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致”才行

自称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致”才行

龙晶睛 Gina

哥伦比亚大学 社会工作研究生在读

“善吟共益”助学服务中心理事长

“一美元爱心计划”创始人

你的善良,要带点锋芒

自称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致”才行

「当我们在讨论儿童性教育的时候,有谁想起了乡村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犯罪率占未成年人犯罪70%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

“山二代”支教7年,只做1块钱的公益

“山二代”是Gina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因为父亲就是从湘西大山走出来的学者,“精致的利他主义”是Gina自己给自己的定义,她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初心和野心。

当然,标签之外,她其实也是一个爱和朋友碎碎念,会把蹦迪和唱K排进自己休闲时间的24岁可爱少女。

自称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致”才行

17岁的Gina,开始接触公益项目,是从学校社会实践要求开始的。

因为,好奇山边的孩子到底过着什么生活,Gina从网上了解到了“湘西凤凰助苗网”,在和老师对接后,暑假就去到了湘西山江镇好友村参与助学活动。

当时的Gina还很丧,觉得自己的力量太小,都没能帮上他们什么?但是想要帮他们做点什么的种子,便从那时播种在了心底。幸运的是,当时的同行摄影师的一张“湘西女孩抱弟弟上学”的照片在微博上火了,引发了大家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很快,好友小学被芒果v基金组织所关注,并筹集善款改善了环境。

自称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致”才行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幸运的故事,但是让Gina充满了希望。她发现,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很小,但是通过传播和连接,力量是能够进行几何增长的。所以,从那时起,Gina便陆陆续续往返大山支教至今,同时也和许多留学生一起发起了“一美元爱心计划”,希望能够为留守儿童呼吁国际社会的关注。

自称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致”才行

你看,学业是Gina公益工作的起点,但是她从中得到的能量却早就跟学业没那么大关系了。

“其实,公益和慈善不同,慈善更偏向于舍予和捐赠,而公益,是否参与,参与行为本质上能够带去好的影响和结果更重要,不管对你,还是别人。”

自称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致”才行

精致的利他主义,精致的公益

精致这个词,很有意思。在生活中,挺讨喜的,给了“生活”一种叫仪式感的东西,也能衍生出很多幸福感,也挺让人伤心的,给了“生活”一种无形的束缚,你必须去做到某种程度才行。

自称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致”才行

精致的利他主义,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过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曾提出过精致的利己主义的概念,指的是高智商、世俗、老到、擅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稍作更换,那就是说,精致的利他,也就是一种高情商、高智商甚至是高手段的利他。

且不探究,利他主义是不是根源上的利己这种哲学问题。

精致的利他,精致的慈善,如何去做?这件事的方式方法的确很值得讨论。比如,Gina和她们的“善吟共益”团队所正在做的两点。

自称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致”才行

#1乡村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平衡

知识能改变命运,的确应试教育才是走出大山的康庄大道。但是,谁又能否认,观念和方法论在教育中的地位呢?从Gina和她的团队这些年的接触乡村学校的经验来看,

书,不是学校最缺的,最缺的,是人!一所学校,通常只有一名在编老师,很难真正交给孩子们不同的科目,大家捐赠的爱心书籍,很多只能堆在地上生灰。

所以,Gina和她的团队想要填补的就是乡村儿童素质教育的空白。从阅读教育、艺术教育、以及孩子的社交情感类教育都是他们目前乃至未来致力的领域,让孩子从幼龄时期的智力和审美就能得到应有的开发。

自称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致”才行

# 2 多元化是市场繁荣的指标之一

社工这个专业,在国内一点也不热门,毕竟是个含蓄专业,没法直观地创造很多财富。不过,名头不小,是被称为“医治社会的医生”。而角色,自然也是理应多样。在美国的学校系统里,都会有了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疏导的驻校社工,虽然可能目前国内校园心理咨询的市场有些混乱,但同样也是缺口。

所以,即便拿支教队伍来讲,角色的多元化和精细化都是应该被追求的。目前,在“善吟共益”小小队伍里,80后到00后的专职人员、兼职人员,被分成了负责义工活动的项目组,提供技术支持的课程研发部,负责推广的市场部和新媒体运营,还有财务、信息技术、人资…无论你是有才的、有时间的还是有资源的,都能大家的支教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称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致”才行

走出大山,难道不是一场留学?

1978年12月26日,当52名公派访问学者搭乘飞机前往美国深造,关于“海归”的话题一直不绝于耳。

最美不过乡音,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回国的理由,有很多,但是同样是深造,远渡重洋愿意回,翻几座山,怎么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呢?

不愿回来的理由自然更多,不过挺好概括的,大抵是因为现实。不可否认,世界很大,大家都想去看看。但是生活除了诗和远方,我们要面对的还有数不清的苟且。

自称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致”才行

“让更多想要留下的来孩子,留在大山,是我们的野心,哪怕是帮他们分担一点点。”

Gina分享的湘西支教生活,和大家所熟知的类似。风吹日晒、被蚊虫咬、挤地板、洗冷水澡…全是日常。都是一群连饭都不会做的90后、00后,这样的生活不敢说没人抱怨,但是都过得“挺好”的,大家反而更懂得了感恩。

毕竟这些孩子们和长期支教的前辈老师们都是这么过来的,而且还是他们创造出的现在的环境,大家才能节省很多力气。所以,同样作为,支教大军的一份子,Gina和团队们也希望能和前辈们一样,出一份力,为大家创造更好的环境,让大家在思考要不要留下来的时候,不用舍弃那么多现实。

“而我们的初心,便是贡献自己的力量,哪怕你说说它并不能改变什么。”

自称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致”才行

# 最后,Gina分享了两个关于“一美金公益”的小故事与大家共勉。

“曾经有一位流浪汉,带着一麻袋废弃瓶子,在我们募捐的点徘徊了很久,很认真的看了看留守儿童的照片和介绍文字。然后和我们说:‘我去过这些地方看到这些孩子,也真的很希望帮助他们。可是我现在没有钱,也没有能力。等我有钱了以后,一定会帮他们的。’

曾经有一位的士司机,当得知我们是做募捐的时候,凶狠狠的说:‘我家上有老,下有小,你让我拿出一块钱来帮这些孩子,我都不愿意!’

大家自行感悟吧,此处不多赘述。”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