麼他這個人工心臟在設計上,它基本上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他一直認為:穩定的流量才是送血的重要部分。所以它整個這個泵的設計跟心臟那個泵不一樣,它是連續地泵,就是一直轉,就跟我們現在的馬達送水一樣,所以是一個穩定的往前流動。


但是這個穩定往前流動呢,它沒有拍子了,所以它這個心臟就不再是個指揮家了,它變成一個河道的管理員了。它不是一個交響樂的指揮家了,它變成是開河裡頭閘門的那個河工了,所以這個水呢就只是沿著河這樣流下去。但是它沿著河流的時候呢就會碰到很多困難,它一出來你看我們的心臟,一出來就碰到這個主腎動脈,它這個彎一打„„

梁冬:哦,就是我們心臟血是先上來再下來。


王唯工:上去又彎下來,它這麼一彎呢,那個流量能量就消耗很多很多。它這麼一消耗,所以它那個馬達的數啊,瓦數一直要提高,否則它渡不了這個難關,彎不過來嘛。所以到最後呢這些器官都是怎麼了,就是腎臟裡邊也瘀血了,肝裡面,尤其腎臟,它就瘀血。它一瘀血以後它功能就沒有了。所以這個人工心臟到現在雖然可以讓人活一下子,而且它打很多的抗凝血劑,人要打點滴,綁在那個...


梁冬:加護病床上面。


王唯工:但是到現在美國的藥物食品管理局還是不通過它,因為它怎麼?它沒有辦法讓人真的依靠它可以活下來。那麼它根本的一個問題就是它沒有抓到循環的基本原理。

梁冬:那它不可以做一個按照心臟那樣,就比如說每分鐘80下就這樣泵的這樣一個節奏的東西嗎?


王唯工:第一個就是到現在為止他們還沒有這個觀念,所以到„„西醫到現在為止他對循環的基本看法還是就是靠這個流量。就是就等於我扔個石頭它自己一直往前飛,就是這個觀念,就是它一直往前飛。他沒有打拍子的觀念,他沒有是壓力在輸送、是聲波的形式、是器官跟心臟要共振的這個觀念。

人工心臟功率20多倍於心髒,但作用仍然不大,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